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山西省> 太原市> 小店特产

太原秧歌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秧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秧歌是一种富有民间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的地方小戏,曾在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一带盛极一时,极具地方特色。
  早期的太原秧歌内容多为抒情歌曲,由一人或两人撂地表演。清中叶,太原秧歌正式搬上了舞台,剧目增加了故事情节,同时还划分出生、旦、净、丑等行当,服装、道具和表演艺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太原秧歌也曾向中路梆子学习了不少表演技艺,并且移植了很多演出剧目。剧目的增多和表演艺术的不断提高,使它在广大农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卖台口搞营业的半职业班社。
  太原秧歌属单曲体,即一剧一曲。曲牌分为大套曲(十字大调)和小曲曲两部分,大套曲演唱的是反映历史题材的剧目,如《游湖》、《庆顶珠》,《翠屏山》等;小曲曲演唱的则是表现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的剧目,如《捣米》、《小赶会》、《姐妹俩》等;还有一部分剧目是从其它剧种演变过来的,如《刘三推车》、《招亲》等。行进演出中男演员大多以武生打扮,女演员以小旦装扮,步法有颠步、云步、剪步和飞脚等。男演员以马鞭或扇子为表演道具,女演员以手帕、花扇为道具。秧歌在街头行进时,“一个唱的是十字调,一个唱的是二宝调”,在钗、鼓、钹、小锣、大锣、梆子等武场乐器伴奏下徐徐前进,每到人群聚集红火热闹的街道,打开场子,表演一个或几个剧情简单而又精彩的小剧目,如《十二月采花》、《放风筝》、《盼五更》、《看红灯》、《捣米》等。1964年太原秧歌《争参军》在北京参加了华北地区歌话剧调演,受到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年来,太原秧歌老艺人相继谢世,许多剧目因多年不演濒临失传,小店区郜村仅存太原秧歌唯一活动的业余班社,抢救这一小剧种迫在眉睫。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