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等野生菌类

  • 全州有 13 个县属松茸主产区 , 年产量为 1500-1700 吨左右。以及鸡油菌、羊肚菌、牛肝菌相继进入国际市场 , 其产品清水茹罐头, 冰冻松茸、盐渍切片松茸、保鲜松茸是甘孜州唯一能出口创汇的产品。...[详细]

水晶

  • 水晶又名透明石英矿,在古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都把水晶看得很神秘,以为水晶是水变成的,因此常称水晶为“水玉、水精、放光石、十年冰”。其实水晶既非冰的化石,也不是水变成的化石,它是一种结晶透明的石英矿物,其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我州的水晶种类较多,由于含杂质而呈现丰富多彩的色调,按...[详细]

甘孜奶渣

  • 传统的饼干小吃“推”,由奶渣和酥油制成。 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       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详细]

甘孜牦牛

  • 牦牛是中国横断高山型牦牛的地方良种。具有肉用性能好、毛绒产量高、体型大、驮力好等特点。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颈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前胸发达开阔,肋开张,胸极深,腹大不下垂,背腰平直,体型呈矩形者多,后躯较短,发育不如前躯,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较低,尾短,尾毛丛生帚状。四肢、腹侧、胸前裙千...[详细]

甘孜糌粑

  •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 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就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 曲拉”(干酪素)、食粮,叠叠层层摆满桌。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和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然后捏成油和面混合的长形小团食用。这就是吃法别致的...[详细]

甘孜老腊肉

  • 甘孜老腊肉是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的特产。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 制法: (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详细]

甘孜辣仔鸡

  • 彝族的辣仔鸡,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宰碎(搅粉碎)后加上,木姜、生姜、辣椒面、花椒等佐料,和冷开水就要中吃了。 原汁原味,味道辣而爽口,肉细嫩鲜美,品后余味无穷。要用高山特产的红海椒,深受彝族的喜爱。...[详细]

甘孜香猪腿

  • 香猪腿是甘孜县地区的名产品,味美可口,是节日和招待宾朋的美食。 每到冬季,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肥猪,过去宰猪多数把猪四脚捆住,从胸部用刀开一孔,伸手入胸腔扯断心肺联结处,将猪杀死后,缝好刀口,反复用干草把猪毛烧尽后剖开,将其肥、瘦肉剥离开。...[详细]

马鸡

  • 马鸡是鸡形目雉科的1属。耳部有一簇特别发达的羽毛,长而稍硬,往往突出于颈项,因而称为角鸡或耳鸡。尾略侧扁或平扁,具尾羽20~24枚,而中央尾羽比最外侧尾羽约长一倍。由于中央尾羽的羽支大都披散下垂,犹如马尾,所以又叫马鸡。雌雄同色。雄性具短钝的距,体形略大。有3个种:褐马鸡、蓝马鸡和藏马鸡,均分布...[详细]

甘孜水淘糌粑

  • 甘孜水淘糌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甘孜水淘糌粑是四川甘孜甘孜县的特产。 糌粑是整个藏族人民的主食之一,营养丰富,携带食用方便,是藏区旅游者的最佳食品。身居牧区一边喝着青稞酒赏着月光,一面想着酥油茶加糌粑,可谓安逸。 藏族人一日三餐都缺不了糌粑。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详细]

甘孜踢踏

  • 藏区被称为“歌舞的海洋”,而甘孜县地处康巴,各种藏族文化在西藏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再传入康巴。在的漫长岁月里,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加工,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享誉康巴的甘孜踢踏是藏区粗犷、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 甘孜踢踏充满了甘孜县民族舞蹈的气息,被认为是康巴特有的舞蹈表演形式之一。踢踏舞...[详细]

甲恩茶

  • 甲恩茶,是甘孜县独具风味的茶,也是其他藏区少见的清茶,甲恩在甘孜城乡极为普遍。 甲恩茶,据查起源于民国时期甘孜县色西底乡汤麦村。解放前由于交通和经济等困难,不少贫苦农民制作甲恩茶的原料取于野生植物“俄色”树的树叶,其制作法为:每年七、八月份“俄色”树开始结果时采下树上的叶子装入麻袋或背兜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