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板鸭

  • 鲜活麻鸭为原料烤制而成,色泽黄亮,美味可口。...[详细]

汉中棕箱

  • 汉中棕箱是陕西传统名优特产品,产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系以杉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作里衬,外用精选棕片包裹,最外层用头发丝或染色的棕丝细绳编织而成。 棕片是棕榈科常绿乔木的箨皮,即棕树叶簇的叶柄基部包围树干的红褐色纤维网鞘,也称包干纤维。它是棕树的主产品,纤维丰富,质地坚韧,拉力强,耐...[详细]

汉中热面皮

  • 汉中面皮起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详细]

石门麻辣豆瓣鱼

  • 被誉为陕南一绝的石门麻辣豆瓣鱼,见长于活鱼快做,鱼鲜肉嫩入味爽口,红油漫浸柔辣不腻,麻中透香回味悠长。 “去石门旅游,到褒河吃鱼”已成为汉中人饱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风景线。 制作材料:鲤鱼一条,姜4片,葱、蒜、红辣椒适量,豆瓣酱2勺,酒、 糖、生粉、番茄汁适量。 制作方法:鲤鱼洗净,两...[详细]

红豆腐

  • 红豆腐,全市各县均产,以城固县上元观镇红豆腐最为著名。用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块,切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凉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密封,埋入地下,用自然气温调节坛内温度,使二次发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观枣红色,内呈杏黄色。具有松软、细腻...[详细]

锅边油花子

  • 汉中的小吃,大家一定要记得“锅边油花子”。现在我在外地,经常做梦梦见买早点吃,都要到处找油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油花子的,钱付了,等了半天吃的拿到手里,梦也醒了。可惜的是,锅贴在别的地方可以吃到,而汉中的锅边油花子别说在外地了,就是在汉中也越来越少,就连离汉中城只有九公里的铺镇也难找到。每次回...[详细]

汉中菜豆腐

  • 菜豆腐是汉中人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菜。 菜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泡涨的豆子磨成浆,磨好了浆,再细细滤去渣,之后倒进锅里,把豆浆烧开,放进切好的小白菜,就开始点豆腐了。 菜豆腐质量的好坏全在这“点”上,在汉中家家都有吃酸浆水菜的习惯,用上好的酸浆水点出...[详细]

汉中醪糟

  • 汉中人非常喜爱醪糟。汉中市知名书法家徐永基先生说,不仅过年过节必定要自己做了吃,平时也有做了吃的。特别在汉中坝子,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老百姓都要用一块地专门种酒米,以备做醪糟之用。公社化那时,不能自己种,也要设法兑换一点,至少春节时是非做醪糟不可的。万不得已,用大包谷糁子也要做。妇女临产时,家里必...[详细]

汉中锅贴

  • 汉中锅贴实际上是一种“花卷”。除了面以外,里面仅有一点点由"盐、花椒、肉末"组成的内馅。 据说在隋朝末期,兵慌马乱,战势处于下风,做饭的人也都是敷衍了事,打仗的士兵很难吃上热饭。有一天,那炊事员(姑且叫他)将锅烧热,准备给带兵的将领煮面,这时候突然传来了战斗的号角声,那厨子慌乱之下将未...[详细]

褒河蜜橘

  • 褒河蜜橘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褒河蜜橘”具有独特的生产地域、品质特性和特定的生产方式,产品果型扁园,果顶微凹,果皮光滑细腻,果色黄中泛红,色泽亮丽,果皮薄、易分离,香气浓郁,果肉橙红,汁多、无核、肉嫩、化渣,酸甜爽口,极具地方特色。 地域范围 褒河蜜橘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详细]

汉中大米

  • 汉中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米粒细长均匀、色泽清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香纯。 汉中被誉为中国水稻最适宜生长地,汉中大米是同纬度地区生长的中晚熟籼稻品种,生长期较长,因此所产出大米品质也较好,米质达到2级以上,最高等级为1级。 汉中...[详细]

汉中冬韭

  • 汉中冬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陕南汉中市汉江边过街楼村一带,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当地菜农的精心培育,现在汉中地区各县市已普遍种植汉中冬韭。冬韭菜营养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多两倍,比芹菜多27倍,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物等成分,这是韭菜有特...[详细]

褒河鲜鱼

  • 说到褒河鲜鱼,可追溯到《诗经》中“南有嘉鱼”这首诗。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说:“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可见褒河鲜鱼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石门水库附近,聚集着很多餐馆,都是擅长做鱼。褒河鱼的做法较多,以麻辣口味为主,再配以粉带、豆腐、土豆、魔芋等。除此之外,还有酸菜鱼、番茄鱼、干煸鱼...[详细]

端公戏

  • 端公戏,俗称“坛戏”,是一种巫师组班装旦抹丑、巫步神歌、踊踏欢唱的陕西省汉族地方小戏。因其行头简单,一包袱可携,所以又叫打包袱。端公戏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来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详细]

汉中八大怪

  • 第一怪:西北西南一脚踩; 汉中地处西北地区,但因有大秦岭阻隔,其气候、降水、物产和植被等都和西南地区相同。人们到了汉中,虽从行政区域中说到了大西北,但各种生活气息都让人感到是西南。 第二怪:川音川味口难改; 汉中也因大秦岭阻隔,和关中地区交往不便,自古以来,人们的民间生活往来和社会...[详细]

汉中采莲船

  • 耍采莲船也叫跑旱船,这一春节喜庆活动和民间歌舞形式古已有之,唐《明皇杂录》和清《燕京岁时记》均有记载。汉中春节耍船历久不衰,每年正月初一刚过,彩莲船便在锣鼓和彩灯的簇拥中舞蹈于城乡处处,甚至走村串户通夜表演。 彩船在腊月里已由当地民间纸扎匠制作出来,以竹条、彩绸和彩纸糊扎,然后以浓丽的色调...[详细]

汉中的盖碗茶

  • 谈到喝茶,许多汉中人都是跟着长辈喝“盖碗茶”耳濡目染形成习惯的。 一个茶碗、一个茶盖、一个茶船,这是每一个汉中人生活的必须,在汉中的街头巷尾喝“盖碗茶”的场景随处可见。而这个习惯汉中已经沿袭了好几代人。汉中人对“盖碗茶”的冲泡技艺十分讲究。泡茶的水一定要是刚刚烧开的滚水,第一道水(又叫“头道水...[详细]

汉中罐罐鸡

  • 罐罐鸡本不是汉中的美食,但汉中的一些饭馆却将它做得异常好吃。一般只需在砍匀的鸡块中,配入水发墨鱼、拍松的姜块、白胡椒、葱节及食盐少许,然后装入罐内,上笼用猛火蒸几小时即可。若高级筵席用,还需加鱿鱼、莲米,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等,不仅鸡肉嫩,汤清味鲜,营养丰富,还有祛瘀血、止痛、治头晕病等功...[详细]

汉中锅巴饭

  • 锅巴饭属川、鄂风味,由于汉中接近四川,美食自然也就有川菜的风味。将蒸好的米饭装入铸铁锅内,用文火烤制而成,底部有一层金黄脆香的锅巴饭,再根据顾客的喜好飞上各式、正宗、绿色、营养的菜,佐以特制豆鼓、开胃酸菜、豇豆等汇集于一锅供顾客享用,食后再免费送上一碗合时热汤。...[详细]

汉中浆水面

  •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蔫,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