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人参

  • 安图人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安图县是吉林省五大人参主产县之一,享有“中国人参之乡”的美称,人参留存面积达到1400公顷,年产鲜参1800吨,种植面积占延边州的35%,产量占延边州的19.4%(全州产鲜参约9300吨)。2002年安图被划为中国人参国家原产保护地域。2009年起,吉林省大...[详细]

安图山葡萄

  • 潜力巨大的山葡萄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境内蛟河、敦化、安图等地。每年有效积温为2400-2900℃;年无霜期110-130天;年降雨量400-1100毫米,年日照2400-2500h。在冬季-40℃—-45℃低温下,植株能安全越冬,夏季在高达35℃下能正常生长。特别是长白山区昼夜温差大,暗棕色森林土壤...[详细]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

  •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所在区域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月亮泡周边地区。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的湖泊,也称之为“圣洁的湖泊或圣水湖”。 蒙古族历史上崇拜天地山川,素有祭天祭山祭水之俗。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铁骑征灭金国的塔...[详细]

长白虎眼万年青

  • 长白虎眼万年青是吉林白山长白县的特产。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长白山采参习俗

  • 长白山采参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区的人们把人参叫“棒槌”,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山参称为“放山”。放山习俗是长白山区的劳动人民在两千年的寻找采挖山参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由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构成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在长...[详细]

长白山满族剪纸

  • 长白山满族剪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是满族文化的发祥地,遗存有丰富的满族原生态文化,长白山满族剪纸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长白山满族剪纸始于明代,后金皇太极时(1592-1643)女真人已开始自己土法造纸,用败萱楮絮、东山桦木等为原料,满族称这种纸为“豁山”,虽质地粗糙,却为...[详细]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

  •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是流传于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等长白山区满族群众的一种刺绣技艺,因绣于枕头两头而得名。在2008年,风格独特的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刺绣是在生活于长白山区的满族先人能...[详细]

长白山森林号子

  • 长白山森林号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区伐木人抬木时唱的一种歌,俗话叫“号子”。号子是人在抬木时自然发出的呼声,由抬木人的领头人“杠子头”(又叫号子头)来“领唱”,其余的人“接唱”(又叫接号),便于抬木行走时迈步整齐,使木头悠起来,从而平分压力,运走木头。由于森林...[详细]

朝鲜族拔草龙

  • 朝鲜族拔草龙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拔草龙比赛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起源于朝鲜半岛部族之间比拼力量并兼有运动性质的一种群众游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带有表演性质的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安图县。 ...[详细]

朝鲜族长鼓舞

  • 朝鲜族长鼓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体,高度协...[详细]

朝鲜族传统婚礼

  • 朝鲜族传统婚礼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的先人们曾长期实行“男归女家婚”,即新郎在新娘家举行婚礼,并在新娘家居住若干年,而后带领妻子儿女返回自己家里。到了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统治者在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这种婚娶习俗是“天地倒置”、“阳反从阴”的陋习,极力主张按...[详细]

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 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随着朝鲜民族的迁入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常用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30多种,均以竹木管乐器和打乐器为主,以弦乐器为辅。流传至今的...[详细]

朝鲜族荡秋千、跳跳板

  • 朝鲜族荡秋千、跳跳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族是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民间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文献上来看,朝鲜人荡秋千最晚也起源于十三世纪。传说,当时因为妇女下地劳动生产,为了孩子们在家里有玩处,便在大门的横框上拴上两面三刀条绳子,让孩子...[详细]

朝鲜族刀舞

  •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关于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队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详细]

朝鲜族洞箫音乐

  • 朝鲜族洞箫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详细]

朝鲜族鹤舞

  • 朝鲜族鹤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鹤舞早在朝鲜高丽时期就存在于宫廷之中,历史悠久,舞姿优美,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充分反映了朝鲜人民乐观向上的性格和追求美的心态。 鹤舞最早只是大型宫廷歌舞“五方处容舞”中的一种穿插表演形式。到了李氏王朝时期,鹤舞在表演上有了新的变化:两只鹤围绕两朵...[详细]

朝鲜族花图游戏

  • 朝鲜族花图游戏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图”游戏是朝鲜族的民间游戏之一。19世纪末,通过来往于日本下关和韩国釜山的船员,从日本流入朝鲜半岛。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纸牌游戏“花札”亦称为「花牌(花かるた)」演变而来。 “花图”类似扑克,规格比扑克小,共48张,图案分12组,每组4张。每...[详细]

朝鲜族回婚礼

  • 朝鲜族回婚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婚礼是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贺礼,这种礼仪同花甲宴一样,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朝鲜族的先人们把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六十花甲子”的轮回称作“周甲”或“回甲”。在朝鲜族先人们的观念中,周甲成为一种特殊的时间概念,它不仅是6...[详细]

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 朝鲜民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已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随着朝鲜民族的迁入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继承和发展,是研究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珍贵历史资料。2008年,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朝鲜族民族乐器不仅历史悠久...[详细]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乐舞演出时,各个村寨都派出自己浩荡的舞队,参加当地的庆典。舞队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写有“农业为天下之本”的农旗为先导,随后是一名在队首敲打小锣担任总指挥的男子。在他的带领下,手拿太平箫、喇叭及各种鼓类乐器的乐队和各种乔装人物组成舞队的仪仗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