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黄河大米

  • 高青特产黄河大米引进黄河水浇灌而得名,是高青县的著名特产之一。由于该地土壤肥沃,水质纯净无污染,有良好的水利灌溉条件,因此,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目前,高青县已建立了高标准稻田一万六千多亩。黄河大米产于风景优美的大芦湖畔,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天然的黄河水使得这里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富含人体...[详细]

高青葡萄

  • 高青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高青葡萄 高青县葡萄行业协会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详细]

高青芹菜

  • 高青芹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高青芹菜 高青县芹菜种植协会 19290090 31 芹菜(新鲜蔬菜) ...[详细]

高青雪桃

  • 高青雪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高青雪桃 高青县雪桃产业协会 雪桃,是桃子的一种。系世上稀有的蔷薇科属变异晚熟品种。其果实在立冬前后(10-11月份)成熟,收获时已值下雪季节,故名雪桃。雪桃适应于半潮湿性气侯,要求土壤透气性好,喜肥水。在未进入休眠期前受寒流侵袭易发生冻害,进入...[详细]

阁子里芯子

  • 阁子里芯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阁子里芯子据传起源于明代,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最初的创始人为王从让。 据传王从让是受“奉阁”和“献牲”祭祀启发,逐渐形成。在民间节庆中一经演出,引起轰动,遂相延而下。至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艺人王本厚又做了大胆改进,并称为“芯子”。 ...[详细]

聚乐村

  • 淄博博山聚乐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注册成立于2003年4月,是在原国有企业“博山区饮食服务公司”、“博山区食品公司”、“博山区食品公司”基础上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生产面积3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20人,是集熟肉加工、冷饮、餐饮于一体的专业食品生产...[详细]

聊斋俚曲

  • 聊斋俚曲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斋俚曲的流传地区主要在山东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后人是其主要传承者。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因蒲松龄的斋名为“聊斋”,故称“聊斋俚曲”,也有人称“蒲松龄俚曲”。 淄川是明清俗...[详细]

炉神姑的传说

  • 炉神姑的传说最早源于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其主要分布在张店区的中埠镇孟家庄、铁山一带,流传广泛而久远。“西依孟村东近海,南接金岭北靠山”这就是对炉神姑庙址的真实写照。 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时期,李娥(另传为中埠镇孟家庄丁氏女)为救其父,为全村除掉四处骚扰的铁牛,跳进...[详细]

“南京水”的传说

  • 淄川区罗村镇东官庄村西南二里许,在漫泗河中游,有一个深不见底的瀑布湾,当地人称跌破头湾。其南边岩石缝中有一组清泉,旱不枯,涝不溢,长年流水不断。此泉水清澈甘冽,当地人称为“明泉”,又叫“南京水”。民国三十年,日本鬼子制造的北大井透水惨案,周围二三十里地的水井及山泉全部干枯,漫泗河、猪龙河断流,唯独此...[详细]

强恕堂

  • 山东黄河龙集团源起于由满清举人王国锡在1922年创办的“强恕堂”酒坊,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山东省最早和连续近百年不间断酿酒企业,现有员工近千人,固定资产3.5亿元,经济效益一直居全省同行业前列。主导产品有:老乌河、金奖乌河;黄河龙大金装、小金装;老酿坊1922、老酿坊1948;水晶强恕堂、翡翠强恕...[详细]

青城赵家面

  • 赵家面是高青县青城镇八大名小吃之一,那百年的老牌、地道的口味深受民众喜爱。 过去的青城有“青城大集赶三天”的说法。每到农历的二、七的前一天来赶集的人就到了,这天称为小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赵家人就在大寺附近扎棚摆摊,全家一起上阵挑水和面、烧火擀面、招呼客人,每五天一集最少在集上待三天。 ...[详细]

清梅居

  • 山东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美发美容、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下设淄博清梅居食品厂、博山回民饭店、清梅居饭庄、怡露美发厅、博山美发厅、清梅居旅行社等骨干企业。清梅居系列食品历史悠久、素负盛名,其主导产品香酥牛肉干、酱牛肉以其风味独特、制作精细、品质优良而享誉省内外。...[详细]

俚曲

  • 俚曲,也称“小曲”。是清代初叶流传于山东淄川一带,联缀曲牌述演故事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其影响并不广远,幸清康熙时文学家蒲松龄著有俚曲十四种传世,得窥其风貌,即《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详细]

石蛤蟆

  • “石-”作为百年老字号,山东地方名吃,鲁菜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石-老字号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老掌柜石玉璞时期 1928年,山东博山西苇箔市街人石玉璞,在孝妇河畔开了一个小饭铺,经营各种饭食,其中最有特色的就属博山包子了,博山包子,其实就是一种很别致的水饺。其特点是皮薄、肉...[详细]

水晶海参

  • 水晶海参是采用冷冻制作工艺,制做成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创新菜肴。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水发海参片成抹刀片,用高汤汆过后,放在配有猪肘肉、鸡腿肉和葱、姜、花椒、料酒、盐等配料的高汤中,慢火煨40分钟后,取出放碗中。再将高汤、料酒、味精、冻粉用慢火化好的汁,浇在摆好的海参上,放入冰箱冷冻。食用时取出...[详细]

蓼坞小米

  • 蓼坞小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蓼坞小米的产地在淄川区寨里镇,这里土壤呈弱碱性,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不使用任何化肥,生产的小米粒小均匀、色泽黄润,熬出的稀饭粘度高,粒粒相连,口感香甜,远近闻名,是一种传统的天然的营养佳品。特别是在孕、产妇、老年、儿童中,更是有口皆碑。...[详细]

五音戏

  • 五音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发源于山东章丘、历城一带,流行于山东中部的济南、淄博及周边地区。其发生、发展、定型大致经历了秧歌腔、五人班和五音戏三个时期。 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详细]

鹧鸪戏

  • 鹧鸪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鹧鸪戏是山东省稀有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鹧鸪指的是一种鸟,其叫声婉转悠扬,鹧鸪戏是模仿鹧鸪鸟的叫声而表演的一种剧种,其演唱特点是在每句的唱腔中加入似鹧鸪鸣叫一样的拖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匀板、亲家斗调、悲、刨等15个曲牌。有《胭脂》、《龙宝寺》、...[详细]

颜文姜传说

  • 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取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照料小姑,最后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文姜舍身堵泉眼,坐化为神。大旱之年,颜文姜为征东的唐...[详细]

沂源牛郎织女的传说

  • 沂源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