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中国特产> 安徽省> 淮北市> 濉溪特产

临涣培乳肉为

临涣培乳肉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培乳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临涣当地人对培乳肉情有独钟,人人嗜好。常常是未说先馋,闻味流涎。吃培乳肉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无论临涣人走到哪里,家乡的培乳肉总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嘴唇边打转,结缘,挥之不去。凡从临涣走出去的人,在城里生活久了,吃饭的时候心里往往会有淡淡的失落,那是因为对家乡培乳肉的眷恋。也许不仅仅是味道的原故,吃培乳肉已成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和思乡的心情,对家乡的感念伴随着培乳肉的清香飘进心坎。
  据地方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总前委在1、1、陈毅同志的领导下,面临复杂的形势,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临涣小李家一座小茅草屋里。为了革命的胜利,老百姓们心疼1们的辛劳,便把自家最好的饭菜送到了总前委。当时1们的餐桌上就有一道临涣特色菜———培乳肉。1将军一吃就喜欢上了,只见他嘴里吃一块,手中的筷子夹一块,眼睛还盯着盘子里的一块。这时1心有所悟,一下子就联系到了刚才研究的作战计划上,于是提出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案。“吃一个”,就是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夹一个”,就是把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住,不让他逃掉;“看一个”,就是对于蚌埠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严密监视,堵住其进攻。
  培乳肉做工细腻,工艺考究。据载,1860年(咸丰十年),临涣酱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鹿邑县。为了生计,潘恒广便帮人做起了酱菜,拜当地师傅学习技艺、加工酱菜,出师后,与人合伙经营酱菜生意,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儿子潘士昌。后来潘氏父子来到了临涣继续从事酱菜生意。在酱菜制作中,他们发现酱菜经过临涣浍河岸边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鲜美,其美味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当时潘氏父子在制作酱菜过程中发现,用发酵的酱菜汁中蛆虫制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异常鲜美,后便用酱菜汁烧制肥肉,更是别具风味。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作出培乳肉。
  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现临涣当地人大多会制作此菜,其中以临涣贵林酒楼老板王贵林在工艺制作和风味上尤为突出,其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2007年3 月,贵林酒楼为打出品牌,在濉溪县工商局为其特色菜培乳肉注册了“贵林”牌商标。其生产的培乳肉目前已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装。其产品远销至省城合肥,并加工成礼品盒包装,成为当地人佳节的馈赠礼品,受到顾客的青睐。当地著名文化资深学者陈雷为“贵林”牌培乳肉作诗赞曰:临涣古镇三千年,涣水悠悠四名泉。培出美食堪称绝,乳香九州四海传。肉肥不腻奇中奇,贵客来临恨见晚。临别难忘带回转,敬献亲朋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