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真君的传说

  • 许真君的传说为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西人心中的神-许逊,许真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福主菩萨,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万寿宫”命名。至今保留完好,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玉隆万...[详细]

宜春版画

  • 宜春版画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版画(第二批省级) 宜春版画是我国江南一带著名的民间木刻画。它起源于清代,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民间工艺画,其制作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远在木刻年画盛行的年代,宜春就已有相当广泛的群众版画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各学校开展的木刻教学活...[详细]

宜春春锣

  • 宜春春锣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春锣(第三批省级) 宜春春锣流传于原宜春县(现袁州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曲调质朴无华,流畅顺口,听来亲切入俗,唱词有说农事的、讲时局的,更多的在逢年过节说唱戏文、故事和谈天说地,吉祥喜庆的赞美之词。表演形式基本上是由一人表演,身背红色...[详细]

宜春慈化寺传说

  • 宜春慈化寺传说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慈化寺传说(第三批省级) 慈化寺的神奇传说已流传800多年,至今尚存有近30则,既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普庵法力之所以能传扬四方。座落在宜春袁州南泉山的慈化寺,是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的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于南宋乾道二年、...[详细]

宜春评话

  • 宜春评话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评话(第一批省级) 说唱形式。宜春评话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传统的评话演唱无音乐伴奏,仅以击打评话筒助节拍。说唱时,艺人左臂托评话筒,左手指夹小竹片敲击筒壁。右手则拍击筒底,以掌拍节拍,烘托气氛。宜春评话改为正式舞台演出后,增加了锣鼓、唢呐和胡琴...[详细]

宜春三星鼓

  • 宜春三星鼓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三星鼓(第三批省级) 宜春地处赣中西部,古属杨州,处吴头楚尾,受吴楚古文化影响较大。人们在劳动之余或逢年过节,总是载歌载舞,鼓乐吹奏,宜春三星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流传于广大乡村,是宜春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器乐演...[详细]

宜春中秋拜月

  • 宜春中秋拜月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中秋拜月(第四批省级) 中秋拜月是从古至今流传于宜春民间的一种习俗,在每年的中秋节举行。该习俗现主要流存于宜春市中心城区及袁州区的大部分乡镇。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详细]

宜春竹木雕刻

  • 宜春竹木雕刻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春竹木雕刻(第四批省级) 宜春木雕是江西宜春、特别是该市袁州区天台镇一带经久享有盛名的一项传统雕刻艺术。它发端于明末清初,以楠树、香樟树、株树、油茶树、梓树等木材及树根为材料,匠心独运,甄别构思,用锤子、锯、凿子、圆铲、刨子、雕刀和钻子等工具...[详细]

宜丰洞山传说

  • 宜丰洞山传说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洞山传说(第三批省级) 《捐建洞山得福荫》故事讲述良价禅师初来到洞山时,此在原无寺院,于是他向当地的士绅求募洞山这片山场创建禅林。有乡绅雷老爷问良价禅师要多大的地方,良价禅师说:“一领袈裟覆盖之地足矣。”又问袈裟有多大,良价禅师说:“经线延...[详细]

宜丰蜂蜜

  • 宜丰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宜丰蜂蜜 所在地域: 江西 申请人: 宜丰县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 所在地域: 2016年 地域范围 宜丰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中段南麓,宜丰蜂蜜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东经114°30′26″-114°48′35″,北纬...[详细]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

  •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风水林保护习俗(第四批省级) 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宜丰地貌格局为“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宜丰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植物种类有2000多种。人均拥有林地面积0.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4.5%。 ...[详细]

宜丰风水狮

  • 宜丰风水狮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风水狮(第三批省级) 宜丰风水狮现主要分布在宜丰县的新昌、潭山、天宝等16个乡镇及周边高安、上高、铜鼓等县市。其表现形式有石雕、木雕、铜雕、根雕、砖雕,到清代后海衍生出陶绘、书画和剪纸等。它的种类有卧狮、蹲狮、立狮、走狮、倒挂狮、守院狮、护宅...[详细]

宜丰恒白话故事

  • 宜丰恒白话故事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恒白话故事(第三批省级) 宜丰“恒白话”故事,是赣西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它发端于宜丰县芳溪镇新村村,流传于宜丰全境,辐射万载、上高、铜鼓等周边县市及远传江苏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根据本土历史人物彭恒仁...[详细]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

  •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霉豆腐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宜丰霉豆腐又称豆腐乳,其制作工艺古老而独到。宜丰霉豆腐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中,其制作工艺在选材、浸泡、磨浆、煮浆、霉制、配料、装罐等方面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每年立冬一到,宜丰城乡家家户户都制作霉豆腐,因为...[详细]

宜丰牌楼神狮舞

  • 宜丰牌楼神狮舞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牌楼神狮舞(第三批省级) 牌楼神狮舞属南派狮舞,起源于江西省宜丰县澄塘镇牌楼村,并流传、兴盛于该村,它是南方地区稀有的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牌楼神狮舞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据《宜丰县志》及《周氏族谱》记载,...[详细]

宜丰宋家双狮舞

  • 宜丰宋家双狮舞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宋家双狮舞(第三批省级) 据宋家“双狮舞”第十一代传人宋箭道介绍,宜丰宋家村“双狮舞”缘于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陈埔的“纸狮舞”,又称“兴狮”。大约始于七百多年前的元代,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省永泰县艺人传入宜丰新庄宋家村,当地人因地制宜,融入本...[详细]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

  •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天宝罗酒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罗酒的酿造工艺与普通米酒的酿造工艺差不多,同样要经过浸米、蒸饭、下药、封缸几道程序。但也有不同,它多出了三道密封工序:一是封天宝甑。二是上缸密封,即一周后要启封搅动,再第二次封缸。三是半年后,即来年清...[详细]

宜丰竹艺

  • 宜丰竹艺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丰竹艺(第四批省级) 宜丰竹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专家对我县博物馆及民间收藏的竹艺作品推断,至少可追溯到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宜丰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东邻上高,西接铜鼓,南连万载,北毗奉新,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这...[详细]

袁河锣鼓戏

  • 袁河锣鼓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河锣鼓戏(第三批省级) 袁河锣鼓戏是宜春(古称袁州)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又称“三角班”,明末已有演出,盛行于清同治年间,土生土长,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为群众喜闻乐见。演出剧目均以袁州土话为其舞台语言,配之以当地采茶小调和乡土民歌,演出以民间喜闻乐...[详细]

袁州谯楼传说

  • 袁州谯楼传说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州谯楼传说(第三批省级)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好几座古老的名城留有见证岁月痕迹的鼓楼;江西宜春也不例外,一座宋代建起的被称作“袁州谯楼”的古朴建筑一直屹立在市区中心。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天文台,被列为全国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