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特产

汝瓷烧制技艺为

汝瓷烧制技艺   宋代有五大名窑之说,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宋代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的陶瓷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在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魁,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是宋代皇室御用之物,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在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汝瓷烧制技艺—盛名却短暂
  汝瓷记忆—宋盛宋灭
  追溯汝瓷烧制技艺的历史,可从出土的已考证的实物证明,汝窑始于唐,盛于宋。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的20年间,是汝窑烧造的黄金时期。金灭北宋,汝州为金兵所占,汝窑被毁,工匠遭杀,人亡艺绝。元、明、清时期,历代均有仿烧,但无成功。
  汝瓷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汝州、宝丰一带),故得名汝瓷。早在100万年前,汝州就有人类居住,夏属豫州之域,周为戎蛮子国;秦设梁县属三川郡;隋置汝州;唐、宋均为州府之地辖四至六县;明改为直隶州,辖鲁山、宝丰县、汝阳县、郏县;民国二年改为临汝县。解放后,汝州划归许昌行政公署,1954年划归洛阳专区,1986年划归平顶山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临汝县改为汝州市,计划单列,由平顶山市代管。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也名汝窑。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官窑或汝官窑,而后者称为民窑(又称临汝窑)。临汝窑形成于唐代中晚期,繁荣于北宋中后期,其代表窑有大峪东沟,蟒川严和店,鲁山段店。汝官瓷形成于北宋前期,繁荣于北宋后期,其代表窑有汝州张公巷和文庙以及宝丰清凉寺,临汝窑和汝官瓷的区别主要在一个是民间用品,一个为宫廷用品。
  汝州物产丰富,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深厚,贞观盛世使得汝州经济得到空前繁荣,更是刺激了汝州陶器的发展,因而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烧制瓷器的资源优势,这里陶土丰富,树林茂密,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断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广泛,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是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在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出土过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可见,汝瓷在盛唐时期的已得到广泛地发展。
  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汝瓷始烧技艺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0年6月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0土了一枚“元丰通宝”,该钱铸造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这枚钱币为汝官瓷器的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
  北宋,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有南北两大瓷区;一是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宋代的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以及明代的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都曾记载汝瓷的始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可见,当时汝瓷烧制之盛状。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
  汝窑窑火兴盛仅20年,因为烧制时间短暂,因而汝瓷传世不多,更显得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汝州,汝瓷工匠或逃或遭杀害,官窑被毁,汝瓷烧制技艺随之失传。元代以后,历代均有仿烧汝瓷,但“仿烧而色质均不及汝”无一成功。明清时期,景德镇多次仿烧汝窑,但其仿的产品坯体和釉色均达不到汝瓷的质量效果。
  汝瓷窑址—一波三折
  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曾经,寻找汝窑窑址是中国瓷史上长期未决的一大悬案,寻访汝官窑遗址及烧造技术,成为中国几代陶瓷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夙愿。汝窑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对遍布河南全境的数十处古窑址进行了全面调查,考察的重点主要放在临汝县(今汝州市)境内,但多次寻访无果。
