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江西省> 赣州市> 石城特产

石城灯会为

石城灯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城灯会,即石城客家灯彩,上溯南唐就已开始在民间盛行,距今已历千余年。相传,远古时代,黄帝有一条神龙即应龙黄,有蓄水行雨的本领。在黄帝和蚩尤、夸父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因不受重用,一气之下来到南方山泽洼地居住,主宰降雨。后每逢遇到干旱之年,百姓就祈求于它,便用稻草扎成应龙,谓之“秆龙灯”,到田头地角舞动,以求降雨除灾,这就是石城最早的龙灯雏形。灯会是客家人的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现象。古谚云:“中原灯形客家神,舞灯敬神祭祖恩,身背宗牌闯天下,千年做客灯伴行。”凡有客家人的地方,便有灯彩文化。石城方言中,因灯、丁同音,舞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庆祝吉祥,把希望和愿望寄托于神灵之意。每逢正月初一起,民间一些舞灯爱好者便自发组织舞灯活动,制作各式灯具,游村串户舞灯为戏,直至元宵“谢灯”为止。
  石城灯会表达人民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除恶。每年新春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花灯节、五月端午节和各路神庙菩萨的圣诞喜庆日子举行游垅、游塅和游街活动。石城灯会种类繁多,如板桥龙灯会、濯龙蛇灯会、赖氏宗祠花灯会、井头蚌壳灯会、茶篮船灯会等。灯彩形象逼真,色彩华丽,制作精工,用各色纸张和竹篾,予以编、扎、画、剪、贴精制而成,灯有数十余种,如龙灯、狮灯、马灯、蛇灯、茶篮灯、宝伞灯、牌灯、鲤鱼灯、罗汉灯、蚌壳灯、船灯、八宝灯、板桥灯、麟麒送子灯等。
  石城客家花灯根据劳动人民生活习惯和审美爱好,由简而敏,构出许多美丽而新颖的图案,以动律、步法、节奏以及色彩的变化,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如“走四角”意为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卷谷笪”意为喜庆丰收,“半月形”意为花好月圆等。队形散聚结合,变幻无穷。表演时,龙灯、狮灯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轻盈、活泼、滑稽、泼辣、诙谐、灵活。男女舞姿各具特点,男角动作朴实、粗犷、简练。有踏、摆、蹲、稳四个基本动作。女角动作轻快、细腻、柔美,有跳、卧、扭、细四种舞步身段。音乐多为石城特有的民间打击乐,曲调采以石城地方歌曲和赣南采茶戏音乐旋律,节奏明快,优扬悦耳。伴奏乐器有冬鼓、边鼓、钹、铜锣、板册、竹板、铜铃、唢呐、二胡、板胡、笛子、三弦、扬琴等。曲调有[倒采茶][瓜子仁][十杯酒][螃虾歌][南词][川调]等六十多种,锣鼓曲牌有[累累经][排子锣鼓][西皮锣鼓]等,可作专曲专用、一曲多用、多曲运用。
  石城灯会从彩灯制作、舞蹈表演、音乐演奏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客家先民的文化艺术创造力。新中国成立后,石城客家灯彩经过挖掘、整理、改编和创作,在保持传统民间艺术基础上,推陈出新,取得了可喜成绩。1992年石城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灯彩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