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杂豆

  • 西畴县具有悠久的小杂豆栽培史。优质小杂豆由于食味好、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是加工粉丝和休闲食品的好料,因而倍受当地群众及外地客商青睐。县内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十分有利于优质小杂豆生长。 优质小杂豆与玉米间、套种是主栽区的一项种植制度,常年种植面积8...[详细]

小桥沟香猪

  • 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畴县城东南部,面积约38.7平方公里,区内动植物种群多,森林茂盛,古老纷繁、人烟稀少,是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地区保护较完整的自然保护区。西畴县坪寨乡位于自然保护区内,面积109.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等五种民族,总人口为12563人。村民散居在大山怀抱中的原...[详细]

山地鸡

  • 山地鸡吃的是山谷内自种的玉米,青草,冬天加喂自种的有机白菜,萝卜,加上自己从地里刨来的小虫。在山林里自由自在的长大,在这样贵族式的生活环境里,山地鸡终日奔跑觅食,能飞能跑。这种天然的生活方式使鸡肉质结实,口感好;极品山地鸡放养密度控制在亩均20只以内,能够维持鸡、草、虫之间的生态平衡,鸡在生长过...[详细]

水晶肉

  • 在物质生活日愈提高的当今,肥肉成了厌食、滞销品,特别是患有商血脂和脑、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更是谈肥肉而色变。但根据世界著名营养学家、生理学家研究认为,如人长期不食油脂,大脑的正常活动、健康成长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大脑正在成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如不适量嗫入油脂,大脑就不能正常发育、健康成熟。那...[详细]

花糯米饭

  • 花糯米饭是文山壮族的一种传统食品,因花色鲜艳诱人,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味美可口,一直盛行不衰,当地老百姓称彩色食品。其做法简单,多数是将糯米分别放入一些可食用的黄花草枫叶、红蓝草、紫香藤等植物的浆汁中浸泡,让它染上天然植物的颜色,盛入甑子里蒸出黑、红、黄、蓝、紫等不同花色的米饭,花米饭五彩斑澜、...[详细]

西畴阳荷

  • 西畴阳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西畴阳荷属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有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详细]

阳荷

  • 西畴阳荷属野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米左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的膳食纤维蔬菜。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有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消积健胃等功效,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阳荷形如小竹笋,又似大藠头状,...[详细]

基诺族日月花饰

  • 基诺族日月花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基诺族男子穿宽裤和无领对襟白外衣。女子上着绣有各色图案的白色背心,外罩无领长袖外衣,下穿黑色红边的合缝裙子,身背1布袋。基诺族崇拜太阳,日月花饰就是基诺族人民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它...[详细]

基诺族服饰

  • 基诺族的衣料是妇女们亲手织的“砍刀布”,她们织布用腰机,织布的人席地而坐,经线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另一头拴在对面的两根木棒上。纬线绕在竹木梭上,用双手操纵着左右来回穿行,梭来回穿行一次后就用砍刀式的木板推紧,“砍刀布”就是由此得名的。 基诺族的男子爱穿无领对襟白砍刀布小褂,小褂前襟、胸部、...[详细]

西畴香椿

  • 西畴香椿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特产。西畴县一直有种植香椿的传统,嫩芽可食用,香泽可口、营养丰富。 香椿是我国人民熟知和喜爱的树种,嫩芽可食用,香泽可口、营养丰富;木材纹理细腻,可制作高档家具、体育器材和船舶;木屑及根可提取芳香油,用作雪茄烟的赋香剂;种子可榨油,根皮及果可入药,有收敛止血、...[详细]

西畴杨梅

  • 西畴杨梅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特产。西畴县杨梅种植品种为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种植地区主要为西洒镇、鸡街乡、兴街镇。 自1998年,西畴县从浙江引进东魁梅、黑炭梅、丁岙梅3个品种在西洒镇瓦厂林区试种460亩成功后,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群众收入,该县抓住国家退耕还林、...[详细]

西畴山地乌骨鸡

  • 西畴山地乌骨鸡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肉药兼用型品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畴县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岩溶山区,进化了数百年。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及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该鸡全身均衡地含有10多种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18种氨基酸,4种维生素,是综合营养价值较高...[详细]

彝族葫芦笙舞

  • 彝族葫芦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畴彝族葫芦笙舞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曼村。曼村为彝族花倮人聚居的村落。花倮人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在开化古铜鼓图饰上,有4个头戴羽冠、衣着羽衣...[详细]

壮族渔鼓

  • 壮族渔鼓“庄巴”是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的壮族曲艺形式。 明清以来,汉族大量移居文山,将渔鼓演唱也带到壮族寨子,开始用壮族民间曲调演唱渔鼓,并收徒传艺。当地传说,汉族在一次战败后逃躲追兵时,被大河挡住了去路,面对湍急的河水,士兵们不由自主地唱出自己悲伤绝望的心情,歌声感动了河里的一...[详细]

兴街八角

  • 兴街镇紧紧围绕“生态基本平衡”目标,按照在“草山区发展八角”的思路,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八角种植。到2005年底,全镇共种植八角14495亩,主要分布在兴隆、江六、牛塘子、安乐、龙坪5个村委会。个体老板已建有八角临时性苗圃50亩,可出圃八角苗木150万株。现进入挂果期的八角面积有2400亩,年可产鲜八...[详细]

兴街刺绣

  • 刺绣是兴街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绣品工艺独特,图案多姿,倍受人们喜爱。 绣品主要有手工刺绣和板绣两类,手工刺绣以空心针,“抛刀”、剪刀和竹绷子为工具,以色彩斑斓,质地优良的布料和丝线为原料。经过绘、刺、抛、剪几个特定工艺程序制作而成。板绣以经过改装的缝衣机为主要工具和质地优良...[详细]

兴街桔子

  • 兴街镇的桔子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戈木村委会的三道桥、杀鸡场、岔路口、新房子、石碓窝、江龙、龙榜、达嘎8个村小组。其中达嘎村小组有一个桔子园,现由西畴县畜牧局承包,总面积约10亩,种植的品种有金甜桔、蜜桔、柏桔3种,每年可实现收入4万余元。具有兴街特色的桔子是柏桔(小桔子),它具有颜色鲜艳、味道鲜美的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