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蜜梨

  • 定南蜜梨是定南县经过多年努力,精心培育的名牌产品,因其皮薄、心小、味甜、汁浓、早上市等独特的风味和优势被誉为"夏果之王",该县也因此于1997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蜜梨之乡"称号。...[详细]

炒东坡

  • 取猪大肠洗净切成段,用本地的一种特殊酸菜即醋果子作为主配料,再加其它佐料爆炒面成,其特点是色泽素雅,味道酸美,人口滑嫩,是一道颇具地方风味的佳肴,因食用时耐人咀嚼,意味深长,犹读苏词,故称炒东坡,俗称为醋果子炒大肠。...[详细]

鱼饼

  • 鱼饼是赣州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菜。 做法是将草鱼去皮剔骨,剁成肉茸,加入薯粉和适量的盐水,用手不断的搅拌,使之产生韧性,然后用小勺舀入滚油锅内炸成乒乓球大小即成鱼饼。用鱼饼做菜时,将鱼饼和汤汁一起煮沸一段时间即可,鱼饼的特点是色泽金黄,既有鱼肉炸后的香味,又有大量的汤汁包在鱼饼之中,鲜嫩...[详细]

云台山毛尖茶

  • 云台山毛尖茶----产于江西省定南县北部海拔米的云雾山中,环境独特优美远离村镇几十公里,人迹罕至,产品无污染,生产历史悠久,手工精制,白毫披身,条索紧秀,色泽绿润,嫩香持久,嫩绿明亮,甘醇,为社会各界人士公认的有机天然绿色食品,在2002年度赣南名优茶品赏会中,荣获"优秀奖"....[详细]

定南脐橙

  • 产业概况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气候、山地和区位优势,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脐橙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粗到精、从弱到强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脐橙面积3.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6 万亩,2007年脐橙产量...[详细]

灰水板

  • 凡到过定南尝过定南小吃的朋友,都知道定南有一小吃叫灰水板,灰水板是纯绿色食品,绝对的环保。在老家,每逢亲戚家办喜事,作为亲戚都要做好灰水板配同其他礼物一起去恭贺。 看似简单的灰水板,做好却并不容易。首先是灰水的浓度要适中,太淡了无碱香味,太浓了口感不好难以下咽,其次是米浆浓度,太浓...[详细]

软汤皮

  • 以大米加水磨成浆,置于簸箕内,搪成薄浆,入锅内蒸熟即可食,可随意加佐料或置浆内一起蒸熟。或伴熟搪皮吃,也可将熟搪皮切成小块或丝条,晒干备用。丝条多用水煮,俗称水搪皮或搪皮丝。城乡均有搪皮摊、店,水搪皮以新城、池江为最。多佐以香料调制,价廉味鲜,闻名县内外,切成块的,有的用油炸,有的用沙炒,常为迎...[详细]

汤皮

  • 赣南农家常吃的一种待客零食,由纯米浆倒在竹簸箕上做成烫皮晒至半干,然后放在炒热的沙中加热至熟。板干,成品呈片状,入口脆酥,凉置则柔韧,香味独特,是客家人待客和自己食用的可口点心。 有不同的口味:韭菜味汤皮、蒜香味辣味.........[详细]

定南客家服饰

  • 定南客家服饰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客家服饰(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服饰”源于唐末两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大批中原汉民经过先后五次的大迁徙,南迁来到定南,同时把优秀的中原文化艺术带到这里,与当地原居民古越山人的文化元素不断交融之后,随历史进程,形成了独具定南客家文化特色,具...[详细]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

  •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早在宋元时期就有制作食用灰水粄的习俗。由于其香脆可口,柔软而有韧性,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韭菜、大蒜,食用时佐以米酸酒、姜末、辣椒,因而吃后能起到壮阳补肾、健胃消食、软...[详细]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

  •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第三批省级) 哭嫁(哭嫁实为客家女出嫁时的嫁之哭歌),是当地婚嫁习俗中客家方言与曲调(哭调)合一的独特民间习俗文化表现形式。该形式传承至今800多年历史。是客家女出嫁时深刻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亲友邻里感...[详细]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

  •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酸菜(俗称‘擦菜’)的制作技艺”始于南宋。由于定南气候因素,决定了当地人喜吃碱性米制食品,而定南客家酸菜具有开胃、消食、生津止渴、价廉味美、经济实惠价值等特征,故对人体肠胃能起到酸碱中和作用...[详细]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

  •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具有食用、药用、瘦身、可预防常见疾病价值、定南客家“第一菜”美誉的“定南客家酸酒鸭”(又名酸辣鸭),其制作技艺在定南县域内传承了800多年历史,成为了定南客家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枝独秀。 定南客...[详细]

定南挑积

  • 定南挑积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南挑积(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是专治小儿消化不良、虫积疳积、腹胀便秘、烦躁咬手等小儿疾病的治疗方法。 “定南客家传统医药-挑积”,疗法简朴,医师先将患者双手十指洗净擦干,用75%酒精(古时用烈性白酒或开水)消毒灭菌,再分...[详细]

瑞狮

  • 瑞狮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瑞狮(第二批省级) 瑞狮是定南客家每逢年节喜庆家家户户都盼望瑞狮登门送瑞纳祥的民间传统文艺表演形式,距今900多年历史,该文艺形式早已成为我县客家民间文化习俗。 明·隆庆三年,我县历市镇砂头村舞狮艺人、武秀才张赞香对“定南瑞狮”表演形式进行了较大...[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的传说

  • 位于天九镇天花村井坑口公路边的“井坑口曾氏六角围”,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距今133年的历史。此围座北朝南,前宽26米,纵深38米,总面积988平方米,平面结构呈“冒”字形,“井坑口曾氏六角围”由前院三厅五井四炮楼与后栋花楼两炮楼组成,为单门河石灰砌悬山顶、集家、堡、祠、内廊、外坪等功能于一...[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九曲新围的传说

  • 位于天九镇九曲村的廖氏新围,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距今424年历史。围屋前宽44.3米,进深32.4米,占地面积1435.3平方米,此围呈“囬”字形平面结构,为三进四厅、六井四炮楼悬山顶围屋,属典型的珠江流域黄土夯实、集家、堡、祠、内廊、外坪功能于一体的客家方围。 相传:九曲新围风水宝...[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

  • 老城镇黄砂口老围,由黄氏南山公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448年历史。此围面宽60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围属五栋六纵四厅十一井、中大门两边各一小门的典型黄土夯筑悬山顶方围,这围、这村是我县历史上出有最多秀才的地方,故有“老城黄砂口,秀才多过狗”之说。 相传:黄氏南...[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鼎定公与长富定兴围

  • 位于定南龙塘镇长富村锦背自然村的“定兴围”,为当地黎氏鼎定公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所建,距今约250年历史。“定兴围”坐南朝北,面宽44米,纵深28米,面积1232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面朝远处三案笔架峰,其风水格局上佳。同时寄托他对子孙们求官求财的美好愿望。黎氏鼎定公建成此围,因祈望围内...[详细]

定南民间故事--黎氏一熹公与龙塘长富四角围

  • 龙塘长富四角围,由黎氏一熹公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距今193年历史。此围坐西朝东,面宽47米、纵深35米,面积1645平方米,其外墙青砖磨砌铺栋、四炮楼、硬山顶,内为砖木结构悬山顶,是集家、堡、祠、内院、水井、外坪等功能于一体、县内不可多得的客家方围。 相传:龙塘长富四角围建造者黎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