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安徽省> 合肥市> 蜀山特产

季氏古籍修复技艺为

季氏古籍修复技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季氏古籍修复技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籍修复历史悠久,汉唐时期便有龙鳞装裱技艺,到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古籍修复也开始繁盛起来,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技艺。晚清至民国时期,古籍修复达至鼎盛,门派众多,有沪派、苏派、扬派、京派、蜀派、徽派、岭南派、鲁派、津派等。各派虽然在修复技巧上有些差别,但总体来说,传承大致相同。派别的繁盛也促进了古籍修复这一行业的大发展。
  季氏古籍修复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拥有120余年的历史,独创季氏浆糊制作工艺,擅长运用“飞托法”针对絮化古籍进行修复。第一代传承人季克功先生,清光绪年间秀才;第二代传承人季云章先生制作修书浆糊时,擅长用无根之水,寒冬之雪,辅以家传特制中药材,用桑材小火熬制,制好后,挖坑藏之去火,以除爆性。季氏修书用纸亦甚为讲究,所修古籍全部采用手工纸张,采用中药染纸,随试随染,方使纸张古朴自然。传承至今仍藏有百余种不同产地、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年代的手工纸。
  第三代传承人季洪民,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季玉方先生在原有家传浆糊制作的基础上,创新性增加几味特选中药材,使得浆糊无爆性,黏性适中,经久不腐,无异味,防虫防蛀效果更佳。当前季氏古籍修复技艺共传承五代,主要分布于河南开封,安徽合肥两地,浙江杭州亦有分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