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 半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详细]

南阳油茶

  • 喝一口漂着嫩绿的葱花、焦黄的芝麻的咸香可口的油茶,仔细品味那细小的芝麻,那香就在舌尖,那味含的口中。慢慢咀嚼那碾成碎块、炒成焦黄的花生,齿香盈余……南阳油茶的魅力不知倾倒多少食客。旧时,南阳城里卖壶装油茶的小贩那“喝———油茶”粗声怪气的叫卖声,更是古城南阳饮食文化的一道风景。 南阳的油...[详细]

南阳玉器

  • 南阳玉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说南阳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阳人引以自豪的“镇市之宝”,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独山玉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亦称为独玉。南阳盆地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开采、雕刻、经营历史悠久,举国著称,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详细]

新野卤牛肉

  • 原料: 肉桂6克、丁香3克、八角6克、草果1个、素油50克、鸡汤1500毫升、盐20克、姜5克、葱10克、牛肉500克,料酒、蒜、茴香、花椒适量。 制作: 1、整块牛肉去杂洗净,切成锅能放下的大块。 2、烧开一锅水,将牛肉放入,再烧开片刻后捞出待用。 3、把锅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详细]

新野红薯

  • 红薯,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人们...[详细]

板面

  • 简介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由来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详细]

芝麻叶

  • 芝麻叶,即芝麻的叶子。 芝麻叶可以凉拌做菜,也可以烙饼,但更多的是替代现在的青菜,也可以制作芝麻叶面条。 现在芝麻叶已成为人们调节胃口的最佳食品,而且芝麻叶面条的吃法在不断地翻新:用葱花、辣椒、姜丝和作料炒了,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生羊肉加足作料爆后,也可做成芝麻叶面条吃;用高汤煨过撒上鸡精...[详细]

新野三国臊子

  • 南阳市新野县有一种饮誉海内外的地方风味食品--"三国臊子"(新野臊子).这一小小的地方名吃据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赢得古今消费者的喜爱。 史料 据史-载,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雄踞新野,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共图大业。军队既要行军打仗,朝此幕彼,居无定...[详细]

汉华酒

  • 汉华酒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汉华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入口爽净,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青睐。 据历史记载,东汉刘秀反莽起义,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撵,与新野美女阴丽华相遇,妍妍淑女阴丽华呈阴氏作坊佳酿宴刘秀,刘秀举杯惊艳,...[详细]

新野张飞板面

  • 新野板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新野张飞板面起源于清朝,由谁创制已不可考,其以用料精、制作细、食之味美、久吃不厌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能和郑州烩面、兰州拉面媲美的南阳地方主要面食之一。 在豫西南新野县,人们始终传承着一种作法独特的风味小吃-新野张飞板面。这种享誉中外的三国板面已有1800...[详细]

新野甘蓝

  • 新野甘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新野甘蓝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新野甘蓝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新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属汉水流域,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界于112º14'44"—1...[详细]

新野皮南肉牛

  • 新野皮南肉牛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特产。皮南肉牛是皮埃蒙特牛和南阳黄牛杂交改良的后代牛。皮毛细薄,皮质致密,富有弹性,是生产高档皮革的理想原料;肉质细嫩,色鲜味美,蛋白质和维生素A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1987年,新野县从意大利引 进素有“世界肉牛之父”之称的皮埃...[详细]

新野猴戏

  • 新野猴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明清时期,新野民间玩猴就已经较为流行。那时,玩猴者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而代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猴戏作为一种地方民间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