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菊花

  • 草桥菊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草桥菊花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农业服务中心 丰台区花乡草桥村地处南三环玉泉营桥和南四环马家楼桥之间。全村总面积3.98平方公里,村民4000多人,属地居住人口约2万人。因花卉产业发达,被称为丰台区的花园社区。 ...[详细]

大和恒

  • 开业于1919年,原址在前门外西柳树井(珠市口西大街)的大和恒粮店,距今整整九十年历史。当年宣南一代许多商家和住户都吃大和恒的粮食,要是听说大和恒来狮子牌白面了(大和恒自产自磨自销的白面),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门前就排起长龙,维持秩序的人用粉笔在排队人衣服上写上号。据一位年逾古稀老人回忆说解放前学...[详细]

大顺斋

  • 北京大顺斋,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源头的通县(古称通州)东魏庄,以经营糖火烧、清真糕点享誉京城.大顺斋始建于崇祯年间(1640年前后),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创办人刘大顺(回民),从南京上元随运粮船来北方谋生,落脚在通州.先是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糖火烧\炸果子.后来在南街安家大院开了2间铺子,取名“大顺...[详细]

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

  • 历史上大栅栏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还有比较集中的娱乐场所和众多的民间花会活动。五斗斋高跷秧歌所指的“五斗斋”,原为大栅栏地区的一条街巷的名称,今在佘家胡同内。因该花会的创始人居住在五斗斋,故取名五斗斋高跷秧歌,沿用至今。 五斗斋高跷秧歌会原称“万寿无疆、随意乐善、太平歌唱秧歌老会”,起会于清...[详细]

雕漆技艺

  • 雕漆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详细]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的除夕,乾隆皇帝到通州微服私访,回宫途经前门大街时,人困马乏,腹中饥渴。但临近年关,各商铺已经打烊,惟有王记酒铺仍掌灯营业,乾隆便带着随从进店用餐,品得酒醇菜香,从而龙心大悦。在得知此店还没有正式的字号时,乾隆帝环顾四周后对店主说:“这个时候,京都只有你一家营业,如此...[详细]

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

  • 1925年,北海公园正式开放,几位清宫御膳房的师傅在公园北岸建起了小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专门仿照御膳房制作方法,经营风味菜肴及面点小吃。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由北岸迁至琼岛漪澜堂、道宁斋等一组乾隆年间古建筑群中。 清廷御膳制作技艺是满菜和汉菜相结合的精华。仿膳饭庄对清...[详细]

蛤蟆吐蜜

  • 豆陷烧饼又称-吐蜜,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吐蜜。 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详细]

桂馨斋

  • 北京桂馨斋酱园,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横西街50号,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南式酱园。桂馨斋酱园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北京市宣武区骡马市大街铁门胡同南口。 据传说,“桂馨斋”最初是一南方人开设的,后转让给沈姓经营。沈氏曾是“桂馨斋”的门徒,学得一手制作酱菜的技术。他接管“桂馨斋”后,坚...[详细]

果子干

  • 数九,旧日的北京一到这个季节市面上就见不到鲜果了,能调味解馋的不过是些冰糖葫芦、冻柿子,不像现在荔枝、西瓜、水蜜桃,南北鲜品琳琅满目,人们随时都可以大饱口福。果子干儿是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风味小吃,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详细]

海淀扑蝴蝶

  • “扑蝴蝶”就是清末起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后沙涧村一带流传至今的一个民间舞蹈项目。据史料记载,“扑蝴蝶”的项目最早出现在南宋江浙地区。传至北京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海淀扑蝴蝶源于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上的一支民间歌舞,此舞被后沙涧村一个叫李五的拉洋车人看到,后回村组织村民编排而成。从第...[详细]

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

  • 鸿宾楼是我国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开创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是天津主营清真风味的菜肴,1955年迁入北京。2008年,鸿宾楼全羊席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关“全羊席”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金代。“金人旧俗,凡宰羊但食其肉。贵人享重客。间兼皮以进,曰全羊。就...[详细]

黄坎“花钹大鼓”

  • 怀柔县黄坎村的“花钹大鼓”――舒展飘逸 怀柔县黄坎村的“花钹大鼓”,也称“花钹子”、“锅子”。据当地艺人介绍:黄坎村的“花钹大鼓”,是在两百年前由一位流落到此的山东人传授的。由于承传的原故,从舞蹈音乐的演奏方法上以至表演风格上就有了差异。首先从服饰上看,舞钹少年上穿黑剑衣、下穿红彩裤,较明显地...[详细]

煎灌肠

  • 灌肠这种小吃名不符实,北京的煎灌肠,实际没有肠衣,可是这个名称怎么传下来的呢据一位老“勤行”(厨子)说,当初是用猪小肠灌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后,外皮白色,肠心粉红,切片,用汤油(就是肉食加工厂的副产品,又叫浮油),上铛煎得外焦里嫩,佐以大蒜盐汁,其味道独特,无任何其它小吃可替代。后来发觉猪肠与淀...[详细]

京城奶酪

  • 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详细]

京华

  • 北京茶叶总公司是北京二商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北京二商旗下12个“中华老字号”之一。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企业”。 北京茶叶总公司始建于1950年,时名中国茶叶公司北京营业处。1951年建北京市茶叶加工厂,1956年国家开始公...[详细]

京西幡乐

  • 京西幡乐是门头沟西部山区传承了四百余年的民间吹打乐,是古幡会祭祀佛道儒时演奏的祭祀音乐。京西幡乐依托京西古幡会而产生。古乐曲主要由祭祀孔子的音乐组成。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现已发展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位于京西门头沟百花山脚下的千军台村和庄户村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五的古幡盛会至今已流...[详细]

口技

  •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且其中还有腹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详细]

来今雨轩

  • 来今雨轩历史点滴 纵观中山公园的历史,来今雨轩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占有特别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 这所建筑,参与和目睹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并留下了大量的佳话。 20年代,鲁迅曾经与文化名人在这里喝茶聚会; 1920年夏,周恩来在来今雨轩举办茶话会招待...[详细]

老北京茶汤

  •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