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道情

  • 西府道情,又称关西道情(因宝鸡地处关中西部,亦称西府),是活跃在陕西省宝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西府道情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道曲道歌是道士们在道观中向道徒宣传道教道义的一种汉族民间说唱形式。 西府道情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道曲、道歌。西府宝鸡地区早期道教盛行,道观林立,诸如...[详细]

西府曲子

  • 西府曲子,也称“西府秦曲”“西府清曲”“小曲调”,是流传于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俗曲,是关中曲子的一个分支。西府曲子的表现形式有舞台戏、木偶戏、皮影戏及座唱等。流行于武功、扶风、祁山、凤翔及宝鸡等地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艺人讲,西府曲子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陕西关中西部地...[详细]

西秦刺绣

  • 西秦刺绣是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北部塬区历史久远的汉族民间刺绣,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008年6月,“西秦刺绣”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详细]

西山刁鼓

  • 西山刁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山刁鼓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具是陕西宝鸡市汉族民俗传统文化之一,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考证,西山刁鼓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刁鼓是与历史悠久的地社火、笑谈(当地民间流传的一种小对对戏)相伴着流传下来的,社火中没有鼓就烘托不出来...[详细]

西山酒歌

  • 西山酒歌流传区域为陈仓区西部山区,为秦岭与陇山交汇区。陇海铁路、310国道穿腹而过,是我国东西交通主通道。这里山大沟深,渭河奔腾,自古民风淳朴,古韵犹存。 历史渊源 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庭,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凤阁岭镇位于我省的最西端,与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三岔镇(又叫吴砦镇...[详细]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

  •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技艺主要流传于位于八百里秦川之西陲的凤翔县柳林镇,这里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水质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兴农酿酒之优势,是我国著名的酒乡。 在唐朝,西凤酒就以“甘泉佳酿,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闻名于世。在1867年(清光绪二年)举行的南洋...[详细]

宝鸡柴胡

  • 柴胡,是一味常见的中药。作为全国柴胡的主产地之一,目前,宝鸡柴胡的种植面积达11万亩,涉及陈仓区、麟游县、太白县等地,年销售收入1.6亿元。 近年来,在推动宝鸡柴胡产业发展和保护中,该市发布了种植技术规程,推进了标准化种植,在大力实施宝鸡柴胡迈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征程中,名不见经传的宝...[详细]

宝鸡空膛酥

  •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因形如燕窝,又名燕窝火烧。以蓝田籍面点师程恒顺制作的为佳。 原料:面粉、菜籽油、精盐、五香粉。 制法:(1)将上白面粉1千克倒人盆内,用60%热水400克拌成面絮,掺人酵面l50克,再徐徐倒入热水l50克,揉成面团,盖上湿布,发酵4小时。待发酵后,先将碱面7克用开水溶化...[详细]

宝鸡松枝包子

  •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因笼底垫有松枝,熟后有松枝的清香,故名。 特点:包子肉嫩汤鲜,咸淡恰到好处,味美适口。...[详细]

宝鸡羊肉火烧

  •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 原料:羊肉、面粉、葱、精盐、菜籽油为原料烤制而成。 制法(以制两个为例):将净羊肉l0克切成细丝,放置碗内备用。将面粉25克用水搅拌,另将面粉25克用菜籽油l5克搅拌,各揪成等量面剂两个。将水面团用擀杖擀开,成为面片,再将油面团放在面片内,掺在一起,再擀开。将洗净的大...[详细]

宝鸡油酥馍

  • 宝鸡传统风味小吃。 用菜籽油与面粉拌成块形,再加精盐、熟猪油、温水搅拌成不软不硬的面团,揪成面剂,然后用擀杖擀成圆形的饼,即成生馍坯。生馍坯放入铁锅,待稍有火色后取出,用刀切为两半,酷似月牙形,再放入锅内一直烙到熟透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口感酥润,味道油香,宜作主食。...[详细]

凤翔草编

  • 凤翔草编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凤翔县志》记载,凤翔草编“起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凤翔草编工艺日臻成熟,作品早已成为一件件民间艺术品,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其制作技艺就是“凤翔三绝”中“女人手”的集中表现,可见凤翔女子的草编工艺精巧绝妙。 凤...[详细]

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

  • 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马勺脸谱的制作一般先选用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等为原材料,经民间工匠用特制刀具手工刻制而成。其谱式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脸部造型。它从...[详细]

凤翔罩金漆器

  • 罩金漆器,是凤翔传统漆器工艺品,也是全国著名的漆器工艺品之一。罩金漆器璨烂辉煌,色调明快,防潮防腐,耐酸抗碱,坚固耐用,美观大方,且以放置愈久,光泽愈亮而著称。其工艺以平面、刀刻、镶嵌等为主。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为装饰环境、馈赠亲友之佳品。 关中西部的凤翔县,是秦的发祥地,从近...[详细]

六营泥塑

  • 六营泥塑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于明清时期,蓬勃于本世纪初,是中国古老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留存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之一,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六营泥塑采用六营特有的黑油板板土、白色封洗土、上等好棉花、糯米等六种天然材料,经过创作毛稿、制模、翻坯、...[详细]

陇县方言

  • 陇县是陕西省的西大门,在语言划分上属关中西府方言。西府话听着好像与甘肃口音相近,其实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陇县方言中古汉语词汇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陇县方言历史厚重的表现。这里的苟家沟村是春秋时期秦穆公建都的地方,通过方言可以窥视这方水土上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历史等情况。 一、古汉语性质明显。...[详细]

陇县花糕

  • 陇县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经蒸制而成,可做成花卉、鸟、蛇等形态。是陕西陇县一带重阳节的传统风味小吃。 花糕在制作技艺上非常细致和考究。主体部分是用小麦粉制成的馒头作为内馅,外面包上发酵好的皮面,做成圆锥形,表面嵌入核桃仁、花生仁、大枣,再用面团捏成蛇鸟、花朵之类附于其上,上笼蒸成。此...[详细]

陇县年俗

  • 春节,陇县也叫过年。从腊月初八后,家家开始备办年货,准备过年。腊月23日《送灶君》,也称“送灶”、“扫舍”。腊月30日糊窗户、贴窗花、年画,贴对联、门笺、门神画,备酒菜、给祖先献供馍、菜,燃香、点蜡烛,祭祖祀神,燃放鞭炮,开始过年。晚间全家团聚吃菜喝酒,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新媳妇散发压岁钱,...[详细]

陇县油旋

  • 陇县传统风味食品。宣统三年(1911),陇县籍晚清名厨杨清秀在县城西大街北侧开设炒菜馆,兼营面点,生意兴隆,名噪一时。杨死后,其子杨贵祥继承父业,对父亲传授的油旋制作尤为擅长。民国26年(1937),杨传艺于阎汉成。阎汉成勤奋苦学,长进很快,在制作油旋上更有独到之处,名列县城陈明德、刘勤学、高天...[详细]

麻花油茶

  • 早点食品,长期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喝油茶必食麻花,吃麻花也少不了油茶;也有单吃麻花或单喝油茶的。街头饮食摊点都是麻花油茶兼有。 制法:将面粉与精盐、五香粉拌匀。炒锅内放入牛油,用中火化开,待油温升至二成热,先将拌过调料的面粉放入油内,迅速搅炒,当锅内出现油面块时,随时用手掰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