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梓潼戏

  • 梓潼戏是我国以酬神还原为目的的传统民间戏剧。据文献记载,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等省市的汉族人家,神龛上都供奉着“七曲文昌帝君”神位。 唐孙樵有《祭梓潼神君文》,李商隐有《张亚子庙》诗。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帝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因此称为梓潼帝君。 宋...[详细]

布依族“六月六”节

  • 布依族“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详细]

打背节

  • 打背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峰涌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详细]

侗家姜茶

  • 民和大塘侗家人好客远近闻名,凡客人到家都要热情招待,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请客人吃“姜茶”。 侗家人吃姜茶是传承已久的生活习惯。凡侗家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田边土埂上栽种茶树,每年清明之后开始采茶直到立秋。分三次采摘加工,第一道为清明茶,只采刚发出的“两叶一芯”之嫩芽,用温锅烤搓成上等茶,一般用于...[详细]

侗族赶坳

  • 赶坳是侗族的传统节日,过去每年的赶坳日是在过社前后举行或在约定好的时间进行赶坳活动,故在民和、张屯、铁厂一带的群众又称之为“赶社场”。这天,青年男女着节日盛装,邀约赶坳对歌,表达爱情,盟定终身。赶坳或赶社场的地址,多是在一些山坳口,风景优美的平旷地方。赶坳这天除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斗画眉和一些文误活动...[详细]

侗族花炮节

  • 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详细]

贵阳砂锅饭

  • 砂锅饭是贵阳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风味小吃,由于其风格独特,味美价廉,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喜爱。 砂锅饭的作法是:将当年新米淘净,加入适量的食盐、味精拌匀,然后分别装入小沙锅焖煮(每锅一般二至三两),水快干时,放入香肠、豆皮、腊肉丁、豌豆、猪油等,改用文火焖五分钟即成。趁热吃下,香气扑鼻,甜咸适...[详细]

过社

  • 过社是江口各民族独特的地方性节日,而以土家族为主。从立春算起,数五个戊日即是社日,“五戊为社”;但有一些地方也不尽相同,也在春分前后的戊日为社日。戊为土,所以在社日要敬土地神、为新坟挂社清、祭祖等。过社要办社饭,用糯米、大米各半,拌入蒿菜、野葱、腊肉、豆腐干、姜、葱、大蒜等,用木甄蒸熟而食,其味可口...[详细]

“故央”(布依族传统手工水磨制香技艺)

  • 安龙县戈塘镇洞广村“故央”(布依族传统手工水磨制香技艺)历史悠久,是洞广布依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用这种传统技艺生产的各种竹签香,其品质细腻,易燃不垮,香味清雅,有养生安神,驱蚊灭虫,净心明志,开窍开慧等功效,祭祀时更能充分表达香客对神灵的恭敬之意。 从其香方原料的选定、配伍、...[详细]

江口“羌历年”

  • 江口“羌历年”为江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在秋收过后,羌民为祭祀神录和祖先,向神还愿的一项活动,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延长到十月初十,羌历年的主要活动是还愿祭祀和吃筵席。 江口桃映漆树...[详细]

江口傩戏

  • 傩戏是我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在江口境内历史悠久,影响极大,传布较广。解放后一度被禁止,改革开放以来又得到恢复,眼下在民和...[详细]

祭大神

  • 祭大神,又称祭大菩萨、祭杨家将,是流传于江口县梵净山及周边区域杨姓土家族人聚居地为主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是梵净山区傩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相传北宋时代,以杨继业(杨令公)、佘大君为首的杨家将,世代忠良、爱国护民,却被奸臣潘仁美破孩 ,凡是与杨家有丝毫牵连的人,杀的杀、关的关,大部分被流放到偏远不...[详细]

祭山会

  • 祭山会是羌族传统节日。是祈祷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务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详细]

鸡枞油

  • 鸡枞油是安龙传统的名特食品,鸡枞又名伞把菇,享有山珍之最,菌类之冠的美称,是珍贵的野生食用真菌,人工无法培植,生长时期仅在每年的7-8月,鸡枞味鲜如鸡肉,分解似鸡丝,有脆、嫩、鲜、香的特殊风味。 鸡枞含蛋白质28.8%,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及...[详细]

仡佬族牛王节

  • 牛王节是仡佬族特有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照镜子”,使它兴高采烈,然后取下粑粑喂牛。(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马蹄菌

  • 安龙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达240~340天,年平均气温15.6℃,最高气温不超过30℃,最低气温低于-2℃,年降雨量1256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小昆明”之称的安龙每年出产马蹄菌约500公斤。 马蹄菌的子实体幼时呈乳白色,出土后逐渐变成紫褐色或紫黑色。成熟后顶部膨大展...[详细]

苗族板凳舞

  • 板凳舞,是流传于安龙县洒雨、龙山、海子、戈塘等乡镇黑苗(苗族的一支)的民间舞蹈。只要哪家生第一胎小孩办满月酒时,第二天外婆家(外寨人)要回家时,总要和主人家(寨内人)对跳一场精彩的板凳舞。对跳的双方要是异性、已婚的同辈,人数两对以上,越多越好。且在对跳时用臀部互撞、踩脚等,非常欢快热烈。这种在满月酒...[详细]

坡脚香猪

  • 坡脚香猪,又名长寿猪,从广西巴马引入进行试养。经过六年不断养殖试验、品种改良,坡脚香猪养殖户们已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以草食为主、不喂饲料的全生态繁养技术。坡脚香猪养殖6个月可以出栏,每头生猪重60公斤左右,全生态养殖、绿色环保的养殖方式使香猪,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肉...[详细]

坡脚西贡蕉

  • 坡脚西贡蕉属于小米蕉的一种,原产于越南,因其是进贡给皇帝的,故称为西贡蕉。 食疗价值: 1、西贡蕉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储存和提供热能,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也能够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同时增强肠道功能。 2、铜元素较丰富,铜作为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详细]

四月八

  •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即农历四月初八。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族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湖南凤凰的“喝血坳”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亚宜不幸战死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