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婚俗

  • 花瑶婚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隆回花瑶是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漏了的瑶族分支,至今,七千多花瑶同胞仍传承着先祖古朴纯真的风俗习惯,其婚俗格外神秘而别致。 隆回花瑶一直沿袭一夫一妻制。整个婚娶过程可分为订婚、娶亲、送亲、回门等环节—— 订婚:花瑶的媒人多由成年、老年男子充当,...[详细]

花瑶讨僚皈

  • 花瑶讨僚皈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讨僚皈”是花瑶人每年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沿袭至今有上千年历史。“讨僚皈”是瑶语音译,“僚”是“诅咒”的意思,“皈”指菩萨,“讨僚皈”意思是走过菩萨的诅咒。汉语称“讨僚皈”为“赶苗”,本义是驱赶苗蛮(“苗蛮”是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在瑶乡一般是不说...[详细]

花瑶呜哇山歌

  • 花瑶呜哇山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瑶呜哇山歌是一种“高腔山歌”,它是花瑶人民在田野山岗劳动时自我愉悦,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瑶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反映了神秘花瑶人独特的审美观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花瑶呜哇山歌一般用汉语来演唱,是随着瑶、汉民族大融合形成而发展的,是汉文化与...[详细]

扣三鲜

  • 扣三鲜为武冈民间宴席的一道常用菜品。选用瘦肉、猪肚、猪肺适量,切成大片,装碗成形,上笼蒸烂,上覆底料(莴笋等时令蔬菜),扣碗制成。...[详细]

扣羊肉

  • 扣羊肉是极具武冈地域特色的菜肴,将羊肉切成长片,装盘,加入辣酱(炒香)、葱、生姜等底料,上笼蒸至酥软。反扣入盘,肉质鲜美,口味独特。...[详细]

绵羊尾

  • 绵羊尾是武冈流传久远的一道菜品,以适量肥肉、面粉、生粉等食材为主,制作工艺精细,成品形如绵羊尾巴,故称“绵羊尾”。 ...[详细]

苗寨打泥脚

  • “打泥脚”是苗语汉译,苗语叫“坨脚”,意思是用黄泥团子互相打脚。聚居在城步县五团镇、长安营乡一带的苗族同胞们开展打泥脚活动时,都要遵循祖先立下的规矩进行:一是时间,限在春节期间,出了正月不打泥脚;二是过河打,同岸寨子不打脚;三是先打上后打下,即河下游寨子的人先到对岩上面寨子去打,然后上游寨子的人才能...[详细]

苗族插绣

  • 苗族插绣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插绣是生活在高山大界深处的苗族妇女,根据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生活的感受,用五色丝线在苗布上插绣而成的立体图案花色。构图古拙淳朴、色彩热烈原始、绣法独特、立体感强烈。苗族插绣的主要特点:一是插绣的绣针十分原始,是用鱼刺、鸡翅骨或苗山石窝上生长的菊...[详细]

苗族婚嫁歌

  • 苗族婚嫁歌为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婚嫁歌是城步苗族在婚嫁礼俗中演唱的抒情歌谣。主要有《酒歌》《哭嫁歌》《贺郎歌》。它起源于苗民族古老的山歌情歌和婚嫁习俗,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民族习俗中积累演化并口耳相传下来的传统民歌。主要流传于城步五团、汀坪、镇南、土桥、丹口等苗族集聚区。...[详细]

苗族“排话”

  • 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伟江等乡镇的苗寨里,流行着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曲艺“排话”。它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唱词一般为七字句,短句只有三个字,长句约有十个字左右。唱词讲究合辙押韵,悦耳动听。艺人用苗语演唱,以唱为主,结合情节适当插入一些韵白,显得灵活自如。所以,它既擅长抒情,又可以叙...[详细]

米花肉丸蒸鸡

  • 米花肉丸蒸土鸡为武冈传统宴席菜品,以武冈米花、瘦肉、土鸡等原料为主,用瘦肉剁碎与泡透的米花揉团(圆),与土鸡合蒸,香味独特,营养丰富。...[详细]

墨鱼三丝汤

  • 墨鱼三丝汤是武冈民间宴席的常见菜品,以墨鱼、海参、冬笋烹制而成。营养丰富,色泽美观,口感鲜甜。...[详细]

木叶吹歌

  • 木叶吹歌为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步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沅江支流巫水上游,是雪峰山脉与南岭的越城岭交汇处,县內最高峰2021米,平均海拔696.8米,境内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城步县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四处崇山峻岭,古树参天,森林茂密。峰峦叠嶂...[详细]

南瓜藤炒翁鸭

  • 南瓜藤炒瓮鸭是武冈荆竹、晏田、邓家铺、水浸坪等乡镇群众在冬至后经常制作的一道特色菜肴,香味特浓,鸭肉特脆。...[详细]

七江炭花舞

  • 七江炭花舞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江炭花舞是一种古朴优美、刚柔相济、以打击乐为伴奏的民俗舞蹈,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传统舞蹈艺术。一般由两人表演,舞龙灯时,七江炭花舞在前开路,主要流传在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乡。 七江炭花舞是湖南省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舞蹈,由古代梅山峒民深夜狩猎时照明的火...[详细]

庆鼓堂

  • 庆鼓堂为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庆鼓堂”是流传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民间古傩祭祀舞蹈。是苗族巫师在主持苗族最重大的祭祀祖先大王神仪式“庆鼓堂”时表演的娱神乐人的巫傩舞。是只有民族语言,没有民族文字的苗族先民世世代代传播传承民族文化、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形...[详细]

青椒炒武冈咸豆腐

  • 青椒炒武冈咸豆腐是武冈民间款待重要客人的菜品之一,豆腐肉质细嫩,入口香甜。信息来源:武冈政府网...[详细]

邵东木偶戏

  • 邵东木偶戏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邵东木偶戏属短把内签杖头木偶,由表演者操纵一根命杆(与头相连)和两根手杆(通过宽袍大袖、与手相连)在五平方米左右的竹架帷帐内进行表演。据《邵东县志》记载:自明永乐二年(公元1405年)由江西乐安传入邵东,鼎盛期邵东境内有木偶戏艺人数百人,戏担30多副。...[详细]

邵阳布袋戏

  • 邵阳布袋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0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布袋戏从胜公传至“永”字辈,共18代。 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详细]

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术

  • 邵阳蓝印花布主要分布于邵阳县五峰铺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白仓镇、古县城、宝庆城及周边城镇。解放初期,仅县城宝庆就有特大染坊八家,中心染房三十多家,1986年,邵阳蓝印花布的最后一家染房在五峰铺镇停产。 邵阳蓝印花布源自远古时代苗、瑶人民的“阑干斑布”和蜡缬,是由境内苗族、瑶族的蜡染演变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