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甘肃省> 武威市> 天祝特产

华锐藏族民歌为

华锐藏族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锐藏族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华锐藏族民歌是流传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锐藏族居民中的一种民歌形式。华锐藏族民歌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是华锐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代表作品有《创世纪》《珠东论战》《格萨尔大王歌》等。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华锐藏族世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藏族的一支,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据敦煌古藏文史籍记载,在古代藏族人的语言交谈中,已习惯于用民歌作为表达方式。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中心的华锐藏区在历史上因各民族交错相居,其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藏族民歌更具有代表性,其内容、形式、数量、质量,是其它地方远远不及的,是华锐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
  华锐藏族民歌最初发源于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群众的口头创作,以直述达意,朴实见长。公元七世纪,自藏文字创制形成和应用推广后,藏族民歌1人们整理、提练和充分运用,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艺术感染力,从而也使华锐藏族民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华锐藏族民歌经传唱、加工、修理,具有了可诵、可唱亦可伴舞的特点。但用文字形式记载下来的仍为少数,大多仍然用口头传唱。
  华锐藏族民歌分为勒(酒曲,也称家曲)和“拉伊”(山曲,也叫情歌)。
  酒曲。“勒”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十余句,每句的音节相等。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相互对仗,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早在8世纪,这种民歌形式就有文字记载。
  山曲。情歌在华锐藏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不亚于酒曲。其曲调悠长婉转,表现手法委婉、含蓄,没有粗野鄙俗之气,唱法比较多,有见面歌、迎接歌、说理歌、嬉戏歌、相恋歌、问询歌、讽喻歌、别离歌等。这些情歌从思想性方面来看,有在放牧劳动中建立的深厚感情的表白,有对封建婚姻表示1的大声疾呼,有寻求幸福爱情的渴望,也有恋人抛弃自己、另寻新欢的痛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表现了男女青年间多方面的情感历程。
  华锐藏区以说唱、叙事等方法,流传的“长歌”也是民歌的一种,少则几十行,多则有上万行之多。从习惯和传统上来说,酒曲是在家中唱的,也可以在野外唱,男女老少,长辈晚辈都可以在一起唱;山曲一般在野外唱,长辈在场不能唱,兄妹之间不能唱。
  华锐藏族民歌包罗万象,数量多,内容极其复杂、繁多,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学问歌、历史歌、叙事歌、舞蹈歌、情歌等。
  劳动歌是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中唱的,其内容反映了劳动项目、方法等,引人激发劳动兴趣、情绪、解除疲劳,反映了热爱劳动,勤劳吃苦的品质。这类歌一般是边干活边唱,伴以“亚拉索”“阿隆罗”等衬词,节奏鲜明。流传下来的有《打墙歌》《擀毡歌》《打青稞歌》《挤奶歌》等。
  生活歌内容广泛,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略有见面歌、赞颂歌、临客歌、兴世歌、酒歌、逗趣歌、讽嘲歌、祝福吉祥歌、思恩歌等。广泛运用日月星辰、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珍禽异兽、江河湖海、雪山草原、历史人物、宗教故事来歌唱,比喻恰当,语言生动。其中赞颂歌的传唱最广泛。
  学问歌主要有《医药歌》《天文历算歌》两种。前者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了800多种治疗各种疾病的古老的藏医药药物和施药的知识,后者唱天文历算方面的学问。这两部民歌弥足珍贵,是研究藏族古代医学和天文历法的珍贵资料。
  历史歌保存下来的有《创世纪》《珠东论战》《格萨尔大王歌》等,俱非常珍贵,其中《创世纪》在天祝藏区流传很广,影响颇大。
  叙事歌有情节、人物,在华锐藏区流传较广的有《拉央与英措》《拉壮丁》《孔雀》《白天鹅与花鸳鸯》等,数量不太多,大多已失传。
  舞蹈歌主要有则柔、锅庄。则柔是一种表演歌舞,其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两妇女相对而立,一袖上举、一袖下拖,边唱边转,以唱为主;二是四人以上的男子集体歌舞,舞蹈的动作大部分为劳动动作或动物动作;三是男女对唱,边歌边舞。华锐藏区原生的锅庄歌舞已不多见,流传的多是由康巴藏区和青藏区流传而来的。
  华锐藏族民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最早虽只是勤劳朴实的藏族人民认识事物、挥发情感的口头文学产物,但也却是传承华锐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点,其内容蕴含丰富,含盖量极大。华锐藏族民歌深遂而丰富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它所具有的广泛性和思想性,又正是它的艺术性日渐完美的重要因素。它产生根植于广大民众之中,语言朴实精练、节奏明快,易记易唱,所以它的流传十分广泛。
  据《华锐政教史》记载,18世纪初,隐遁密游来甘、青的六世0仓央嘉措所写的情歌《仓央嘉措情歌》很大程度上也采用了“勒体”民歌的形式。因为“勒体”民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仓央嘉措的许多情歌一直在民间传唱。藏族民歌在艺术手法上虽和其它民族的民歌有着共同性,但在陈述方式和陈述对象上却有独到之处。一般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联想等五种,形式上以格律体为主,非常讲究韵味。
  华锐藏族民歌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浓厚的民族情感,生动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唱词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在民间传唱,生生不息,承载着华锐藏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它是从口传文化中提练出来的最有普及性的民俗文化,较之作家文学的历史更悠久且丰富,更贴近于现实。在内容上叙述有理,逻辑严密,语言朴实清新,通俗易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幅反映华锐藏族语言、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想愿望等的历史长卷。华锐藏族民歌是民间文艺宝库中的一束奇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挖掘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