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江西省> 宜春市> 万载特产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为

万载花炮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万载花炮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载是全国五大花炮传统基地之一,万载花炮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清道光年间,万载花炮便已“通行南北,商贾络绎”;光绪年间,“男妇大小均藉此以资工作”。清末民初,全县花炮专业人员有3000人左右,从业人员达数万人,爆竹庄近千家,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县城以西的株潭、黄茅一带。
  万载传统花炮生产所用的原料土纸、黑火药均为当地所产。其中土纸为滚筒之料,选用的是本县仙源、官元山、茭湖、赤兴等山区生产的表芯纸。与其他产地的土纸相比,万载产的表芯纸制作的花炮响声脆悦,响炮后纸皮炸得更碎。制作黑火药所需的1也是本地原料通过传统的技术制作出来的,产品结晶芽粗、白净,是上乘之品,制成的鞭炮响率高,无杂质,有香味。
  万载传统花炮生产过程有70多道工序,大致可归类为纸筒制作工序、火药(硝)制作、引线制作和成品制作等四大工序。
  纸筒制作工序,主要包括撑表芯纸、压平、修纸边、裁纸(包括开大和、开小和)、绑纸、沾水、搓筒;撑红皮纸、压平、裁纸(包括开大和、开小和)、制米粉浆糊、糊筒、打角、摔平、绑绳、腰筒;再摔平、刷水、修筒、齐头打墨、凿筒、晒筒(或焙筒)、清筒、封纸、开筒口等。火药(硝)制作工序,主要包括驳土墙、打碎、浸泡、过滤、加竹碱、熬硝、过滤、清除盐渣等杂质、再熬,起锅凝固、再熬,起锅凝固、打碎、再熬,熬干后翻炒,加硫磺、杉木炭搅匀、磨碎等。引线制作工序是将谷皮捣碎,与胶叶等在水槽中混和,淌水、引纸晒干、裁割、扎头、上硝、浆引、捆绑、切断。成品制作工序,主要是将瓷土加热焙干、过筛,纸筒顶部上瓷土、上硝、敲打、上黄土、摔实、喷水、凿实、钻眼、栽引(或称插引)、铡头、结鞭、包装等。
  制作花炮需要的器具主要有纸筒制作器具(短刀、长刀、擦凳、擦芯、焙锅、四方焙笼、麻绳、腰筒、木斗、木方、磨刀石、长凳、竹镰、木架、竹签、木盆、筅帚等)、黑1器具(锅、锅铲、盆、镰铲、石磨、漏斗、桶、舂碓、石臼、秤、撮斗、筛箩、勺、毛竹耙、硝竹筒、毛竹槽笕等)、花炮制作器具(筒口钎、木方、九齿铁钎、铁钻、钻板、锯齿铡刀、麻线、竹盘、搓凳、木尺、六角形土沓等)。
  这样制作出来的花炮外观结边整齐、板密、筒体脚齐,点燃后响声连贯、脆悦,响声好、响率高、有香味。花炮制品规格不一,主要可按“响数”、纸的长短、结鞭形式等进行划分。按“响数”分,有16响、20响、40响、100响、200响、500响、1000响、2000响、3000响、5000响、10000响和寸金等。按纸的长短划分,有3裁、4裁、9裁等规格。按结鞭形式划分,则有平边、立边(顿边)等规格。
  1951年,康乐镇成立工农花炮社,接着又在康乐、株潭、黄茅等乡镇组建花炮生产合作社,但产量并不高。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烟花新品种的引进和产品的出口,万载花炮产量逐年增加。1979年,万载“文明塔”牌花炮出口。20世纪80年代,部分工序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迈进,花炮生产进入鼎盛时期,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花炮企业有600多家。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市和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
  万载花炮制作长期以来只能依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流传。制作艺人们分散在各花炮生产厂家,如潭埠万新花炮厂、昌荣出口烟花鞭炮厂、华泰花炮厂、荣兴花炮厂、金沙出口花炮厂等,每个厂家都有其生产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有黄万新、温水根、黄文华、徐观发、李冬生等。
  万载花炮生产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与花炮有关的民俗活动举不胜举,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