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民间社火

  • 洋县民间社火历史悠久,代代相承。其群众参与人数之多,囊括内容之丰富,盛况之空前,实属罕见。 洋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社火艺术,首推谢村一带。早在清末和民国期间已闻名遐迩,,智果寺周边,几乎乡乡有社火,村村有箱杖。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为社火游演日,他们在自己居住的村社、乡间及集市游演完毕,...[详细]

洋县碗碗腔

  • 皮影传入洋县,形成独一无二的“洋县碗碗腔”,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地方剧种因角色、布景皆用上等牛皮刻制,故称“皮影”。主要在夜间用油灯、汽灯、电灯光反照特制透明细纱幕形成影像而观赏,老百姓俗称“灯影”。用小铜碗作为主要击节乐器伴奏。 洋县皮影吸取了外地弦板、灯碗腔朴实柔和之长,完善自身曲调...[详细]

洋县五彩米

  • 黑、红、黄、绿、紫五彩稻米,产于全国黑米渊源地、世界珍禽朱鹮的栖息地——陕西省汉中市洋县。这里土壤、水质、大气等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绿色无公害标准。二00二年获中国第三届特种稻新产品展评会金奖,同时申请国家注册了“朱鹮”商标。二00三年通过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二00四年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详细]

洋县杖头木偶戏

  • 洋县杖头木偶戏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洋县杖头木偶戏是以汉调桄桄和秦腔为唱腔、以杖头木偶进行表演的汉族戏曲剧种,它分布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一带城乡,是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洋县杖头木偶戏是以演员操纵木偶人物表演各种动作、以演员唱奏的地方梆子戏,诞生于元末明初,至15...[详细]

洋芋蒸饭

  • 一碟红油泡菜丝或者一盘蒜泥黄瓜,滴上点红油辣子,旁边搁着一盆米汤,这样的组合对于一个地道的汉中人来讲,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季节里,只会让人念起那油滋滋香的、飘着新鲜洋芋味儿的洋芋蒸饭。 五月,在汉中是产第一批新洋芋的季节,聪明的农户会在菜园子里种上一些薄膜洋芋,比起普通的旱地种植,菜园子的洋芋精心...[详细]

原公杂烩

  • 原公杂烩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固历代移民颇多。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朝廷户部1原杰奉旨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李氏村(今原公村)落户,李氏村从此人员增多,村庄扩大,李氏村的人们为纪念原杰这位恩官,便将李氏村改称原公村。 随着村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贸易发展自然...[详细]

张骞传说

  • 张骞传说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骞传说是流传在张骞的出生地汉中盆地、活动地域关中地区、封地河南南阳地区的传说故事,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骞传说也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骞传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古代中国通往...[详细]

张良庙旅游节

  • 张良庙旅游节:由留坝县人民政府主办,每年“五.一”举办一次,时间一周,主要内容有大型祭祝活动,商贸交易、旅游商品展销、文艺演出等。(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张骞文化艺术节

  • 张骞文化艺术节:由城固县人民政府主办,每年11月份的每一个星期六开始,时间半月,地点在张骞纪念馆,主要内容有集邮、花卉、盆景、根雕、书画、文物展览、张冬生平事迹展,以及文艺演出和经贸洽谈等。...[详细]

镇巴民歌

  • 镇巴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巴民歌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是镇巴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镇巴民歌题材非常丰富,歌曲种类很多,包含了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又称茅山歌、姐儿歌等),小调,风俗歌曲(嫁歌、孝歌等),祭事性歌曲,曲艺(渔鼓、花鼓、...[详细]

镇巴唢呐

  • 镇巴唢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在这块贫瘠而古老的山地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镇巴唢呐便是其中之一,遍布全县各乡镇,已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丰富的题材,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代的乐器,就连唢...[详细]

镇巴渔鼓

  • 镇巴渔鼓是陕西陕南地区汉族民间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镇巴县的盐场镇、观音镇、泾洋镇和青水乡。邻县陕西省西乡、南郑、紫阳、汉阴和四川万源、通江等地亦有分布。 镇巴渔鼓是以汉中镇巴话为唱、白基准语音,一人兼多角坐唱,采用曲牌和板腔综合体讲唱故事的陕西地方曲种。明末清初已在镇巴盛行,其源据...[详细]

芝麻饼子

  • 芝麻饼子,它还有个形象的别名叫草鞋底。六十年代末,几位西安的知青,一天在新集河沿街闲逛,看到一家摊位上卖饼子,就十分好奇地买了几块,尝了尝,觉得很好吃,遂买了一挎包带回村子。因为夜晚保管不善,一块饼子被老鼠拖到屋外,饼子正好和老农的一双草鞋躺在了一起,被一位知青无意中发现,他随即拿饼子跟草鞋比划...[详细]

煮腊肉·蒸馍

  • 煮腊肉也叫腊汁,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七、八开始的。先把风干的鸡鸭鱼肉等食材洗净浸泡。到年三十正式开煮。用新鲜的大料调和,勾兑出深红色的卤汁,把浸泡好的食材放进锅里烧开、翻身,透去血水和泡沫,捞出来稍微凉干,然后根据易熟程度,分批次放进卤汗锅烧煮,到熟透为止。煮好的腊汁肉色红嫩,香气浓郁,吃来满口生津。孩...[详细]

观音茶叶

  • 观音茶叶 介绍:观音也是镇巴茶叶的主要产区,独特的气温气压地理环境和全天然纯绿色有机无污染的自然生态、富含锌硒的微酸性土壤条件以及较高含量的有机质,为云山雪芽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所产茶叶天然富硒、高温耐泡。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汉中传统民居

  •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详细]

汉中凉皮

  • 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汉中位于陕西秦岭南麓,历来盛产大米,世称“鱼米之乡”,物产富饶,生活习俗类似四川。汉中凉皮同样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口感...[详细]

锣鼓草

  • “锣鼓草”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魔芋凉皮

  • “魔芋凉皮”其实是用宽魔芋粉皮代替凉皮,并按照凉皮的做法制作,味道口感很相似。但魔芋的热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饱腹感强,还能帮助肠道排毒,比起传统的凉皮更健康。 市面上有现成的魔芋宽粉,将其与面筋过沸水汆烫一两分钟,取出过凉水,沥干水分备用;然后把面筋切小块,黄瓜等配菜擦丝,依据口味把油泼辣子、...[详细]

宁强豆腐脑

  • 将豆浆烧开,点入石膏水,不等凝固即舀入碗中,上笼略蒸即成洁白细嫩、有如凝脂的豆腐脑。另起锅炒哨子,原料有瘦肉末、碎花生等,吃时再加入豆腐脑碗中,并佐以葱花、姜末、榨菜、虾皮、酱油、醋、盐、味精、油泼辣子等调味。用汤匙舀着吃,香、辣、酸、嫩,老少皆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