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湖北省> 黄冈市> 团风特产

牌子锣鼓与丝弦锣鼓为

牌子锣鼓与丝弦锣鼓   牌子锣鼓与丝弦锣鼓是团风县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在民间民俗活动中,为了烘托气氛,表达情感,“敲起锣来打起鼓”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牌子锣鼓流传的范围比较广泛,全县境内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锣鼓班。流传在我县北部山区贾庙、杜皮等地的丝弦锣鼓,是比牌子锣鼓乐器组合更为复杂、乐队阵容更大的一种民间器乐形式,它以其富有强烈的艺术形象与音乐魅力,成为我县非物资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
  “牌子锣鼓”包括由打击乐和吹奏乐合奏的“曲牌”与单纯由打击乐演奏的干“点子”(锣鼓经)组成。流行在原黄冈县北部山区,以贾庙等地为重点,其他山区和丘陵地区流行比较分散。“牌子锣鼓”这种民间器乐能自清代中期流传至今,与团风地区的民情风俗和社会、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是“牌子锣鼓”伴随龙灯活动,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二是它借助器乐音乐效果,表达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思想感情;三是能促进群体活动,凝聚人心,激励人们的生活热情,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张扬民族精神;四是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承载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这项活动在保存中国地方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人文环境、审美情趣、道德观念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对引导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爱国爱家、和谐相互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牌子锣鼓以杜皮乡将军山徐家湾“灯草灰”最有名气,授徒遍及黄冈东西乡,其传人徐明镜在改革开放后还招徒授艺。
  丝弦锣鼓属于民间音乐类器乐分类,是民族打击乐和民族弦乐组合而成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阵容较大的民间音乐门类。丝弦锣鼓在我县的流传可上溯到清中晚期。丝弦锣鼓班大多是以家族形式组建的,承担本家族喜丧庆典和祭祀祖先、神灵活动的演奏。如我县贾庙的汤家湾丝弦锣鼓班、杜皮的李家大湾丝弦锣鼓班、将军山丝弦锣鼓班的原班底基本都是家族锣鼓班。
  “丝弦锣鼓”由拉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等4部分组成。拉弦乐有京胡、二胡、中胡、四胡;弹拨乐有三弦、月琴;吹管乐有小唢呐、三节号、竹笛;打击乐有大鼓(又名震天鼓)、小鼓、边鼓、云板、大锣、马锣、小手锣、大钹、小钹等。“丝弦锣鼓”乐队队伍庞大,一人一样乐器,大型庙会增加“抬锣”,以渲染气氛。乐队的指挥是马锣。马锣因外形像马蹄,故名为马锣。它是丝弦锣鼓的重要乐器。演奏时左手用大拇指、食指、无名指夹着锣身,不停地移摆转动,右手用一个头大尾小的木槌连击锣心,木槌击锣心时,正好赶上锣身与手指脱离接触之际,故而音色及音的长短可以随着左手摆转幅度的大小而调整,发出奇特的悦耳之声。丝弦锣鼓的多种曲牌是由马锣领奏,并不时把马锣抛向空中达2—3米之高,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具有非同寻常的观赏性和娱乐性。马锣的演奏者通常也就是锣鼓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将军山村丝弦锣鼓班的马锣高手林白说,可以将马锣抛人空中丈余,随即着手打击指挥,远近闻名。乐队的规模可大可小,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一般打击乐不变,竹笛、竹萧、二胡、三弦、月琴等可根据人员进行增减。
  丝弦锣鼓的曲牌分为三类:一是打击乐-丝竹间奏的丝弦曲调;二是锣鼓曲牌;三是丝弦曲牌。丝弦锣鼓将戏曲音乐中某些特点揉人丝弦锣鼓中,更觉风姿迥异,使丝弦锣鼓的乐曲内容和演奏形式得到丰富和发展。李家大湾丝弦锣鼓班还称叫“坐堂班子”,能在进行红白喜事及庙会中演唱“堂会”。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由于受到西洋器乐的影响,学习民族民间乐器的年轻人不多见,加之民间有许多民俗活动衰退,队伍后继无人。又由于其曲牌、曲谱大都没有粉本,主要靠口传心授。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丝弦锣鼓的演奏曲牌和技巧已经面临消亡的危险境地。因此,有机会到团风欣赏牌子锣鼓和丝弦锣鼓的演奏,也是一件人生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