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天津> 河北区民俗文化

天津轮子毽项目为

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轮子毽项目为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踢花毽”起源汉朝,盛行于六朝隋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踢花毽流传于民间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毽界前辈回忆,天津花毽始创于清光绪年间(1889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踢花毽,全称花样踢毽(俗称“踢毽子”)。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体育活动,有民间体育国粹之美誉(即: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族文化)。“踢花毽”因其不受性别、年龄、人数、场地、季节和器材的限制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是一项彰显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花毽分为“北派”和“南派”,天津花毽是北派的代表。天津花毽历史久远,出了很多有名的毽师,大多散落民间并代代相传,因其是辈辈口头传授,所以形成的文字记载极少,在天津较早的毽界知名人士当属周占元(1881—1963——享年82岁)。
  津门毽坛论技术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个人为主的花毽表演;另一派是天津传统(即集体表演)的轮子毽。其中轮子毽盛行的传统踢法是,四人围成一圈同踢一个毽子,毽子时而在中间、时而在圈边,一人一腿,时而正转、时而反转,变化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踢花毽可以用八种基本动作完成八八六十四式,其中有“苏秦背剑”、“二郎担山”、“鹞子翻身”、“跨虎登山”等姿势优美,矫健多姿的踢法;毽子踢起来可以说变化多端、落点无穷,脚不离毽、毽飞人舞,踢到高潮时真的令人赏心悦目!津门毽坛老将刘世刚活跃在毽界数十年,属天津轮子毽嫡系传人,1986年被聘为天津花毽协会副主席。在天津踢轮子毽讲究基本功要扎实,并能够灵活应用,四名队员相互要团结、配合要默契,因此需要4名队员要长时间的配合训练。在一代一代花毽大师的指导下,天津轮子毽至今仍在全国各花毽集体大赛中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2014年被河北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区级非遗名录)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