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团芦笙场

  •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藕团乡苗族、侗族人民踩芦笙的传统节日。最初的芦笙场,在距离塘保苗寨东面两华里的山坳上,场坪方圆不到900平方米,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场中间有一株古树,树脚有一块民国乙卯年(1951年)竖的石碑,碑高1米,宽62厘米,厚8厘米,碑文记载着芦竹场的各项规章制...[详细]

溆浦花瑶挑花

  • 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人口12000余人,居住在雪峰山东北麓的溆浦和隆回接壤处,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 挑花是花瑶人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制作时,花瑶妇女以靛青色土布为载体,用挑花针通过数针法,将白色或彩色纱线挑入其中,制作而成。花瑶妇...[详细]

溆浦傩戏

  • 溆浦傩戏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溆浦傩戏是流传于湖南省怀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溆浦地处雪峰山区,四周峰峦叠嶂,海拔在700米以上。这里有着深厚的巫傩文化根基。屈原于楚顷襄王三年(前296)流放溆浦,前后达16年。他以这里的巫觋神祠为素材,创作了《九歌》等千古传诵的诗篇。同治《溆浦县志》...[详细]

溆浦棕子

  • 溆浦棕子,原料种类很多,其主要的原料是糯米,其次还有伴绿豆、红豆、玉米、小麦、小米、干茹米等等。溆浦人统称它为"杂粮"糍粑。豆类原料不需要加工,而小麦、玉米、小米、干茹米都需要磨成颗粒后,再拌和在糯米中。通过蒸煮后,这些用杂粮拌和的粽子,要比纯糯米的更好吃。如果粽子包多了吃不完,这也用不着担心,...[详细]

黔邵花猪

  •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黔邵花猪又称为龙潭猪、凉伞猪、东山猪。产于湖南怀化,邵阳等地。 外貌特征:体型中等偏小,头较窄长,嘴鼻长直,耳中等大、向两侧倾垂,颈较细长,背腰平直或微凹,多为单脊,胸较浅窄,肋骨不太开张,腹较大,但少见下垂拖地,四肢结实,后肢有部分卧系。毛色有“两...[详细]

傩戏“杠菩萨”

  • 会同傩戏“杠菩萨”:是流传于怀化会同、洪江、中方等地的一种由巫师行傩艺时,演唱的古老傩戏,“杠菩萨”即搬演菩萨,以杨公为河神,构成了独有的巫傩体系。会同高椅古村世代1的杠菩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现有的主要傩戏剧目有《傩娘探亲》、《郎君杀猪.》、《杠杨公》、《杠梅香》等...[详细]

新晃八大怪

  • 第一怪:贵客拦在寨门外 贵客要进入侗寨,主人会以芦笙队迎接于寨门之外,设下重重路障,摆上拦门酒,客人喝了拦门酒,主人也就撤路障,迎客进寨。 第二怪:合唱不用指挥带 这是指“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一种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复调式音乐。“大歌”曲调悠扬,旋律优雅,多声部和谐独特,演唱技巧高...[详细]

新晃侗藏红米

  • 新晃侗藏红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晃侗藏红米是湖南怀化新晃的特产。 新晃侗族自治县,隶属湖南省怀化市北,西,南三面与贵州省邻接,东面连芷江,就是“夜郎国”的地方,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稻作文化,也是杂交水稻的发祥地。红米稻种珍贵,难得,侗藏红米是侗家人的食粮,更是侗家人崇尚自然的...[详细]

新晃斗牛

  • 新晃的许多村寨,每年择期或在重要节日举行斗牛比赛(当地俗称“牛打架”)。斗牛之牛,多为专门精心饲养,不从事耕地、拉车、推磨等劳作的,斗牛赛制,先为淘汰赛,决斗时改为单循环赛,最后胜出者为年度牛王。斗牛场面十分惨烈,动人心魄,观众少则数百,多则数万。斗牛,在新晃已有上千年历史,斗牛一直就是侗族人民...[详细]

新晃腊肉

  • 用鲜猪肉熏制而成,是侗家待客的佳肴。侗族人民有饲养肥猪的习惯,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宰杀年猪,除留少量鲜肉过年食用外,其余均分块抹盐挂在火铺的炕上熏烤,待立春过后,再取下来通风处或仓内,可保存半年以上。食用时先在火上将肉皮烧焦,再在淘米水内洗干净,切开其瘦肉呈深红色,煮炒后,腊味香浓。待客的腊肉...[详细]

新晃娃娃鱼

  • 娃娃鱼,学名叫“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新晃县野生娃娃鱼主要生活在贡溪等乡镇山涧溪流,且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 “娃娃鱼”...[详细]

雪峰断颈龙舞

  • 雪峰断颈龙舞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雪峰断颈龙舞是雪峰山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间龙舞艺术。雪峰断颈龙舞形成于我国湘西雪峰山区的洪江市洗马乡,流传于雪峰山区的怀化市各县市区、湘西自治州、黔东南地区和重庆秀山地区等50多个县市区。 雪峰断颈龙舞流传于湖南雪峰山五溪地区。雪峰山区自古为汉...[详细]

雪峰山鱼腥草

  • 雪峰山鱼腥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雪峰山鱼腥草是湖南怀化的特产。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市现辖行政区域 ...[详细]

中方竹编斗笠

  • 中方竹编斗笠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方镇斗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中方人就开始用竹篾制作斗笠,用于遮阳挡雨的用具。中方竹编斗笠编织篾为水竹(淹竹),弓篾为楠竹,圈篾为桃竹。从竹子到成品要经过破篾、编织、插顶、摊纸、铺棕、锁边、刷浆、贴花等大小70多道工序,有完善的技艺体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