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套枣制作工艺

  • 平武套枣制作工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武套枣俱有“紫莲并蒂叠玉盘,皇帝安然座中间,卫士如莲内外套,宫廷美食代代传”的美妙特征,其制作步骤如下: 1、原料、选择山区特有的长型上好枣子为主要原料; 2、雕刻、以专用雕刀将枣子划分三方进行雕刻,共需三十二雕成,然后连枣带核由枣...[详细]

平武中蜂

  • 平武中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平武中蜂 平武县蜂业协会 由于有“幅员辽阔,生态优良,蜜源植物品种多、数量大”等先天优势,平武养殖中蜂已经有渊源长久的历史,平武中蜂还被国家授予“国家地标产品”。 2016年,全县养殖平武中蜂6万余群,蜂蜜产量近500吨,蜂产品产值近2亿元...[详细]

羌绣传统刺绣工艺(平武)

  • 羌绣传统刺绣工艺(平武)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我县自古为氐羌族聚居地,早在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在县境内建置刚氐道,以统治当地的氐羌人。唐朝时,县境内的民族仍以氐羌等少数民族为主,至今还有八个乡镇5.1万余人。羌族是一个极富睿...[详细]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平武)

  •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平武)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产生并流传于平武。古羌人的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块石砌成,谓之"碉楼",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羌寨的碉楼墙体都很厚,不但外墙厚,房间之间的隔墙也很厚。砌墙所选用的石头,必须是又薄又宽...[详细]

羌族丧舞(平武)

  • 羌族丧舞(平武)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丧葬的民族,丧葬仪式古风甚浓。在平武县的羌族丧俗已成了羌民心中一个久远的回忆。逝者的棺木按男左女右的规则放在堂屋一侧。在道场过程中,先是由当地端公打卦择出火葬时间,然后抬上死者,由端公念经开路送至“火葬场”。送葬者都要带上一些柴...[详细]

羌族响器

  • 羌族响器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传统响器有:羌笛、羊皮鼓、口弦、患铃、响盘、唢呐、小锣、手铃、月琴等乐器。在羌族传统乐器最著名的是,羌笛在秦汉史籍即有记载,这是一种双管竖吹六音阶乐器,乐声柔软、婉转、悠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羌笛可独奏,也可二人或数人合奏。用“鼓腮换气”法吹奏,一...[详细]

四川手工剪纸(平武剪纸)

  • 四川手工剪纸(平武剪纸)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是一种平面纸质雕刻镂空的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唐时代民间即有使用金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据考证,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平武的少数民族即“白马番”、“白草番”、“木瓜番”(今为白马-、平武羌族及平武虎牙藏族),在开始造...[详细]

跳曹盖

  • 跳曹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跳曹盖”是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境内聚居的白马-的一种古老的驱邪祭祀祈福活动。 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跳曹盖整个活动包括:宰羊念经、引出曹盖、...[详细]

圆圆舞

  • 圆圆舞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马-圆圆舞”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白马-聚居区的一种自娱自乐性舞蹈。 圆圆舞是一种圆圈舞,众多人手拉手,围着篝火成一圆圈,边唱边跳,一边旋转,往往通宵达旦。 白马-聚居区,包括绵阳市平武县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等藏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