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民间故事--三姓结义共建团龙围

  • 龙塘镇忠诚村墩上的团龙围,是由当地胡、郭、钟三姓结拜兄弟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同建,距今208年历史。此围前宽43.3米,纵深43.3米,面积1875平方米,忠诚团龙围背靠西面草牛山形,大门北朝广远开阔的六案猴岽山,墩下南流的两小河在此交汇,可谓“只见财来,不见财走”的聚财格局尤如“官腰玉带”...[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缪氏祖妈与水西黄屋围

  • 老城镇水西村的黄氏黄屋围,由缪氏祖妈提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7年),距今186年历史。围屋坐西朝东,前宽约42米,纵深30米,面积1260平方米,平面建筑构图呈“眀”字形,属两进三厅四井四炮楼、珠江流域黄土夯实悬山顶客家围屋。 据当地黄氏长者口述:清·道光年六年(1827年),老城镇水西村的...[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郑氏万佐公父子与太公八角围

  • “太公八角围”位于定南县历市镇太公村新屋塅,“八角围”顾名思义为八座炮楼围屋,系该村郑氏万佐公父子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所建,距今155年历史。该围面阔60米,进深31.7米,面积1902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矩形,采用砖、石、土、木混构。围屋建成后,又在其左侧脱檐3米外增建一栋私塾、谱局。  ...[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老城竹园下围秩事

  • 座落在老城镇莲塘城东北角一华里处的 “竹园下客家围屋”,建于1918年,迄今近百年历史。系当地廖氏廖丰余先生和胞侄巨商廖文元以股投资所建。建前,廖氏族人均居老城鹌窝村,因子孙剧增,以解决住房拥挤和外防草寇扰掠之急,合议新建围屋。此围面阔46.6米,进深39.9米,占地面积1859平方米,围屋呈“囬”...[详细]

放“添丁炮”

  • 异彩纷呈的年俗,是赣南客家人的盛事。每年春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民俗研究学者相约赣南,不辞劳累,游走在赣南的围屋、乡村田园,寻觅独特的客家年俗,而独特的客家“添丁炮”场景更是他们不会错过的。 “添丁”寓意着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在赣南客家的老辈人习俗规矩里,过去一年里,谁家生了男孩,在来年的...[详细]

风味全鸭席

  • 以大余特产南安麻鸭为原料,有清蒸南安板鸭、香酥鸭、三杯鸭、三鲜鸭掌、糯米鸭、芝麻鸭串:笋炒鸭片、仙鸭拜月、鸭肫汤等20多个品种,是地道的、独具大余特色的佳肴。一菜一景、一景一诗,配着服务员的解说,在品尝全鸭席的同时,也领略了美妙动人的南安古文化和南安古城的历史渊源。...[详细]

贡芋

  • 贡芋(又名芋头、毛芋),种植历史悠久,唐朝始被列为官司廷贡品,被称为“吉埠贡芋”。2004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农轻[2004]101号)批准为国家级标准生产基地,2008年通过验收,所产芋头更具有良好的品质与风味。本产品主要成份是淀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A、C、钙、磷、铁等微量...[详细]

荷包糌

  • 荷包糌(也称荷包肉) 此菜是大余传统特色菜。它具有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还有几味佐料的烈香,吃起来油而不腻,香能饱肚,饭菜合一。做这道菜时先将新鲜荷叶摘好,冲洗晒干备用,再用糯米和粳米适量搭配,将米炒至微黄、喷香为宜,然后将炒好的米加上适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面粉,并将五花...[详细]

灰水推浆粄

  • “灰水推浆粄”又叫青黄粄,是深受客家人喜爱的一道绿色小吃,其制作技艺也颇有讲究。 首先要准备原生态草木灰水(碱性水),在做粄之前,进山烧黄粄灰,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用开水将灰过滤,制成灰水。 二是制作米浆。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淘净后,用灰水中浸泡数小...[详细]

吉埠冰塘柑

  • 吉埠冰塘柑以其特有香甜、汁多、无渣品质,成为果类中佼佼者,98年被省食品展销会评为“省优”食品。(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吉埠草席

  • 吉埠镇素有“草席之乡”美称,加工生产的草席平整均匀,息汗耐磨,柔软舒适,品种齐全,美观大方,兼有保健功能,产海各大品畅销东南沿市场,深受消费者好评。(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吉埠脐橙

  • 吉埠脐橙是赣南脐橙果果品中的优质品牌,世界闻名。吉埠镇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是赣南最适宜种植脐橙的乡之一,全镇已在京九铁路线、江兴公路线边,规划建设万亩脐橙园,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龙南捶鱼制作技艺

  • 龙南槌鱼是龙南的传统名菜之一,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脑、明目利尿和促进睡眠的功效,是滋补养身的美食佳品,历来为民间宴会中的上等菜之一。龙南民间有“不晓得捶槌鱼的不算大厨师”的说法。祖传捶鱼是广东潮州潮阳知县刘怀谷的厨师在清道光年间研制而成,后流传至龙南。光绪年间在京做官的龙南籍人许受衡宴请百官...[详细]

龙南婚俗

  • 婚俗是客家五大人生礼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龙南客家婚俗,表现在婚俗观念上的几个特点是:(一)客家是父当权的家长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儿女婚姻起主宰作用。婚姻形式以“嫁娶婚”为主,即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嫁入男家成婚。(二)客家宗族兴盛和传宗接...[详细]

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

  • 客家冬头帕织带是龙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护额前面的两根丝带,犹如客家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引人注目。而客家冬头帕丝带其古老的制作方法,却暗藏着不少的玄机,一定得口授心传才能掌握。 客家冬头帕这一口传身授的民间手工技艺,不但对了解和探讨赣南...[详细]

龙南客家酿豆腐

  • 客家酿豆腐起源于北方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客家先人从中原南迁后,仍保留中原汉人吃饺子的习俗。但是,由于南方少麦缺面,客家人就把做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中,代替饺子。这独特的风味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客家菜的典型代表,更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传统的酿豆腐馅料,主要选用猪肉、马鲛咸鱼、香菇、陈皮等,其...[详细]

龙南客家山歌

  • 龙南客家山歌是极具客家民系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形式和生活样式传统音乐,它真实地记录了客家人的民风民俗、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劳动生活、历史变革等,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南客家山歌音调高亢,感情奔放,即兴演唱,优美动听。歌词大都为四句七言体,因其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详细]

龙南莲花调

  • 莲花调是流传在龙南县东坑管委会、里仁镇、龙南镇、汶龙镇和杨村镇一带的传统曲艺。上个世纪初分别由广东省的和平县、连平县,江西省的全南县传入。莲花调有四句七言体、也有五句七言体,音乐自由,即兴演唱。伴奏乐器是两、三片竹板,演唱过程中加上竹板伴奏,每演唱一段打一段竹板花,显得诙谐风趣,深受群众喜爱。主要曲...[详细]

南康荷包胙

  • 荷包胙 荷包胙与南安府“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叶把经过料理后的猪肉包成“状元帽”的形状,经蒸熟后,就成了一道菜肴。...[详细]

糯米薯莨酒

  • 属大余传统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待客佳肴。此酒香甜可口,活血补气。采用的原料是由薯莨(薯蓣科)及当地糯米酒。制作方法:将新鲜薯莨洗尽,用大余客家传统用具“网刷”将薯莨刷成糊状体,放入油锅烤至微黄成块状,再将烤好的薯莨放入糯米酒中煮,并置人生姜、红糖等即可食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