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

  • 吴堡县张家山手工空心挂面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面食,已有上千年历史,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因“茎直中通”(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故有空心之称。靠着父辈们代代口传心授,至今保留了最为传统的制作工艺。 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和面、醒面、搓大条、搓二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详细]

镇巴茶叶

  • 镇巴县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4+X中的主要产业,全县茶园面积达13.15万亩、茶叶产量4800余吨,产值近5.9亿元。 茶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重点发展产业,不但成为我县农业优势产业,在脱贫攻坚农户增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一项三产融合较好的农业产业,也成为农业、旅游的一张...[详细]

镇巴苗舞

  • 傍晚,漫步在镇巴苗乡广场上,眼前便浮现出五彩缤纷的灯火,只见身着五颜六色苗族服饰的少男少女们,手拉着手,围成里外三个大圈,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这便是镇巴赫赫有名的百人苗舞表演。精湛的表演,不时引来南来北往的行人驻足观赏,随之,行人也不由自主地融人阵容,翩翩起舞。 古老而神奇的镇巴,既是西北最大...[详细]

镇川花鼓

  • 明代,安徽庐州等地实边之民徙居镇川一帯,他们将那里的花鼓灯传入榆阳,与本地"踢鼓子"相融合,演变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镇川花鼓秧歌。 花鼓队一般由40多人组成。队分两行,领头者2人,1人举“幌伞”,1人举"虎铮”,称之“伞火”,随后为武士打扮肩挂腰鼓者20余人,之后有衣着不究,手持小铉(小锣)、...[详细]

螅镇芝麻饼

  • 螅镇芝麻饼,从清代传入佳县螅镇,经过多少年流传和融合,螅镇芝麻饼早已自成一派,至今都受到广大饕客的追捧,刘汉军师傅继承佳县芝麻饼的传统记忆,手工制作精致考究,为佳县美食的佼佼者。 螅镇芝麻饼制作原料为:白面、芝麻、茴香、盐、水、醋等。先用温水和面,待面和好后,取出置案,揉入死面和碱,分成小...[详细]

周至庙会

  • 起源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在楼观建清庙,祭祀老子,是庙会的先声。魏晋南北朝时,周至建起一些佛教寺庙,庙会渐兴。唐代李渊认李耳为远祖,在楼观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宗圣宫等建筑。唐代皇帝6次到楼观,举行隆重的皇家谒祀大典。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副将伊斯出钱营建大秦寺,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正月初...[详细]

周至芯子

  • 芯子 是节庆日表演的立体惊险高空社火节目。在木平台装上三四米的铁柱,将演员固定在铁柱骨架上,用杂技造型扮成故事细节,用纸、布等物塑上背景。如刀尖站人,发丝系人,棒头倒立,担挑双人等,神奇惊险而巧妙。令人身临其境。大型带背景的芯子称焰光。清末,哑柏仰天村与邻村竞赛社火芯子,从灵泉寺佛象后的彩...[详细]

紫阳庙会

  • 庙会,也叫庙市,是紫阳集市之一,因会址设在寺庙或附近而称为庙会。它融民俗文化与宗教文化于一体,是群众文化娱乐和寄托美好愿望的重要活动。紫阳自古多寺庙,仅旧县城就有寺庙数十座。“文革”以前,庙会盛行,名目繁多,诸如观音、老君、祖师、药王、关帝、土地、城隍、财神等庙会,最引人注目。后来,由于“破四旧...[详细]

紫阳民歌社火

  • 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的一中民歌艺术活动。一般在新春佳节的夜晚举行。紫阳民歌社火也叫玩灯,它是舞狮子、彩莲船、龙舞、踩高跷、地蹦子等各种杂耍艺术形式总称。分为出灯、玩灯、卧灯和化灯几个阶段。出灯仪式其实是全部节目的预演;玩灯时,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依次表演,唱词多以吉祥语编成的顺口溜;每个玩上玩到最后...[详细]

子洲红葱

  • 子洲红葱,属百合科葱属。2-3年生草本植物,因皮色发红而得名,在陕北已有数千年的生长历史,在周公解梦中就有梦见陕北红葱寓意之说。子洲红葱生长力极强,不仅耐寒,而且耐旱,当地有句俗语:“天旱晒不死葱,年成饿不死兵。”子洲红葱生长在山区旱地,绿色无公害,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半野生红葱。 子洲县位...[详细]

子洲油旋

  • 子洲油旋——让人回味的味道。 制作油旋很有讲究。首先是和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面时的掺水量是不同的。和完面后应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意思是面的软硬、黏湿程度恰到好处,手上和盆里干干净净,连一点多余的面也留不下。其次,在打制油旋时,手中的擀面杖要不时地敲击案板,发出有节奏的“鼓点...[详细]

坐帐花

  • 陕北人把洞房叫帐房,新娘子进门后先要坐帐,“坐帐花”就是贴在帐房窑顶部的喜花。陕北人结婚,帐房窑内其它家具可以不摆,坐帐花却不可少。按照主人的意愿,画面可大可小,内容多种多样,坐帐花一般为圆形或菱形,上有牡丹花、莲花、龙凤、石榴、桃子、蛇盘兔、贯钱和人物等。这些花一般妇女拿起剪刀就会剪,即是不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