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珠田蚊鱼

  •    “鱼珠”是指黄埔境内的珠江中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由白垩纪红色砂岩和砾岩构成,与海印石、海珠石是同一性质。清代,这块石块处于珠江中,四面环水,随着水涨水落而时隐时现,因为日夜被波涛冲刷,以致圆净如珠,俗称“鱼珠石”,简称就是鱼珠。     珠江里生长着一种田蚊鱼,据说,田蚊鱼见了这颗又大又...[详细]

黄埔炒蛋

  • 黄埔炒蛋属于粤菜中的广州菜,特点是鲜嫩香滑,因制法源于广州黄埔,故名。价廉物美的传统名菜,据说出自黄埔船民之手。这道菜既不是炒滑蛋也不是煎蛋,状如一块金黄的布,用料简单,但制作也很讲究。先将鸡蛋打入容器内,加适量精盐、味精、猪油搅成蛋浆,然后将镬烧猛,下猪油将镬搪过,边倒蛋浆下镬边铲动,使成布状...[详细]

龙头山水豆腐花

  •     龙头山位于黄埔区南海神庙之北,这里山环水绕,东北有樟山、观音山;西北有石狮岭;南有飞龙岭、坑尾岗、百孔岗、园顶岗;百谷溪经此潺潺分流而出,每当暮春时节,山花吐艳,草长莺飞。近观远望,春山如笑,山光水色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婉啭分流开燕尾,嶙峋怪石现龙头。” 山上有一泓清冽的山坑水日夜不息...[详细]

满坛香

  • 满坛香这道菜式是从潮菜“佛跳墙”演化而来,是将鸡、鹅、鸭、鱼肚、鱼唇、冬菇及其它海味等十数种原料分别煮好,然后集于一坛加入绍酒煲煮而成。其浓郁芬芳,营养滋补,最宜于冬令进食。...[详细]

瓦锅花雕鸡

  • “瓦锅花雕鸡”过去是用花雕酒烹制,斩件用碟盛上台,师傅改用瓦锅盛载,将花雕酒倒入瓦罐内煎,香气四溢,肉鲜嫩滑,具有特殊芳香,成为顾客非常喜爱的一道名菜。...[详细]

波罗诞

  • 波罗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波罗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风俗,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会期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十三日为正诞。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里的民众都前来“游波罗”,包括水上、陆上地区都热闹非凡,...[详细]

波罗粽制作技艺

  • 波罗粽制作技艺 波罗粽是黄埔区南海神庙周边农村为庆祝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波罗诞而制作的独特美食,流行于参与波罗诞会景的十五乡,以南海神庙所在庙头村的波罗粽最为著名。波罗粽的独特之处在粽叶和蒸煮两方面。其粽叶特选蕉叶,每年7月后,村民就开始采集蕉叶回家,先用开水煮泡,杀青、去除苦味,然后晾干,保...[详细]

从化水族舞

  • 从化水族舞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化水族舞是从化市温泉镇草塘社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草塘社多处地方辟有水塘,农民形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自发组织队伍表演以鱼虾蟹蚌为主体的水族舞。水族舞色彩丰富,形式多样,以往常被邻村相邀作祈求喜庆吉利、福运到来的活动,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常...[详细]

金花娘娘的传说

  •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金花娘娘是广府人传说中的生育女神,缘起于广州,普及全省各地,以珠三角一带为最。金花是岭南本土的神。广东地处岭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化上长期受中原地区影响。唐宋以来,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也受到中东及西方的文化影响,因而,广东的宗教文化...[详细]

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

  • 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是伴随萝岗香雪的盛名而流传开的。早在明代中后期,萝岗香雪便已声名鹊起,可以推测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已流传了数百年。萝峰山上玉岩书院有不少与萝岗香雪有关的文物古迹,如:玉岩殿的一副清代对联:“泉石清幽,地僻千年,一洞烟霞堪入画;峰...[详细]

舞春牛

  • 舞春牛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牛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工具,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自古有立春之日送勾芒土牛之俗。《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七中详细的记载了清代皇家迎春之礼。旧历上也多印有芒神春牛图。立春之前一日,有司筑泥造芒神、土牛,涂之以丹青,堆之以春山;立春之...[详细]

玉岩诞

  • 玉岩诞祭拜的是萝岗钟姓始祖钟玉岩,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祖先崇拜,举办的地点在“玉喦书院”,祭祀活动有文会、水果比赛等,这些本来与祭拜祖先没有联系,但在玉岩诞中却是主要的祭拜内容,几百年来,逐渐演变为颇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会活动期间,钟姓子孙在吟诗作对相互切磋之中,缅怀先人的高风亮节,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