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铁锅

  • 湖南出产的铁锅,在国内素有“南锅”之称。其中,又以益阳铁锅首屈一指。 益阳铁锅制造业始于明代以前,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明末清初,安化宁子彬的曾祖父生在安化、益阳各开设4家锅厂,炉48座,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益阳三里桥“立生”锅厂有8座炉子,140多名雇工。清道光年间,益阳...[详细]

益阳竹艺品

益阳纸伞

  • 传说益阳纸伞来源于鲁班的妹妹鲁云,产于益阳,融合彩画、油画、双层花等多种技艺,花、鱼、虫、鸟、飞禽走兽跃于伞面,传神逼真、轻巧玲珑,既可防雨、防晒,又是难得的艺术佳品。...[详细]

美味酥糖

  • 美味酥糖,每袋内装芝麻、花生、豆蓉、桂花四种酥糖,规格一致,每袋重量为425克,层次分明,气味香甜,营养丰富,独具风格。...[详细]

兰溪牛杂烩

  • 兰溪牛杂烩  兰溪是益阳的米粮仓,水乡的小牛市。每年秋收之后,农民将一头头退役耕牛,赶到镇上屠宰交易,上等牛肉运往城市销售,牛的内脏大都留下来加工自食。长年的加工实践,使兰溪人练就了一手烹调加工牛内脏的好手艺。牛的肠肚心肺,牛鞭蹄筋,不同部位的原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炒、煮、炖、焖,牛杂大烩...[详细]

志溪春绿

  • 志溪春绿 “志溪春绿”系列绿茶是由益阳市泥江口镇荷叶塘茶厂研制生产的天然绿色茶叶,是全国“双新”会名茶评比“中茶杯”得主,曾多次获省部级奖项。著名茶叶专家陈兴炎教授赞其特点曰:形美汤绿,香高味醇,色翠俏美,茶叶新秀。 生产“志溪春绿”的荷叶塘茶厂为青山绿水所环绕,有由“富顶大豪”等优...[详细]

老姜鸡

  • 【菜名】 老姜鸡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肉质细嫩,姜香浓郁。 【原料】 原料:鸡腿500克,木耳10克,盐6克,胡椒粉 2克,味精2克,姜片20克,油,香油。水淀粉,鸡汤各适量。 【制作过程】 (1)鸡腿剁成块,用开水焯好。(2)起锅放底油,投入鸡块煸炒,放木耳,调料,鸡汤微火焖15分钟...[详细]

腐乳冬笋

  • 腐乳冬笋 【菜名】 腐乳冬笋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脆爽适口,腐乳香味浓郁。 【原料】 冬笋 200克,腐乳汁 10克,味精 2克,盐 2克,油少许。 【制作过程】 冬笋切片,起锅放少量油烧热,倒入腐乳汁,投入冬笋,加调料翻炒,淋明油出锅即成。 ...[详细]

虾米辣椒糊

  • 虾米辣椒糊 虾米辣椒糊,是赫山湖乡农民喜爱的一道家常风味菜,酸、甜、鲜、辣、香、色齐备,吃起来格外鲜美爽口,开胃增食。 赫山农家以辣椒糊作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在秋冬和青菜淡季吃的一种方便风味菜。其原料是用三分之二的粳米伴三分之一的糯米,用石磨磨成米粉,或用粉碎机碎成米粉。然后一斤米...[详细]

蝴蝶飘过河

  • 蝴蝶飘过河  蝴蝶飘过河,是益阳赫山湖乡人民一道风味独特,专门用来招待亲朋贵客的美味佳肴。 这道菜是用洞庭湖区特有的才鱼制做成的。制作的方法是:先将一公斤左右的才鱼,砍头去尾,剖腹刨鳞,抽筋去刺,切成薄薄的、形似蝴蝶状的才鱼片。然后把鱼头鱼尾洗净熬出原汁鱼汤,加进猪油、精盐、姜丝、辣...[详细]

郭老倌刮凉粉

  • 郭老倌刮凉粉 刮凉粉,是益阳街头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它用蚕豆粉加工而成,是人们在夏日里最喜欢吃的一种清凉风味食品。 郭老倌的刮凉粉加工有讲究,要选用优质蚕豆磨浆,先用凉开水,将又白又细的砣粉化开,调成糊状,然后将滚开水倒入装糊的瓦钵中搅拌,拌得越匀越熟越好,干稀要适度,调拌成藕粉似的...[详细]

郭老倌白粒丸

  • 郭老倌白粒丸 白粒丸,是用大米磨浆搅糊,制作成的圆粒形米豆腐,它原本是益阳街头一种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吃。八十年代初,经过郭老倌的精心研究制作,成了益阳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牌风味小吃。 郭老倌制作白粒丸,用料十分讲究,他不用含杂质的碎米磨浆,而选用优质整粒白米为原料。煮浆搅糊,干稀适度,...[详细]

兰溪山歌

  • 兰溪山歌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溪山歌,原是劳动的号子,既反映劳动生活,又有打情骂俏的爱情故事。清代枫林桥建成后,五月初五和十五定期在桥驳岸对唱山歌,其曲牌有60多种,分高、平、低腔,板式、唱法众多,群众自编自唱。1956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反映枫林桥民俗风情的山歌《绿鸟姐绿...[详细]

明油纸伞

  • 明油纸伞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油纸伞,是历代益阳县的传统名优产品,曾与小郁竹器一道进贡京城,历史悠久,享誉盛名。纸伞取材于本地漫生遍野的楠竹、松木、桑树皮,用桐油浸泡伞面,经过七十道工序而制成。桐油即就是“明油”,故称之为“明油纸伞”。明油纸伞至今热销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地区。...[详细]

双桡龙舟

  • 双桡龙舟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双桡龙舟,起源于湖湘人民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一种文艺表演和竞渡兼备的水上体育项目。龙舟是两层人划桨,坐着划的叫坐桡,站着划的叫插桡,还有吹唢呐的、击鼓鸣锣的、放铳的、掌舵的,一艘双桡龙舟少则几十人,多的可容纳140余人。1996年在汩罗举行的国际龙舟表演赛中...[详细]

益阳大鼓

  • 益阳大鼓是出现于明末清初的一种新兴鼓书样式,它是汇集当地的山歌、孝歌等民间音乐演变而成的一门新的演唱艺术。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当时的新城地区的说唱艺术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一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演唱艺术形式。 益阳大鼓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0世纪30年代,这种遗留...[详细]

益阳花鼓戏

  • 益阳花鼓戏,俗称益路花鼓,历史悠久,影响很大。每年举办花鼓戏汇演成了展示益阳花鼓文化的名片。在传统文化日益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益阳花鼓戏仍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它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深受家乡百姓欢迎。不论红白喜事,都喜欢请剧团唱戏。年节农闲、宗祠结社、开业庆典都要请上几...[详细]

益阳虾子起拱

  • 益阳虾子起拱,又称“耍虾子”,属民间传统体育与竞技项目,史称“舞虾”。史料记载,舞虾约起源于汉代。魏人孟康所注《汉书·礼乐志》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古以“师”代“狮”。)史料见董锡玖、王克芬著《唐代舞蹈》“太平乐”部分。益阳虾子起拱,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耍虾子”,是否起自汉代或魏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