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宝诞祭典

  • 天后宝诞祭典为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后宫天后宝诞是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沙栏吓村自清朝承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沙栏吓村与香港新界的六个村的先民,是清代康熙年初分别从粤、赣、闽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均信奉妈祖(天后),并于乾隆、嘉庆年间,联合建起沙栏吓天后宫,自始香火不断,尤其是 每年一度...[详细]

盐田山歌

  • 盐田山歌为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 建国初至60年代,民歌在当地还相当流行,各村男女老少都...[详细]

大鹏打米饼

  • 大鹏米饼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主要流行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所城及其所在的大鹏街道等周边地区。 大鹏打米饼自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逐渐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一直传承不衰。特别是经过赖氏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制作技艺有了显著提高,使其成为大鹏所城的名特食品。后来又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九龙海战相联系,赋予其...[详细]

大鹏濑粉仔

  • 大鹏濑粉仔主要流行于大鹏半岛及周边区域,尤其以大鹏所城为代表。大鹏所城建于明代初年,当时军士多来自南方各省,比较喜爱吃米粉,但是因为军营条件有限,人们因陋就简,将大米浸泡后,用石臼舂成粉,再以生熟粉混合,加凉水调成浆,直接盛入椰壳中,在椰壳下面钻一个2厘米左右的圆孔,手执椰壳不停地摇晃、抖动,米粉浆...[详细]

大鹏凉帽

  • 大鹏所城屯田面积达上万亩。军士每年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劳作,军人家属更是以农耕为主业。大鹏半岛气候炎热,凉帽为常年必备的劳动保护用品。 大鹏凉帽最初编制很简单。大家去山上砍来竹子,破成竹片,编成圆盘状的竹笠,穿上绳子就成了。但这里海风大,竹笠常被吹掉。人们又在竹笠中心编一个5寸左右的圆孔,戴在头顶...[详细]

东山渔歌

  • 东山渔歌历史悠久,具体起源时间已难考证。解放前,渔民地位低下,被视为“贱民”,又称为“疍民”,严禁上岸定居,长年累月生活在船上。生活单调、枯燥,更谈不上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唱歌,成为渔民们的重要文化生活。他们用歌声来抒发他们对大海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东山渔...[详细]

东渔村天后祭

  • 深圳地区因地处沿海,居民多与渔业生产关系密切。清嘉庆二十五年所编《新安县志•舆地略•风俗》载:“邑地滨海,民多以业渔为生。”其中大部分是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但大鹏、南澳等地专业渔民较集中,特别南澳更是深圳历来著名的渔港。 地处南澳的东渔村全体村民皆为渔民。解放前,渔民地位低下,被视为“贱民”...[详细]

南澳舞草龙

  • 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是南澳渔民过年中最为热闹的一种民俗活动,这项活动在清朝时已经很盛行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南澳“舞草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习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舞草龙”是深圳渔民文化的精髓之一,它集中体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