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饭店

  • 石家饭店位于古镇木渎中市街18号,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初名叙顺楼菜馆,又名经营时,初具规模,为两楼两开间木结构房屋,店石叙顺。创始人石汉,原是夫妻老婆店,小本经营,至本世纪20年代,石汉的重孙石仁安堂与厨房隔街分设。 石家饭店位于古镇木渎中市街18号,创业于乾隆五十五年(179...[详细]

松鹤楼

  • 松鹤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徐氏在苏州玄妙观创建,经营面点带卖饭菜。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古人以松鹤寓长寿,故取名松鹤楼。 松鹤楼是目前苏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饮誉海内外的正宗苏帮菜馆。它是苏帮菜厨师的摇篮,也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松鹤楼的名厨在国内外烹饪大赛...[详细]

苏裱

  • 苏裱是依附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苏州书法绘画素负盛名,一幅好字或好画,经托纸上浆、复以绫绢为边,便犹如锦上添花,还便于作品的保存。古代的名画书法所以能世代相传,珍藏至今,相当部分功劳高应归于装裱艺人。苏裱又称“吴装”,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苏裱继承了宋代裱...[详细]

苏剧

  • 苏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1912年对白南词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形式,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尝试将对白南词发展为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苏剧,让苏剧和...[详细]

苏州弹词

  • 苏州弹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详细]

苏州稻香村

  • “稻香村”始创于清乾隆38年(公元1773年),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是在原苏州稻香村食品厂的基础上整合外部资源,斥资数千万元按照GMP标准建成的一座管理先进、设施一流的大型现代化、开放式的模范食品工厂品牌原创的正宗衣钵和集大成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技艺、卓越的品牌信誉和领先的行...[详细]

苏州得月楼

  • 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9年12月,得月楼从12家江苏名店中胜出,将作为江苏菜的唯一代表,同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杭州知味观等组成中国“八大菜系”,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一起,亮相上海世博园。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安排,得月楼上海世博店将于4...[详细]

苏州端午习俗

  •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是苏州历代民众崇拜先贤的结果。苏州先民为“荆蛮族”,生活于水乡泽国,“断发文身”,自认为是“龙子”。据《吕氏春秋》记载,“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让位季历,偕奔‘荆蛮’,依当地民俗断发纹身,自称句吴……”吴国的建立及吴国名将伍子胥的故...[详细]

苏州红木雕刻

  • 苏州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主要产品除床、橱、台、沙发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于高级卧室、餐厅、书房、客厅等室内装饰的红木制品。有盒...[详细]

苏州酒俗“说三道四”

  • 很多人知道苏州人喝茶的历史很悠久,也留下了很深厚的茶文化。即使到现在,各种茶馆遍布苏州的大街小巷。其实,苏州人在喝酒方面也有很长的历史,只是由于苏州人的性格比较温和,所以和其他一些地方相比,在酒方面相对比较“低调”,而且因为喝的多是米酒之类的甜酒,所以苏州人的“酒俗”更是为外人所忽视。 酒...[详细]

苏州卤鸭

  • 卤鸭是松鹤楼的传统名肴,是苏州著名的冷菜。 苏州旧时民间农间六、七月有“火神素”、“接雷素”的习俗,吃素斋前先去玄妙观“火神殿”、“雷尊殿”进香。《清嘉录》载:“嗜斋之先,戚若必馈赠亲友、表示“封斋”的象征。 卤鸭,以活鸭宰杀后洗净斩脚,入锅加肥膘、酱油、精盐、桂皮、...[详细]

苏州民族乐器

  •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蜚声中外。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其代表作品有二胡、阮、古筝、琵琶与恢复失传的箜篌、编钟,还有冠以“苏”字的“苏笛”、“苏箫”“苏锣”、“苏鼓”等。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的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青铜冶炼技术十...[详细]

苏州评话

  • 苏州评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通常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在流行地区,苏州评话俗称“大书”,苏州弹词俗称“小书”,总称“说书”。 苏州评话至迟在明末清初就已形...[详细]

苏州微雕

  • 在苏州的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微小的莫过于微雕了。微雕,就是用极尖细的三棱刀分别在竹、象牙,甚至头发上镌刻出极细微的书画、人物或诗词,作品越小巧越显得珍贵。 微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吴县沈君玉用橄榄核雕驼背老人,形象逼真,甚至老人手中折扇扇面上的四句诗也清晰可辨。建...[详细]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玄妙观道教音乐为代表的苏州道教音乐属于正一派道乐,历史可追溯至西晋,它继承了古代音乐的传统,吸取了庙堂音乐等成分,还受到堂名音乐、江南丝竹、昆曲、吴歌等吴地音乐艺术形式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深受群众欢迎,活动十分繁盛。明末清初施亮生真...[详细]

苏州玉露春

  • 百年老店玉露春,始于清光绪,自古以经营茶叶、茶馆为主,兼作建材行业,营造业主们交谈、交易、休闲等场所。京城、海上等行商,官吏每每以“玉露春”茶庄碧螺春茶馈赠乡亲,一时间名震江南,是茶时,往往门庭若市,商贾云集。 现在“苏州玉露春”位于阊门石路商业区,秉承百年基业,以“诚”“信”“德”为服务...[详细]

苏州玉石雕刻

  • 苏州是我国玉雕发源地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吴县草鞋山吴江梅堰古文化遗址的中上层,都发现经过琢磨的玉璜、玉伏文物,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玉器。 苏州历史上玉工巧匠辈出。明代有贺四、刘谂、陆子刚等人,以白玉、琥珀、水晶、玛瑙琢成精巧的小品,誉满南北。清代,阊门南段自专诸巷到学士街,玉作鳞...[详细]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砖是大型方砖的雅称,据古籍《金砖墁地》记载,金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又因金砖制成后要运至北京的京仓,以供皇宫专用,故又有“京砖”之称。 金砖御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镇御窑村,千百年来,此地村...[详细]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在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 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详细]

太仓七夕节习俗

  •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濒江(长江)临海(上海),历史上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农业比较发达。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都与农耕文化相关,太仓七夕节就是其中之一。 在太仓,每年都举办七夕庙会,有许多群众自发参加,十分踊跃。太仓七夕节有三个特点:一是有历史传说。南宋龚明之在《中吴纪闻》中记载,太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