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苹果

  • 陕北土层深厚,海拔800~11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果实积累糖分,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带。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无污染,品种近70个,其中大部分为富士、新红星、元帅等优良品种。全市种植面积140万亩,年产量约10亿公斤。尤以洛川县的苹果为佳,被国家外贸部、农业部、商业部...[详细]

陕北荞麦

  • 陕北荞麦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详细]

拉枣枝婚俗

  •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称的洛川县,从古至今流传着“拉枣枝”的婚俗。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姜献琛《洛川乡土志》记载:“新妇下轿,即用枣枝上栽核桃大枣面兔,扫帚上栽纸花,名为拉花头”。拉枣枝的人多由新郎的姐夫或姑夫担任,枣枝上栽的面兔核桃大枣各有象征意义:面兔象征小两口聪明伶俐如同活...[详细]

洛川苹果

  • 洛川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川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洛川是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的核心地段,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钾、钙、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自然资源条件,是全球完全符合苹果最适宜生产区7项气象指标的生产区之一,被国内外果树专家一致评...[详细]

洛川面花

  • 洛川面花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的特产。面花,也叫花馍。洛川面花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馈赠亲友的礼品。 洛川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在陕北与关中的交接地带,是一个“取千里瞬间,收百里风俗”的地方,民风民俗兼收并蓄,人文积淀深厚。洛川的面花、软馍、黄...[详细]

九曲黄河阵

  • 气象万千的黄河奔流到黄土高原,弯了大大的一个弯,圣贤们就在这大弯里留下了九曲黄河阵。九曲黄河阵是谁留下的?有人说是《封神演义》中云霄、琼霄、碧霄摆下的黄河阵;有人说是姜子牙摆的军事阵图演化来的;还有人说九曲是元始天尊的太极图,普及到正月社火活动中,演绎成九曲黄河阵了。 黄土地上,转九曲是最...[详细]

洛川对面锣鼓

  • 洛川塬是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塬,因为地处陕北与关中之间这块特殊区域,使它成为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艺术家们将这片神奇而诱人的黄土地称之为是生长民间艺术的佳壤沃土。洛川自春秋战国时期为上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洛川民间舞蹈独有的风格。“燕王职剑”的出土,填补了秦地发现燕国器物的...[详细]

洛川蹩鼓

  • 洛川蹩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 洛川为战国时秦、晋、魏争夺之地,传说蹩鼓即由军阵演变而来,其后通过与当地民间祭祀祈雨活...[详细]

洛川老秧歌

  •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欢,虽说秧歌不好看,敲锣打鼓太平年。”这些唱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群众把秧歌活动作为欢度春节、喜...[详细]

陕西烂柯山传说

  • 陕西烂柯山传说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川,地处陕北南部,塬面宽阔,沟壑纵横,古属雍州之域,夏商系西河国地,周平王十五年(公元前756年)秦文公设置鄜畤,后秦建初8年姚苌于县北部始设洛川县,沿袭至今已历时1600余年。洛川“地接关辅风承周秦,境临洛渭俗融戍狄”,古老的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详细]

丑场子

  • 丑场子,主要是表演蛮婆、蛮汉夫妻之间0 打斗的二人场面。 关于蛮婆蛮汉,据有关资料介绍:他们每年拖儿拉女,携带简单行李,挨庄过村游串,每到一处她们先挑选一个旧窑破房住下,由蛮汉照管孩子,蛮婆即依门入户寻找食物,她们每到一家,不像平常乞丐一样诉说自已的苦难,并自称会相面算卦,先是一番吉言利语的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