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溪黄年糕

  • 在平阳,只要说起顺溪黄年糕,几乎是家喻户晓。这种比普通年糕要稍大的黄色年糕凭借其独特的嚼劲和淡淡的草灰味道,成为各酒店、排档的主打主食。黄年糕炒花菜、黄年糕炒虾蛄……这一个个衍生出来的菜系,一时间成为众食客的“心头好”。 顺溪黄年糕到底“好”在哪里?原来,黄年糕的“黄色”可不是什么色素,是...[详细]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

  •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详细]

粟子冬菇

  • 粟子冬菇集“干果之王”的栗子和“山珍”佳品冬菇于一馔。栗子果实粉糯,冬菇肉质嫩滑,一菜两味,配以绿色蔬菜,色彩分明,清爽美观,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原料:水发冬菇75克、栗子300克、绿蔬菜100克、白糖10克、味精2克、色拉油40毫升、湿淀粉10克、酱油20毫升、芝麻...[详细]

太公祭

  • 太公祭是浙南人民尊明开国元勋、政治家、文学家刘基为“太公”,在其出生地文成县南田镇举行的以家族祭祀为主,间偶有由地方政府公祭,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远、形式独特的传统民俗活动。 文成南田地处温州市西南山区,与丽水市青田县毗邻。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古称“天下第六福地”。 自明...[详细]

太平钿剪纸

  • 太平钿剪纸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平钿剪纸是浙江省平阳县很有特色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2007年6月9日文化遗产日,它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平钿剪纸的外观有方有圆,以寿桃形、波浪形相间居多。处在字样当中的大多为铜钱图案,也有花环形图案,或字样当中还有字样,如“...[详细]

泰顺百家宴

  •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逃难到此,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详细]

泰顺万排抽狮

  • 狮子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历代视为祥瑞,一副木架上,7根细绳紧牵一只小狮子,随着表演者的不同抽线手势,狮子在架空的木杠上翻腾着做出各种动作,这就是在泰顺万排延续了200年的民俗表演——万排抽狮。 抽狮从福建传入万排上排村,与万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万排位于泰顺东北角,东南面几乎与福建...[详细]

炭精画技艺

  • 炭精画技艺为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炭精画技艺 炭精画,又称擦笔画,是以炭粉为颜料,用特制的毛笔为绘画工具的一种民间美术。其独特的干粉揉色运笔技法比素描更细腻,具有丰富的色调层次和细腻逼真的效果。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时期大型建筑遗址的房屋内白灰地上的木炭画,被考古专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绘...[详细]

腾蛟牛肉羹

  • 腾蛟牛肉羹是平阳一绝。牛肉羹有两种,一种是牛板筋,一种是牛肉碎,汤是老汤,佐以胡椒、酸醋,撤上香菜,味是酸辣爽口,闻之口涎长流,吃之汗渗满颜。过去,有专门的小贩,挑牛肉羹担走家串户,每来孩子们都围成一团,也有几个年长闲汉子,个个捧上一碗,吃得大汗淋漓。信息来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暂无图...[详细]

藤牌舞

  • 藤牌舞又称藤牌阵,藤牌操,流传于温州、瑞安、平阳、苍南及福建省平潭县等地民间,现只有瑞安民间仍有传承。藤牌舞舞蹈动作和场面调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瑞安的藤牌舞则注重阵势演练。相传,藤牌舞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信息来源:温州...[详细]

天皇花鼓

  • 天皇花鼓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皇花鼓是流传在泽国镇天皇村的一种舞蹈性民间曲艺。 天皇花鼓原本是一种专为乞讨而演唱的行当,后逐渐演变为庙会、或红白好事凑场面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天皇花鼓的表演者为一男一女,男的头系羊角巾布织帽,鼻孔插假胡子,手持小锣;女的头戴凌花,...[详细]

王氏大花灯

  • 王氏大花灯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氏大花灯制作是分布在石桥头镇上王村的一种特大型彩灯扎制技艺,大花灯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早在清末民国初就以“高、大、精”而名闻台州六县。 王氏大花灯制作历史悠久,据传始于康熙二十年。现存石碑《两保碑文》有“嘉庆十六年”“迎灯”等字样。当地民间长...[详细]

温岭陈氏船模制作

  • 温岭陈氏船模制作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船模制作是指分布于石塘镇以陈祥荣的陈氏木船作坊等为主的木船制作技艺。陈氏船模既有古代的船模,又有现代和当代的船模,并且还造有目前台州范围内最大的船模。在石塘镇,从事船模制作业的个人作坊还有姜爵清、陈祥来、张永彬等。 温岭的船模制作是基于...[详细]

温岭道情

  • 温岭道情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道情是指分布于温岭市范围内的说唱结合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 道情艺术是民间曲艺形式中的一个类别,渊源于唐代道教的“道曲”,以道教事故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南床时开始用渔鼓和筒板为伴奏乐器,因此叫“渔鼓”。明清以来流传甚广,题材也有所扩大,在各地同...[详细]

温岭洞房经

  • 温岭洞房经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洞房经”是存在于温岭各地的传统习俗。唱“洞房经”是我国东南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婚俗文化现象,它与古吴越和百越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洞房经”包括“念傧相”和唱“洞房经”两个部分。整个婚礼仪式都伴随着唱歌这一特定的形式,“唱”与“对唱”贯穿...[详细]

温岭根艺

  • 温岭根艺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雕艺术是一门以树根为材料的古老而又富于创造的传统造型艺术。温岭根雕艺术主要分布于太平、温峤、松门和泽国等地。 台州根雕艺术始于清末,兴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初,以王曼卿为会长的“台州地区根雕协会”成立,温岭张宝祥加入,经常组织开展技艺切磋...[详细]

温岭工艺草编帽

  • 温岭工艺草编帽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工艺草编帽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纤维为材料,经拧、缠、勾、编、钉、缝等几十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具有传统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温岭的草编工艺始于清代中后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温岭的草编帽就已远销国外。目前,省内具代表性的草编工艺帽生产基地是浙江舜浦...[详细]

温岭海洋剪纸

  • 温岭海洋剪纸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海洋剪纸是流传于石塘和太平两个区域,以海洋文化为主要题材的民间剪纸艺术。 温岭海洋剪纸历史悠久。过去温岭人逢年过节、建房上桁、婚丧嫁娶等都要剪、贴纸花。剪纸较早有据可查的是释云兰和释月行两位师太。目前,温岭海洋剪纸群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韩...[详细]

温岭排街

  • 温岭排街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排街是一种以两人对唱为主的民间曲艺形式。 排街原是民间行乞时所唱,一般以双人对口为主,主要道具是道情筒和莲花板,两人对唱时,一人手拍道情筒,一人打竹板。但在记谱排祭礼和迎人胜排祭礼时,一般不用道情筒,两人都打竹板,可以指着事物一样一样的对应着唱...[详细]

温岭洒尺调

  • 温岭洒尺调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岭洒尺调是流传于温岭市的一种民间曲艺。它与道情、排街、花鼓等一样,原先都是为了行乞而唱的,解放前盛行。 洒尺调包含曲调和唱词。洒尺调的曲调有时激昂高亢,有时娓娓温柔,并有男调、女调,硬腔、软腔之分,有固定的曲式,多数唱词有“莲花莲花落”或“沙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