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莼菜汤

  • 莼菜汤太湖莼菜素与鲈鱼齐名,《晋书》中曾有这增的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在北方做官,时间一长因想起了昔日莼羹鲈鱼,竟然弃官回了江南故乡。“莼鲈之思”也成了思乡恋家的典故。 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目前在冬春季节,则有瓶装莼菜应市。吴县花果食品...[详细]

太湖东山猛将会

  • 旧时东山人的猛将神为“会”,非常信奉。不仅村村都有,甚至家庭亦有供奉。全东山有大小猛将神像,何止数百,其神赛之典,已成一乡风俗。猛将神他处亦有供祀,但皆威猛有须,严峻无敢触犯。而东山之猛将神像年少,面目清秀,和悦可亲,虽小孩与之嬉弄,亦无顾忌,此所异于他处者。 东山之有猛将神像,始于明代。...[详细]

天下第一菜

  • 天下第一菜是石家饭店传统名菜,亦称锅巴汤。此菜特点:虾仁玉白鲜嫩,锅巴金黄松脆,番茄红润酸甜。锅巴油炸后盛在荷叶汤碗内,并浇入50克沸油,另用虾仁、番茄烹制成卤汁,上桌时先端上刚氽好的锅巴,随后将一碗卤汁趁热倾入锅巴碗,顷刻间,锅巴咝咝裂响,香扑鼻,声入耳,色悦目,味乐口,四趣相得益彰。 ...[详细]

同得兴面馆

  • 苏州最地道的面馆之一,种类分的很细致,红汤或者白汤,宽面或者细面,你可以做自己的选择。面条顺滑弹牙,白汤焖肉面已经做了好多年头,肉质肥而不腻,几乎是点击率之王,每天中午都人满为患,大家视作午餐佳选。...[详细]

同里阿婆茶文化习俗

  • 同里阿婆茶文化习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里阿婆茶又称“吃菜茶”、“吃讲茶”,它历史悠久,是在农村邻里之间、尤其是老年妇女定期聚会喝茶,谈论家事,交流社会动态、了解时事信息等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而自然形成的生活习俗。 上世纪30年代,同里的各种茶楼已风行唱茶,最有代表性的是与南园茶...[详细]

同里走三桥习俗

  • 同里走三桥习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里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是古镇同里的桥中之宝,小巧玲珑,端庄雅致,而又古朴稚拙,凝重沧桑,如三尊精美的石雕,跨三圩,越两港,呈“品”字形,屹立于三河交汇处,凝眸...[详细]

王四酒家

  • 常熟市王四酒家始创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曾经常在王四饮酒小酌,并为王四酒家撰写了"带径锄绿野,留露酿黄花"的对联,酒店以专营叫化童鸡等而著称。 曾多次荣获中华餐饮名店、江苏餐饮名店、服务业发展重点企业;2006年被中国商务部命名为首批“中华老字号...[详细]

“万三祭祖”迎新大典

  • 时间:元旦 地点:周庄 活动历史:8 活动影响:8 参与指数:8 简介: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是九百岁古镇周庄的传统民俗活动,周庄人以特有的祭祀方式纪念先祖,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详细]

吴歌

  • 吴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吴歌源远流长,《楚辞·招魂》即有“吴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详细]

吴江芦墟摇快船民间竞技活动

  • 吴江芦墟摇快船民间竞技活动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墟摇快船是一种流传在吴江东南部分湖水乡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竞技赛船活动。据分湖诗人沈昌眉的《长公吟草》中的五言长诗《上已日观赛船》和叶小凤的《古戌寒笳记》中的“龙船”记述,芦墟一带明代就有此项活动。据史籍记载,《摇快船》的出现与“猛将会”...[详细]

吴江平望猜灯谜传统民俗活动

  •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平望镇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活动项目,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平望灯谜起源于民国,发展、兴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传统佳节,镇文化部门都要举办灯谜活动,有传统灯谜展猜、灯谜擂台赛等,不少谜题是由当地灯谜爱好者围绕平望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人物、部门特色、单...[详细]

