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乌鳢

  • 洽川乌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河洽川段乌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258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300公顷,实验区面积11500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3月10日至8月31日。保护区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境内的黄河流域,东邻主河道山西河界,西接黄土峰塬,南到大荔县华原乡界...[详细]

黑池羊肉糊饽

  • 羊肉糊饽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的特色小吃。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过去曾有“宁吃一盘糊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详细]

拔丝红薯

  • 据《合阳县志》记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县属黄土台塬,土质疏松,含钾丰富,气候适宜,其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栽植红薯,生产出的红薯口感甘香、色泽红鲜。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红薯,人们...[详细]

党氏铁锅炖

  • 铁锅炖是古老的一种烹饪技术。即用铁锅炖肉、菜等。炖好的菜名曰地锅菜。做地锅菜必需用铁锅,借铁锅在烹调过程中有较多的铁溶解在食物内,为人们源源不断地供应铁质,补充了食物本身含铁不足的部分。也时时保持着菜的营养和热煎旺,让你吃得热糊可口,热汗直冒。 旧时地锅菜多流行于农村。先在地上挖坑,坑上架...[详细]

东雷上锣鼓

  • 东雷上锣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雷上锣鼓仅存于合阳县坊镇东雷村。东雷村东临黄河,西接中雷村,南与太里村隔沟相望,北与百良镇岔峪口相接,位置在北纬35o13',东经110o21',在战国魏文侯17年(公元前429年)即有人口居住,因该村东临黄河,河水滔滔声如雷鸣而得名,又有一说因东雷...[详细]

合阳的饺子与民俗

  • 在五光十色、林林总总的中国饭食中,说饺子是食林骄子,怕是一点也不过分。无论是在招待贵宾的盛大宴会上,还是平头百姓日常生活的饭桌上,它都备受推崇,出尽风头。在合阳人的饮食民俗中,饺子也无可争议地成为宠儿。 饺子在合阳人的口语里称为“煮角子”或“水饺”;如果是猪、羊肉做馅,则叫“疙瘩”。合阳饺...[详细]

合阳东雷三官庙庙会

  • 合阳县东雷村,地处黄河岸边,村东有个三官庙,旧时,当地船夫为了求神保佑航运平安,商贾求神保佑生意兴隆,于每年正月十四到十六举办庙会,唱戏酬神,闹社火,上锣鼓。 每年正月初四、初五一过,村里的“积极分子”便开始动员人练锣鼓,寻觅带头人。若不答应,便拿来锣鼓在你家门口敲,或采取“车轮战术”,轮...[详细]

合阳富硒小米

  • “好家米”牌富硒小米由合阳县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生产。 富硒“好家米”,色泽鲜黄透亮,颗粒圆润饱满,油味浓厚,口感香醇,安全优质高营养,天然绿色保健康。富含人体中必需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特别是采用等离子交换富硒技术,经先进设备深加工,生产的小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具...[详细]

合阳撂锣

  • 合阳撂锣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撂锣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活跃于陕西省合阳县黄河塬畔的西中雷和南吴人等村庄,是黄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第二批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撂锣随着鼓点把锣抛至上方而得名,合阳撂锣只有—个基本动作,即边舞边走边将大锣抛向空中。...[详细]

合阳民间唢呐

  • 合阳民间唢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民间唢呐是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合阳县及其周边地区。合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在夏商周三代,合阳为“有莘国”,春秋战国称西河,秦时置合阳邑,汉初设县至今。合阳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深厚。古有莘国时代,以《关雎》为诗经开篇...[详细]

合阳乞巧节

  •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最早见著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第一篇关于乞巧的记载,也是历史学家认为七夕节起源于汉代的重要论据。而织女与牛郎的故事则从春秋战国起流传,《诗经·大雅》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记述,足以...[详细]

合阳跳戏

  • 合阳跳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跳戏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属于社戏性质,演出时没有唱腔,不用弦乐伴奏,只用大锣、大鼓、铙钹和唢呐,演出者用“说”和“吟”完成“唱”“白”任务,与观众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较机械的古代汉族民族舞蹈动作。跳戏剧目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详细]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是陕西省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合阳提线木偶戏俗称“线戏”“线胡戏”或“小戏”,它的音乐、唱腔、脸谱、偶人制作均独具一格。起源时间无确切的文献资料,据传“始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据196...[详细]

三池刀削面

  • 徐水之阳的三池村因削面而出名。三池削面与山西削面不同,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三池削面可按食者的不同要求削出宽窄薄厚各有差异的不同品种。入锅煮熟装盘,调上油辣子酸醋,撒一撮葱花。入口光滑筋道,口感极佳。...[详细]

十碗席

  • 合阳作为“厨祖”伊尹的故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每道菜背后都有精彩故事和讲究。说道讲究的菜品,不得不提合阳的十碗席。 十碗席又称“十全席”、“十碗饭”。是合阳传统宴会的最高规格,一般为老人祝寿、送葬或过春节招待客人时才做。合阳当地的传统宴会的菜品一般分为两种酒菜和饭菜两大部分,其中的饭菜,绝大...[详细]

水车头豆腐

  • 俗语曰:水车头的豆腐,一味儿做(zou)出。意思是说该村水质好,同样的豆子做出的豆腐多,而且质量好。 相传汉武帝当年北征时,在万年村驻扎时时专门派人到水车头买豆腐吃,就可知水车头豆腐的历史悠久和天然美味。 要说水车头村的豆腐,先要从水车头村的姓氏说起。据说在清时,水车头村东南有一条小...[详细]

合阳苹果

  • 合阳县是陕西省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全县栽植面积已达25.3万亩。合阳又是陕西省苹果优生区,发展苹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特点为“三优”。一是果质优。自然环境和栽培技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苹果产区海拨平均在800米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525小时,日照百分率57%。由于海拨高,昼夜温差大,光照...[详细]

同家庄水鲜饸饹

  • 同家庄水鲜饸饹用荞面压制而成。和面时加蒿籽,或掺入火烧青石水,和出的面有筋,韧性大,和好的面放在瓷盆里备用。随吃随压,使用细眼饸饹床子,在锅里煮熟后随即捞入清水中过水,故名“水鲜饸饹”。 水鲜饸饹煮时不随汤,热捞凉挑不断条,放到木盘中不沾连。热吃凉吃随意。如热吃,在汤内涮热,盛入平盘,加上大油、...[详细]

合阳五圆鼓

  • 合阳五圆鼓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圆鼓又称“打五圆”、“五子登科”,表演者要同时敲击一面大鼓四面小鼓(也有两面小鼓称为“打三圆”),伴有唢呐、大锣、小钗等乐器,打五圆共分引子、双凤朝阳(双锁呐)、打五圆、结尾四个部分,鼓手主要特技有缠项、单扫边、双扫边、对角线击、抛槌、转背击等,其槌...[详细]

线戏

  • 线戏是合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据传“始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它有自己专用的声腔—“合腔”(一度曾称“线腔”);它的偶人面部丰满,酷似唐俑;唱腔苍凉悲壮、慷慨激昂,展现了渭北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线戏剧目丰富,据传有五百本之多,且有大量艺人们即兴创作的“捎戏”,诙谐幽默,语言生动,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