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山西省> 吕梁市> 石楼特产

吕梁民歌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吕梁民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梁民歌发源于黄河流域,是祖祖辈辈的吕梁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吟哼吼喊出的山野之声。它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并与古已有之的春节“闹红火”习俗紧密相联。离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关于乐舞百戏和秧歌的内容,可见当时吕梁区域歌舞已经十分盛行。
  吕梁民歌主要有山曲、号子、小调、套曲等类型。“山曲”是吕梁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它构筑了吕梁民歌的主体,彰显了吕梁民歌的个性。从表现内容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表达爱情思恋的,如《高山上盖庙还嫌低》、《摇三摆》、《刮野鬼》、《串枣林》等;2、倾诉艰苦生活状态的,如《送情郎》、《去求财》、《推磨磨》等;3、祈盼民主、自由的,如《煮了钱钱下了米》、《送桂花》、《嫁给了白头翁》、《放开脚》等;4、控诉社会黑暗的,用民歌反映社会不公平的,地主残酷剥削的,如《旧社会太不平》、《翻身小唱》、《揽工苦》等;5、歌唱革命的,如《毛主席恩情唱不完》《抗日小唱》《变工队》、《翻身小唱》等。
  民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间艺术,它是人们生活中“乐”的调节,“生”的追求,“性”的渴念,“情”的自觉。人们通过吕梁民歌这一媒介构建了朴素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民歌成为吕梁人生产生活的需要,成为精神世界的需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