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河北省> 秦皇岛市> 卢龙特产

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卢龙粉丝作为当地特色产品之一,色泽白,质地柔韧,味道鲜美,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销售覆盖京津、东北、西北,远至韩国及东南亚等地,
  甘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北部的热带地区,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亚洲。明万历年以后,甘薯种植由南向北逐步普及,《卢龙县志》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甘薯始入卢龙境,首载于蛤泊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种于木井乡邸柏各庄邸九儒家,后遍布全县。粉条加工工艺也随后流传开来。民国二十年《卢龙县志》载:“山村居民栽种地瓜,虽不能行销他处,亦占民食百分之十。”当时的工艺流程是:洗薯—切碎—磨浆—过粗箩—过浆分离—过细箩—发酵—对水沉淀—起淀粉—上兜—晾晒。这种工艺经过百年来的流传,一直持续到现在。
  卢龙传统粉丝的几十道工序,全部靠手工完成,具有色白条匀,味道纯正,柔而不脆的特点。如今虽然机械加工粉丝遍布全国,但传统的粉丝加工仍然像千余年来那样仰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而且原料加工全部采用自然天成,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粉条加工在卢龙历史悠久,已经融入了劳动人民普遍的日常劳作中,一代一代延续至今。由于这种手工做法劳动强度大,加工量多,常需要雇请帮工共同完成,人数十数人左右不等,且卢龙民风淳朴,邻里之间自古有“帮工”习俗,所以其传承大致可归纳为家族沿承和同一村落之间的交叉延续。
  由于传统粉丝生产技术难度大,周期长,甚至需要彻夜劳作,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多不愿学,已经是后继乏人。多种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和用料,极大地限制了手工制粉的生存发展,使最具特色的的卢龙漏粉传统工艺难以为继。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