吴江桑蚕丝绸习俗

  • 古来,震泽及盛泽地区的桑蚕业极为发达,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乡民视之甚重,明清以来尤甚,由于桑蚕业之收益远高于耕作,因此养蚕成为农村生计中的头等大事,蚕户希冀有上好收成乃是普遍的心态,于是围绕养蚕各个环节演绎出一系列蚕丝风尚习俗,其核心是趋利避害,如蚕神崇拜、养蚕禁忌、养蚕口彩、蚕室布置、蚕妇穿戴...[详细]

吴江太湖制风枵茶待客习俗

  • 在太湖南岸吴江市七都镇和桃源镇一带,历来有吃甜茶的习俗。风枵茶就是甜茶的一种,是用糯米饭糍干撒上白糖泡成的汤。吃甜茶一方面体现了当地人重人情,逢年过节或重大庆典,家里招待来客喜欢先叫人甜一甜,图个好口彩、好吉利,另一方面这也是当地数百年流传下来的一种民间风俗习惯。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详细]

吴门人家

  • 吴门人家,是一家以苏帮菜为主的餐厅。那的樱桃肉可以说的上是招牌了,红彤彤的外表,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精选的猪肉,清理干净后,先煎炸一下,然后再放入调料,淋上卤汁蒸,蒸熟后,再淋上用樱桃榨汁而成的浓浓的樱桃汁,不仅有卖相,而且吃起来也很美味,肉质嫩滑,肉汁酸酸甜甜的,还有那个皮也是很美容的。还有...[详细]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的香山位于太湖之滨,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香山帮是一个以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为地理中心,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香山帮是吴文化的产物,历史...[详细]

徐市羊肉制作技艺

  • 徐市羊肉始盛于清代道光年间,以本地产山羊、湖羊为原料,其烹调方法独特,技艺祖代相传,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苏、锡、沪一带著名的土特产。 徐市人吃羊肉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明代《里睦小志》论述,徐市地区就有一些农民从事杀羊、烧羊和卖羊肉。由于地处江南水乡,冬天天气阴冷潮湿,雨雪较多,湿气重,...[详细]

杨园爊制熟食技艺

  • 相传明末清初,杨园地区有一猎户,捕得甚多野味,取其一,煨之烧熟,奇香四溢,实为极品美食之上品。后常取其所捕野味而烹之.清代童岳荐于《调鼎集》中有云:“家禽取其肥,野禽取其香”。《调鼎集》为清代手抄食谱,厨艺秘籍孤本。久而久之,杨园野味因此而得名。 杨园爊制熟食可谓山珍,在洞港泾、杨树园有百年以...[详细]

叶受和

  • 苏州叶受和食品商店,原名叶受和茶食糖果号,开设在观前街东段(图38)。据苏州市档案馆资料载:该店创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资金为五千两纹银。 叶受和生产的糕点、炒货、野味、糖果,创业初期均属苏式。但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后,叶受和的第二任和第三任经理洪品基、陈葆初均为宁波...[详细]

樱桃肉

  • 苏式菜肴讲究“四季有别,按令上市”,以猪肉为原料的菜肴也是如此,冬令是美味酱方,春季则推“樱桃肉”。将五花肋条猪肉洗净,入锅加清水旺火烧煮,至肉皮发软取出,然后用刀在皮上剞十字花纹,刀痕深至第一层瘦肉。然后在锅中垫竹算,肉皮朝下置其上,加猪肉汤、葱结、姜片、精盐、绍酒及红曲水,盖锅中为烧30分钟...[详细]

“轧莲花”庙会

  • 据苏州通安志记载:很久以前莲花寺内有一古井,井里藏匿着一条专门吞噬人畜的蛇妖。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隐藏在古井中的蛇精会吐出长长的红舌伸在水面上,缠绕成一朵莲花的形状,引诱愚昧无知的善男信女坐莲花升天跻身极乐。待人坐稳在“莲花”上,“花瓣”慢慢卷拢,把活生生的人卷噬入肚,葬身蛇腹。善良的人们不识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