  1997年叶朊裣壬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采集到的1件天青釉汝瓷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发现与北京故宫所藏汝窑盘的化验数据基本相同。1985年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上,他首次提出宝丰清凉寺“未必不是一条寻觅汝窑窑址的有力线索”。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
  1986年10月,宝丰县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宝丰清凉寺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
  1987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试掘,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200平方米,发现典型御用汝瓷10余件,遂将该窑址确定为汝官窑遗址。然而好事多磨,在随后的1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的遗址范围内又先后组织了4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尽管每次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新的进展,但出土瓷器均为民窑产品,汝官窑窑址的中心烧造区仍未找到。
  直到2004年5月,汝官窑古窑被一个叫李廷怀的汝瓷大师在汝州的张公巷找到。这一发现震动了中外48位考古专家和学者,他们来到汝州张公巷,对发掘的古窑址进行认定,确认张公巷就是北宋官窑,使“千年之谜”的宋代汝官窑得以揭晓。
  宋代汝官瓷名闻全国,是宋代宫廷御用珍品,汝官窑在当时为管办瓷窑,生产处的精品瓷器全部上贡朝廷,供皇室使用;次品瓷器则全部砸碎,深埋地下,所以流传在世的汝瓷都是从深宫中流出来的。民窑瓷是民间用瓷,宋代后期,仅断断续续烧制,后来因战乱影响,民间保存甚少。所以,现在的汝瓷文物更是珍贵。
  汝瓷是皇家镇宫珍宝,是官宦的富贵象征,也是民间钟情的吉祥物。在长期的演变和创新过程中,汝瓷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特征:
  一、技艺有四绝。古往今来的汝瓷精品具有四大特色,艺人称之为“制作技艺四绝”。一是配料绝,一般瓷釉是在化验之后,按照化学反应反复调配即可配成。汝瓷则不同,因为汝瓷是由釉中的结晶体生成的结果。二是变色绝,一般釉色烧成时还是原色,而汝瓷则是在烧成停火之时色彩才变化。三是裂纹绝,一般釉是直裂,而汝瓷釉是斜裂,状如蝇翅、蝉翼。四是应光绝,汝瓷的烧制,是伴随光线强弱而呈现出不同的色泽色调,天晴、天阴的不同,色泽会呈现明显的差异。
  二、釉色即取胜。汝瓷烧制很少见花纹装饰,而是以釉质与釉色示美。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汝瓷釉面呈现奇特的淡天青色,色泽介于蓝、绿之间。绿色多为温和色彩,表现静谧感;蓝色是具有神秘感的冷色。汝瓷的天青色泽,既有蓝色之冷,又兼具绿色之暖,是一种冷暖适应,和谐优雅的色调。汝瓷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1”,温润古朴。这在其他瓷品中是少有的。
  三、造型精美别致。汝瓷形态丰富多变,有观赏瓷,有实用瓷;类型有盘、碟、碗、瓶、缸、洗、炉、尊、盏、托、盆等等。其中,瓶的造型更为多姿,珍品有纸槌瓶、玉壶瓶、淑女瓶、凤尾瓶、细颈瓶、竹节瓶、荷口瓶、盘口瓶、玉兰瓶、贯耳瓶、活环瓶、梅瓶、胆瓶等等,这在其他瓷中是不多见的。
  四、汝瓷因配料独特,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既使釉层很薄,其色也会随光变幻,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釉面凝脂似玉,厚重感很强。在较低的温度之下,就能融溶,不走样,不变形。即便造型小巧玲珑,瓷器也显得和谐纯正,体现精巧、精细、精致、精美特色。
  五、汝瓷重釉色,贵釉质,美质感;其内在的品质特征是质胎细腻,釉白匀净;釉色以卵白、茶沫、天青、豆青、葱绿、天蓝为多,以蓝中泛青,青中寓白,青釉飞红挂彩为佳。但不论是何种色彩均汁水晶莹,富有水感,“似玉非玉而胜玉”。光亮如镜,清澈透明。精品呈现蝉翼纹一样的精细开片,艺匠称为“蟹爪纹’’。层次高低,错落有致,与浓淡深浅的色泽相映生辉。
  六、汝官窑是皇室直接控制而建立的瓷窑,十分保密,禁止民窑仿制;其造型、装饰、釉色等,均按宫廷要求设计烧制,带有浓厚的皇权色彩。不外传,少记载;弃窑和废弃碎片也进行掩埋,不留烧制痕迹,所以考古难以发现,传世汝瓷稀少。又因其制作技艺复杂,多达70多道工序,仿制亦难。明清时期,曾诏命景德镇窑匠仿烧不成,清乾隆曾因仿制不成功,发出了“仿汝不似汝”的喟叹,这对汝瓷真伪的鉴别是有益的。
  由此可见,汝瓷是中国瓷器之光,“家有万贯,不如有汝瓷一件”,可见汝瓷价值甚高,汝瓷在人们心中地位甚高。
  汝瓷烧制技艺·高超甚绝伦
  千百年来,无论是达官显贵、文人骚客,还是普通百姓,均给予汝瓷高度评价。
  1992年,散失于民间的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拍卖时,成交价为154万美元;而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5000万港元易主。1992年在美国纽约一只汝窑小碟以1.4亿元成交。2004年汝瓷鸳鸯水滴以1050万元人民币在河南郑州拍卖成交。2005年南京十竹斋举行的拍卖会上,汝瓷天青釉洗以580万元成交。2006年4月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瓷器观音瓶以1.6亿成交,创造了世界古陶瓷之最。
  汝瓷深受人们追捧,价值极高,不仅仅在于其存世少而珍稀,还在于其技艺高超而珍贵。
