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大肉姜

  • 天等的大肉姜别具一格,被评为广西的名优产品。它具有块大肉厚、皮薄质嫩、纤维少、汁多脆爽、香中带辣等特点,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大肉姜的加工方法有很多,可制成姜干、姜粉、姜汁、姜酒、糖渍姜片、姜丝米花茶等。  天等大肉姜是广西名优的传统产品之一,姜块肥大,肉质细嫩、品味香辣而在区内外享有较...[详细]

天等指天椒

  • 天等指天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天等指天椒种植已有达30年的种植历史,历特有的土质和气候条件,椒果个小朝天,肉厚、色泽鲜红,辣味塥,醇香浓郁,品质独特,1983年被国家外经贸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天等成为广西唯一指定的指天椒产品出口基地,年出口量500...[详细]

吉劳

  • 吉劳 吉劳(又称集劳或吉烙) 几乎每个天等人都知道这种天等本地的小吃,虽然在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食品但经对没有天等这样家喻户晓。用面粉 水和成稀糊状,然后先用专用的圆花边吉劳模具盛上薄薄一层面糊,再放一层韭菜馅或酸菜馅或是一些荤菜(只要想吃什么馅都可以放),在放好馅料后再将涂一层...[详细]

猫豆

  • 猫豆 天等猫豆是天等传统的土特农产品。目前天等县年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年产量1.4万吨,收获季节为10~12月份。(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天等茴油

  • 茴油 天等茴油产于天等“四城岭”、“九九岭”的八角茴油,茴油度数高、品质优,早在建国前就一直驰名中外。(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把荷鱼丸

  •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把荷鱼丸选用垌列河的鲤鱼为原料,刮去鳞片,剖腹去内脏,去鱼头,挑去鱼刺,然后把鱼肉切成薄片,先用刀背将鱼肉捣软,最后放入石臼里,用木棰舂成肉泥。舂肉是做...[详细]

猪肠糕

  • 猪肠糕是广西崇左天等县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由于它味香可口,多吃不腻,且很耐饱,因而深受天等人的喜爱。 猪肠糕有两种吃法:一是把煮熟的猪肠糕剪成一小节一小节放在碗里,用手抓着吃或用筷子夹着吃;二是将煮熟的猪肠糕整条放到锅里煎,煎到肠皮光滑油亮时就捞上来剪成小节吃。如果想吃辣的、酸的、咸的、甜...[详细]

天等苦丁茶

  • 天等苦丁茶于2000年荣获国际名茶金奖。2003年,天等被评定为“中国苦丁茶基地”。目前,天等县苦丁茶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产鲜茶450多吨。 苦丁茶是天等原生茶种之一。天等人工种植苦丁茶的历史已近二百年,始于清代中晚期。 苦丁茶是一种传统的纯天然保健饮料佳品,含有苦丁皂甙、氨基酸、维...[详细]

百灵节

  • 百灵节是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相传是为纪念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青年勇士百灵而举行。是日,青年男女欢广西天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青年男女欢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聚在百灵泉边,祭祀百灵,行歌互达,尽兴娱乐。(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打榔舞

  • “打榔舞”是广西天等县的一种壮族舞蹈,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世已经有1391年的历史,是居住在天等地区的壮族先民在唐代武德年间至北宋靖康年间为酬谢天公地神赐予的福泽,并祝愿年年风调雨顺,岁岁国泰民安所创造的用于酬神、还愿、祭祀、娱乐等活动的民间舞。 其舞以打“榔...[详细]

龙垌

  • 在天等西南部乡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壮族民间节日——“龙垌”。 “龙垌”是方言土语。“龙”是“下”、“下去”、“出去”、“去”、“到”的意思;“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较宽阔的田地,二是指行政区划地名——一般专指当地人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中心。“龙垌”表示“去”到“垌”...[详细]

天等县壮族习俗

  • (一)食、衣、住 饮食 食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次为薯芋蔬菜、肉类。清朝至民国,群众平时吃稀饭加蔬菜,节日才能吃米饭及肉类。玉米粥煮法:用石磨把玉米粒磨成粉,待锅里水开,再用竹筛把玉米粉筛下锅,用一条丫状的树枝搅成糊状。常吃肉类的只有少数地主、官僚及商人,贫寒人家用两三钱肥肉擦锅炒菜。吃盐难...[详细]

向都霜降歌节

  • 向都霜降歌节的由来 “霜降歌节自古有,为忆长奶奇功勋。故事如歌年年记,哥妹再唱一百年。”深秋时节,在天等县向都镇霜降歌节上听到这首悠远回旋的歌,更听到许多山歌手用歌声追忆一个逝去的壮民族女英雄——长奶夫人,以及她率领民众抵御外敌、抗击朝廷镇压的不朽功绩。 长奶夫人是谁?她与霜降歌节有何...[详细]

壮族“拜囊海”

  • 壮族“拜囊海”可追溯到900年前,是壮族极其古老的民间歌舞节目。拜囊海节目已通过自治区“非遗”认定,现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整个崇左市唯一申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它与广西靖西、那坡、德保一带流行的“嗝囊海(请囊海)”的节日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囊”即娘,“海”即月亮,“囊海”是壮...[详细]

壮族霜降节

  • 壮族霜降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霜降节是指每年农历九月,既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那”、“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人们也趁农闲的机会交朋结友、走亲串戚、对歌看戏,同时在节庆期间卖农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具,为第二年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