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口蚬

  • 在普通人的潜意识里,炒过的蚬一定是开口的,不开口的一定是死蚬无疑。然而,均安人炒出的蚬却是密口的,食时也更清甜,更原汁原味。 大约二十年前,星槎乡住在海边的一班村民有日闲聊,天南地北中竟扯到了如何炒蚬才不开口的话题。他们每人都拿着几个蚬来细细端详,最后有个叫亚鹏的发现,每个蚬的底部都好像有...[详细]

八音锣鼓柜

  • 八音锣鼓柜属器乐,是八音锣鼓的一种。八音锣鼓有演奏吹打乐、唱八音、锣鼓柜演奏三种形式,明末清初由西秦戏清唱班演化而来,广泛流传于广东省粤语地区,遍布佛山全市。锣鼓柜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大小唢呐模仿生旦唱腔,演奏成套戏曲,兼奏戏曲牌子;二是必有一个装饰华丽,用来放置打击乐器的木柜,便于巡游表演。据有...[详细]

陈村花卉习俗

  • 陈村历史上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并有“岭南花卉第一镇”的称誉。早在汉代,陈村的花果已进贡入京,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花卉之乡”。 明代以前,顺德花卉种植已发展为商品性生产。明代中叶进入兴盛时期。明清两代,陈村一带园圃密集,栽培技术相当高,“广州场师以陈村人为最。”并将花卉分销到各地,“近者...[详细]

大良炒鲜奶

  • 大良炒鲜奶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的特产。大良炒鲜奶主要由鲜奶、鸡蛋清和淀粉等精致而成,口味独特。色泽洁白、配料艳丽、悠悠奶香、食之嫩滑、味道鲜美、岭南一绝。 大良炒鲜奶首创于顺德县大良镇,故名。大良附近多土阜山丘,岗草茂盛,所养的本地水牛,产奶虽少,但质量高,水分少,油脂大,特别香浓...[详细]

光华人龙舞

  • 光华人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龙,是由人组成的龙,是传统的广场舞蹈。顺德杏坛镇光华村人龙舞,由数十人至一百多人组成人龙,龙长数十米。人龙分为龙趸(龙的底部)和龙身(龙面)两部份。饰龙趸者,以肩部和腰部承托“龙身”;饰龙身的演员骑坐后仰躺在龙趸上,双手挥动红色绸带作“龙爪”。其中龙...[详细]

龙舟歌

  • 龙舟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舟歌在民间又称“唱龙舟”或简称“龙舟”,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为一名原籍顺德龙江的破落子弟所创。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锣或小鼓作间歇伴奏吟唱,声腔短促,高昂跌宕,诙谐有趣,富有宣泄效果。唱词以七言...[详细]

顺德红米酒

  • 顺德红米酒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德红米酒选用大米与小量赤米一起精心酿造而成,成品酒是突显米香为主、偏于清淡可口的白酒,酒体较丰满、甘滑、圆润。 宋代岭南地区因“地远”,有“烟瘴”,且瘴毒对民众危害甚大,故宋官方对岭南实行优惠政策,允许民间酿酒,从而导致岭南酿酒成风。另岭南地区盛...[详细]

香云纱染整技艺

  • 香云纱染整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德香云纱原名响云纱,俗称茛纱绸,是闻名海内外的特色真丝衣服面料。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的佛山市顺德区,植桑养蚕缫丝历史悠久,清中叶以后,随着广州对外通商频繁,顺德缫丝业蓬勃发展,至民国初年,香云纱应运而生,并以与众不同的品质迅速风行,远销欧、美、...[详细]

陈村粉制作技艺

  • 陈村粉制作技艺为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村粉的制作,可追溯至民国年间的顺德陈村人黄但。黄但曾在多间粥粉店帮工学艺,后在南海西樵官山落脚,在陈村人李姓老板的粥粉店做工蒸河粉。约在1927年,黄但带着一门制粉手艺,回到陈村,因制粉精良而称著,又因“但”与“旦”一字音形相近,陈村人都习惯称黄但...[详细]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

  • 清末民国,顺德时和年丰之际,大良鱼灯会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 大良鱼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仿真度高。像真度高低与否,直接体现艺人技艺的高低,精湛艺人制作的鱼灯,骨架大小、鱼鳞颜色恍如真鱼,清代诗人评论鱼灯时,曾多次强调灯形的逼真:“行过溪桥光照水...[详细]

