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皮影戏

  • 沙洋皮影戏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洋皮影戏是指流行于沙洋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傀儡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兴于汉而源于楚,经历了2000多年的演变与传承。据《荆门市志》辑录,清末时沙洋民间皮影戏就多达230多个剧目,历代艺人留下的传统剧目多达2000多个。沙洋皮影戏核心区域在毛李镇、高阳镇...[详细]

沙洋奢香玉簪

  • 奢香玉簪原名叫油炸犀牛角,是以瘦猪肉为主料,配白壳辣椒等辅料炸制而成的。因其形似玉簪,里嫩外酥,香辣可口而得名。相传明代时期,沙洋地方官曾以此菜招待过明朝皇帝派来招降的使者。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认为沙洋人在食物中放进了毒药,企图毒死他,致...[详细]

沙洋十番锣鼓

  • 沙洋十番锣鼓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洋十番锣鼓,民间俗称“十班家什”,其历史渊源尚无法考证,只能暂且追溯到明代流传于无锡、宜兴一带的十番锣鼓。据沙洋县91岁的民间艺人朱祖洪推算朱氏家族7代传承谱系,沙洋十番锣鼓最晚在清中期已在沙洋广泛流传。 沙洋十番锣鼓乐班以鼓、锣、钹、勾锣和...[详细]

沙洋太师饼

  •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绍熙二年(公元1191),出知荆门军(辖原今沙洋、东宝、掇刀、当阳等地),政绩显著,社会风气良好。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 相传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朝中有一太师特别器重他,因此陆夫子...[详细]

沙洋小籽花生

  • 【沙洋小籽花生】产于沙洋县沙洋、马良、李市镇和汉水东岸罗汉寺一带。该花生与众不同,壳薄、荚小、米大,颗粒均匀饱满,曾在全国首届农展会上获得好评,被冠以“沙洋花生”之名。“沙洋花生”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生食有化痰生津、降血压之功效,熟食,炒、炸、煮皆适,同时还是油料作物和各色点心糖果的配料。新中国...[详细]

天壤大米

  • 天壤大米由湖北巨星粮油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系2002年11月由沙洋县政府、后港镇政府招商引资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张列平。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粮油收购、加工和销售、油脂产品进口贸易等业务。公司在岗员工126人,其中管理及销售人员16人,技术人员22人,生产人员82人。 公司...[详细]

瓦罐蹄花

  • 【瓦罐蹄花】瓦罐菜是用陶器瓦罐烹煮而成。这种陶器炊具最适宜煨炖之类的烹调。沙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瓦罐、砂锅。农忙时,清早下田前将肉食、骨头之类的原料,下到瓦罐里兑好水,盖上盖放置在柴灶门口的灰坑里,围之以余火,待下田回来,喷香扑鼻的“肴头”一取即得。特别是在寒冬腊月,农家利用柴蔸木炭取暖,在火堆...[详细]

洗九宴

  • 从前,人们生了小孩,要办“洗九宴”,“洗九宴”意即孩子出生第九天,要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全身洗浴,又取其谐音“喜酒”之意,故名。“洗九宴”前,娘家要“送祝米”,这些都是沙洋传统的老习俗。“送祝米”一般在“洗九”进行。日子确定后,婴儿的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等就要花一笔钱“送祝米”。客套话是...[详细]

雄峰米

  • 沙洋县官当雄峰米厂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民营独资企业,位于湖北省沙洋县的汉宜公路线上,交通便利,原料资源丰富,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本厂日产大米100吨,年经营量30000吨,拥有原料仓、成品仓、器材仓,仓容量800万公斤,经营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公司现有总资产580.3万元...[详细]

油馍尖

  • 【油馍尖】 面粉加适量盐、明矾和水调和,用手按成片后切成条形,置沸油中炸黄即可,味外焦内软,论斤出售,广泛流传于汉江各码头。...[详细]

状元席

  • 沙洋从前把新郎称为“状元”,所以结婚这天新郎吃的这顿午饭叫“状元席”。 结婚这天,非常热闹,也很讲究。宰猪,请喇叭迎客,门上贴大红双喜字。席前,新郎要剃光头刮胡须,头戴瓜皮帽子,衣着也是里里外外全是新的。中午的时候,堂屋正中,摆方桌,板凳。礼宾先生把新郎请来,在桌子正中坐着,还有帮新郎料理事务...[详细]

猪油饼子

  • 【猪油饼子】 用发酵的面揉成团,以猪肠油和葱花拌匀揉入面团,制成圆饼,用鏊锅或烤箱烤黄烤熟。味香软,传统鏊锅鏊制味道更佳。...[详细]

坐花轿

  • 从前,沙洋的姑娘出嫁都要坐花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人一生中只有出嫁到婆家这天为尊,因此坐花轿是她们最荣耀的日子。坐轿前要“开脸”,选两个年轻俊俏又有知识的媳妇,帮出嫁女用线扯净面部、后颈等处易见的汗毛,眉毛要扯成弯弯的月亮一般,并悄悄告知一些生理知识。开脸前称“毛丫头”,开脸后就呼“新姑娘”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