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上海> 徐汇区民俗文化

海派面塑艺术为

海派面塑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面塑艺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清代晚期从民间糕团装饰演变化而来。赵阔明,人称“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创始人,在吸取面塑前人技艺技术的基础上,赵阔明归纳、开创了面塑“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使面塑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相貌形态以及各种质地,其作品有4大特点:1.人物表情细腻传神,2.服饰飘逸、质感丰富,3.人物众多、场面宏大,4.形象逼真具有雕塑效果。在他的努力和长期实践下,面塑这种民间小玩意儿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民间工艺品。代表作有《二进宫》、《关公夜读》、《民族大团结》、《友谊长城》等,成功表现了各种不同人物的不同特征,达到了雕塑般的效果。赵阔明的徒弟赵艳林继承其技艺又研究用面塑材料与其它材料结合的表现形式获得成功,1977年赵艳林在核桃壳里的微型面塑《三打白骨精》、《天女散花》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上海面人经过几代面塑艺人的研究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民间艺术技艺。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面塑艺人在多种对外活动中,以精湛的特色技艺,赴海外表演,向世界宣传我国及上海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术。
  近年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早由国家拨款的事业性转换成自负盈亏的企业性质,企业与专业技艺人员均为维持生存而忙于完成生产经营,加之该专业为保持传统全部为手工制作,无法吸引年轻人参与它的继承。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面塑专业老龄化的状况已十分严重,目前除一名学艺一年的专业人员外,三位技艺人员的平均年龄已过60岁。在技艺上,由于完全侧重在经济效益上,作品追求简单、快速、早日销售,很少有更高的要求精工细作。因此好作品已很难出现,企业的投入,也只是杯水车薪。长此以往,很难保证这项技艺能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