  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汝窑产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
  汝窑的“窑变”也非同寻常。由于每件瓷坯在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受热程度各异,产生的“窑变”效果就不一样。在烧造成功的汝瓷釉面上往往开有细碎繁密的纹片,宛如鱼鳞或冰裂状,备受人们的赞誉。
  正是由于汝瓷技艺超群,因而得到北宋宫廷的赏识。到北宋晚期,汝窑御用品烧制时以名贵的玛瑙入釉,以致汝窑瓷汁如堆脂,面若美玉,工艺愈加精湛,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汝瓷以釉色取胜,其釉色分为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四个品种,四种釉色各具特点。
  汝窑豆绿釉是在轻还原氛中和低温度条件下烧成,色莹厚如堆脂,清雅素净,质美含蓄,其色柔和淡雅。
  汝窑天蓝釉呈色因原料的差异和窑炉烧成还原气氛不同所呈现的窑变而形成,其色有深蓝、灰蓝、淡蓝、天蓝、鱼肚白青等,光泽滋润如莹光一般幽雅,尤为突出的是一种青中带红的釉色,状如晨阳,又如晚霞。
  汝窑月白釉是一种月白色的乳浊釉,滋润纯正,晶莹明丽,质地似玉,沉静素雅,具有典型的宋代审美特征。仪态风范富贵大方,风格独异。
  天青釉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的,是宋代汝州官办窑场为宫廷所烧制的瓷器,汝官瓷的胎如淡白香灰色,其釉色历代文献记载很多,有说是天青色的,有说是犹如“雨过天晴"的,有说是淡青色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汝官瓷产品,其釉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均离不开天青这种基本色调,汝官瓷用玛瑙为釉,其釉层浑厚,清澈蕴润,光泽柔和,开片密布。隐若蟹爪冰纹,层次分明,如蝉翼呈现,富有水色,颇有大家之汝窑造型古朴大方,天然朴拙,合乎华夏民族“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审美理想。汝窑土质细腻,坯体如铜体,釉药浑厚,清澈温润,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汝窑蕴蓄秀美的艺术风格,在美学上体现了端庄凝炼,形神兼备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结晶。
  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在1958年,人们成功研制汝瓷豆绿釉,试烧出的汝瓷豆绿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送呈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1983年汝窑天蓝釉研制成功。1988年试烧成功汝官瓷。期间,科研人员还先后研制成功了汝窑月白釉,汝窑艺术釉,天目釉,朱蓝釉,棕红釉,玛瑙釉等烧成新工艺。目前,汝窑釉色全部恢复并通过省部级鉴定。
  汝瓷烧制技艺·遗世独立
  汝瓷,不仅贵在稀少、贵在技艺、贵在特色,更贵在它是民族优秀的瓷文化;其技艺,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汝瓷深受人们喜爱,具有精美的艺术品位,深邃的文化内涵,尊贵的身价地位,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显赫的尊贵的价值。
  一、汝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汝瓷为皇家御品,是历史的产物,蕴涵唐宋文化艺术精神,是唐宋的科技水平与能力的结晶,在我国青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和价值。
  二、汝瓷具有制作技艺精湛的科技价值。汝瓷烧制过程纷繁、精细、复杂,造型设计、印花制作神奇,采选釉料,配方验证,到成型定形,要经过破碎、球磨、注浆、滤泥、练泥、拉坯、压坯、素烧、施釉等22道工序;精品烧制,更是多达70道工序。其制作技艺之细致,精益求精、求美,是极为宝贵的。
  三、汝瓷具有深邃的人文精神。汝瓷盛于宋,受当时主流审美文化的影响,创制时艺匠追求“合于天造,厌于人意”,追求“天工与清新”的理念,宋代汝官瓷“天然拙朴”的造型,和“清雅静穆”的釉色,符合“天人合一”、“浑然天趣”的审美观,体现了端庄凝炼、形神兼备、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使汝瓷成为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智慧结晶。彰显了汝瓷的精神文化价值。
  四、汝官瓷传世品不足百件,一是皇家控制,二是制作复杂,技艺高超,“十窑九不成",合格率很低。其制作流程需要“天时、地利、釉美、人巧”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既珍贵,又神秘、神奇。改革开放以来,汝瓷作为国礼先后赠送给日本首相、韩国总统、以色列总统、国际奥委会主席等多国领袖。汝瓷代表作“国泰民安”等数十件精品为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收藏,这也表现了汝瓷价值的高贵。
  五、汝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多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多方面的贡献,在中国陶艺文化中具有深远且广泛地影响。汝瓷是吉祥与美好的象征,它向历史、向文化、向民族提供了艺术精神信息,它更是一种文化力量体系,滋润一人们向美,催进人们向上,是民族瓷文化的标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