盐亭母猪壳

  • 盐亭母猪壳是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的特产。“母猪壳”是俗称,也就是常叫的野生小桂鱼;学名鳜鱼,“母猪壳”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而著称,故为鱼种之上品。 “母猪壳”雅名“鳜鱼”生长于盐亭毛公、两河境内梓江石缝岩龛无污染水中,自生繁殖,白日栖息,晚间活动,以水下草本植物和小虾、小鱼...[详细]

安县剪纸

  • 安县剪纸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未发明之前,祖先在皮革、金、银、箔、青铜之类器物上镂空或刻花,便是剪纸艺术雏形,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国现存最古老 的“剪纸作品”,是1959年新疆出土的“对马团花”,距今已有15OO多年的历史。 安县剪纸艺术源于何时,没有发现确切史料。传...[详细]

安县石雕

  • 安县石雕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石刻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唐盛世,就已大放异彩。 安县花荄镇柏杨村东汉崖墓群,壁上凿有圆拱形墓室,这是县内发现的最早石刻遗迹。界牌镇石安村明代摩崖石刻,现存“忠孝廉节”四字。民国版《安县志》载有宋碑照片。塔水长桥建于清乾隆19年(1754),桥...[详细]

安县油茶

  • 安县油茶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我县的油茶这一地方特色小食品,主要分布在我县的花荄、塔水、秀水等地,其它场镇也有这一特色食品的制作加工和销售。以安县的“付家特色小吃”加工制作的油茶最为正宗。 基本内容:油茶这一特色食品是师傅们把米加工成米面,把米面煮成糊状,加上多种配料...[详细]

安州豆腐乳

  • 安州豆腐乳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安州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从豆子选料、浸泡、豆腐熬制,完全按照祖传工艺制作,十分考...[详细]

安州莲花落

  • 安州莲花落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连花落起源于宋,何时传入安县无考。 基本内容: 艺人自做一副竹板、一端用细绳连接,再做一小串闹子,就是连花落。 主要特色价值: 表演时,左手两块竹板相互撞击,右手抖动闹子,双手巧妙配合,产生有节奏的声响,同时进...[详细]

安州米粉

  • 米粉,中国特色小吃,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和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详细]

安州民间祭祀

  • 安州民间祭祀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民间祭祀活动流传于我县的各个乡镇,现在人们均要在这些传统的节日进行祭祀活动。 基本内容: 我县主要的祭祀活动有:祭祖,祭祀孔庙,除尘祭灶。 主要特色价值: 祭祖: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或...[详细]

安州泥塑

  • 安州泥塑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泥塑主要在流传于安县的黄土镇、清泉乡。 基本内容: 泥塑的主要原料为黄泥,其中须混合一些稻草,以增加其韧性。艺人们把和好的稀泥捏好后晾干,然后再头、眼、眉等部着色,使其更加生动。 主要特色价值: 高明的泥塑艺人用...[详细]

安州漆艺

  • 安州漆艺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艺,即用生漆涂染器物的技艺。中国是世界漆艺的发源地,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胎碗距今已有7000余年。西汉,蜀地广汉设有王室,“作漆器物者也”…。《汉书贡禹传》云:…’漆艺何时传入安县,尚未发现确切的史料。从出土棺木、器物推断,早在明、清两朝,安县漆艺就已达...[详细]

安州寿宴

  • 安州寿宴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布区域: 寿诞庆贺分布很广,我县各大乡镇均有这一习俗。 基本内容: 寿诞庆贺主要有:做满生,做散生,少儿生日。 主要特色价值: 做满生:男满30周岁开始做,女满29周岁开始做,之后每隔10年做一次,届时亲友赠送礼品、礼金,...[详细]

安州油茶

  • 安州油茶是川西北地区特有的汉族名小吃,属于川菜系,常被人们作为早餐之首选。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将大米先磨米粉,普通的大米就可以,然后用水调开,放开水里煮成稀稠合适的米浆,将米浆制成米糊糊,加上馓子、酥黄豆或花生、大头菜碎,再加上盐、花椒面、辣椒油、味精、葱花等,和匀而食,麻辣香香的非常好吃。...[详细]

白马藏人蜂蜜酒制作工艺

  • 白马藏人蜂蜜酒制作工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制蜂蜜酒工艺”是指生活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的白马-制作家庭中日常饮用的蜂蜜酒的工艺。 白马-聚居区,包括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等藏族乡,以及阿坝州九寨沟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部分地区。 平武“郡连氐羌,...[详细]

白马藏人剪纸

  • 白马藏人剪纸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民俗剪纸工艺”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白马-聚居区的一种驱邪祭祀祈福性剪纸工艺。 白马-是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白马-自称“贝”,总人口约一万余人。由于其独具的民族特性与多种史籍中所载“白马氐”极为相似,经历史学、...[详细]

白马藏人咂酒制作工艺

  • 白马藏人咂酒制作工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制咂酒工艺”是指生活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的白马-制作家庭中日常饮用的咂酒的工艺。 白马-聚居区,包括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等藏族乡,以及阿坝州九寨沟县以及甘肃省文县的部分地区。 平武“郡连氐羌,境带灵...[详细]

白马风俗

  • 白马风俗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藏族是绵阳平武县一支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平武夺博河流域和黄羊河流域。他们自称“贝”,史书上称为“西番”。白马-与相邻而居的境内虎牙、泗耳-,邻县的松潘-有显著的区别,他们互相不认为是同一个民族,既不通婚,也少交往。 平武“...[详细]

白马擀毡帽

  • 白马擀毡帽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白马-服饰独具特色,最主要的有头上的盘形白毡帽、妇女抹胸的鱼骨牌,腰上的花腰带和铜钱串。 盘形毡帽是白马-的重要饰物。 ...[详细]

蚌壳舞

  • 蚌壳舞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承人介绍,蚌壳舞为羌族舞蹈。 表演之前,先做蚌壳――破开荆竹制成骨架,再用纸糊――做成两片蚌壳;接着将表演者扎在两片蚌壳之间――蚌壳与人合而为一;表演时,蚌壳开则见其人,合则藏其人。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动作粗犷,鼓点铿锵;表演场地不限,可在舞台表演...[详细]

北川口弦音乐

  • 北川口弦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口弦是羌族妇女专用的简单乐器,用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一种青竹制成。口弦音色独特,深受羌族妇女喜爱。弹奏时,右手将口弦置于两唇,左手扯动麻线,竹簧即发出声音。口弦弹奏十分讲究,通过一侧的麻线拉动产生的震动来传音。音律的改变全靠演奏时扯动麻线的力度和舌头...[详细]

北川老腊肉制作技艺

  • 北川老腊肉制作技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川是历代羌汉民族生活、文化交汇处,西北山区是传统意义上的羌区,这里的北川腊肉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北川腊肉的传统制作技艺随处可见。 北川腊肉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色泽好,口感好,传统工艺腌制全猪(膘)放置多年不变质,家家户户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