观音信俗

  • 观音是顺德人广泛信仰的神灵,自宋代起便有容桂观音堂、龙江紫云阁,之后,祀奉观音的庙宇在顺德各地兴起,信众良多。 传说正月廿六日是观音一年查点钱库一次的日子,子时会大开金库贷款助民,信众“借库”、“还库”,可求财运畅通。观音信俗是指当日信众到观音庙虔诚祈祷,并举办生菜会、烧大炮等一系列民俗活...[详细]

均安关帝出游

  • 均安关帝出游是指每年农历九月初四至十二日,均安信众迎关帝、侯王神銮,巡游原江尾洲十三乡(现均安镇镇境,昔日横跨顺德的江尾堡、鼎新堡、福岸堡、云步堡、白藤堡等五个乡堡。出游所覆盖的十三个乡,都在西江尾段的磨刀沙上,故民间统称为江尾洲十三乡),以求消灾赐福的民俗活动。 传说现均安镇境一带的关帝...[详细]

礼饼制作技艺

  • 礼饼制作技艺为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礼饼制作技艺是用面粉、猪油、花生等原料,经开皮、包馅、烘焙等一系列传统工序制作礼饼的美食制作技艺。礼饼又称嫁女饼在顺德具有特殊意义,是婚嫁时行“纳征”礼的必备礼品。履行“三书六礼”的“纳征”之礼时,男方需奉送礼金、芝麻、茶叶、冰糖、蜜枣等礼品,其中礼饼...[详细]

龙潭龙母诞

  • 龙潭龙母诞是指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初九,以杏坛龙潭龙母庙为核心的龙母信仰活动。龙母信仰在龙潭的繁衍,可追溯至南宋咸淳年间。宋咸淳元年(1265)即已建成龙母庙,明清年间重修、重建活动不绝,明嘉靖年间、乾隆四十四年(1779)、道光五年(1825)、光绪二十四年(1898)均有重修,龙母信仰经宋...[详细]

龙眼点睛民俗

  • 龙眼点睛民俗又称龙头祭,是指农历五月初三,顺德大良、容桂、勒流、杏坛、伦教,南海西樵、中山等地的龙舟,汇聚在勒流龙眼村南约坊汉太尉相公庙,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点睛。点睛后的龙舟不再是盲龙,生猛而充满灵气。 龙眼村古称龙渚,四面环水,村民“举步登舟”,具赛龙的传统,人们也赴龙渚太尉庙为龙...[详细]

伦教糕制作技艺

  • 伦教糕制作技艺为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晶莹雪白、爽口清甜的伦教糕,有“玉洁冰清品自高,甜滑爽韧领- ”的美誉。 伦教糕之名,在清代即已在顺德和广州流传。咸丰版《顺德县志》载:伦教的蒸糕驰名远近,前明士夫每不远百里,泊舟就之。伦教华丰圩桥旁,有一家制作糕点的著名店铺,因店铺旁的河底有...[详细]

双皮奶制作技艺

  • 双皮奶制作技艺为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洁若凝脂的双皮奶,上层奶皮甘香浓郁,下层奶皮滋润可口,其色、香、味可用“甘香酥滑奶双皮,玉液凝脂润雪肌”来形容。 双皮奶最迟创于清末民国年间,据说由大良迎恩市其记奶品店创制。后来双皮奶制作的店家董孝华在大良华盖路开设民信牛奶店,并将技艺传予董兆...[详细]

顺德洪拳

  • 洪拳是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界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洪拳在广东流传甚广,在顺德,洪拳的传承可追溯至清代,传承有序、谱系清晰。 洪拳手法丰富、技击性强、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洪拳将“桥”、“力”、“马”作为拳术的基础,...[详细]

顺德广绣

  • 广绣与潮绣合称粤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而顺德广绣是广绣工艺水平的重要代表。 顺德广绣,在清初便已有一定水平。清康熙年间顺德龙山的左氏,刺绣精妙,望之如绘画。乾隆至道光年间的“一口通商”政策,更刺激了顺德广绣的生产与出口。咸丰年间,顺德广绣已有固定祭祀活动,于八月廿五日祭祀日娘(古时顺德大...[详细]

顺德烹调技艺

  • 顺德烹调技艺为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顺德菜是烹调方式有二十多种,主要有炒、蒸、煎、焖、炸、煲、炖等,有“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记述和俗语。河塘鲜、奶制品烹制和凤城(大良)小炒是顺德烹调技艺的三大系列。 其最大的特色是地道本色,选料鲜活,讲究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