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剪纸

  • 乳山剪纸从民俗功用上分,大致有婚庆类、寿庆类、节庆类和丰庆类的。 婚庆类——主要是用于装点结婚的新房。这类剪纸多有“红双喜”“鸳鸯图”“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等,贴在新房的窗上、墙上、大挂镜上,在美观中增添喜庆氛围。 庆寿类——主要是为了给老人祝寿。用蒸好的“大长岁”“大寿桃”等面食...[详细]

乳山鹿角菜

  • 旧时因缺衣少食,物流不畅,沿海人往往以鱼代粮,以海藻为副食。食用的海藻五花八门,海蒿子、海麻线、海莴苣、海紫菜、羊奶子、冬毛菜、鹿角菜等海菜,变着花样吃。最后竟吃出了一道海边渔家很有特色的一道菜——猪头肉炖鹿角菜。此道菜口感绵软而爽滑,香儿不腻。因鹿角菜吸附性较强,猪头肉的油花全被吸到鹿角菜里,反过...[详细]

乳山木头鱼

  • 乳山木头鱼为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乳山木头鱼 乳山市海产品资源丰富。现在交通条件便捷,境内鱼贩,就在海岸边上,等着鲜鱼上岸,因此,一天之内,境内人家若想吃条鲜鱼,也是很容易的了。然而乳山大地上却广泛流传着木头鱼上桌招待客人的事,这也让人产生好奇。 鱼是吉祥物,鱼与余同音,寓意...[详细]

乳山秦米

  • 全国闻名遐迩的乳山秦米,即乳山市秦家庄出产的鹰爪虾米。海米有十几种,而秦米是脊尾白虾,俗名鹰爪虾加工而成。鹰爪虾米个头小,颜色淡黄,味道鲜美。秦米是鹰爪虾海米中的上品。晨起洗漱完毕,口中无杂味,含一粒秦米在口中津液随鲜味渐生,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秦米味道特别,鲜嫩可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详细]

乳山琴书

  • 乳山琴书为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乳山琴书 乳山琴书又称乳山大鼓,最初名“盲人调”,民间俗称“瞎子唱儿”,是由西河大鼓演化而来。这种艺术形式在乳山已有200多年历史,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原籍邹县的石元郎。乳山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唱词入乡随俗通俗易懂,演唱的剧目...[详细]

乳山小伏虾

  • 据一些民俗学家考证,虾类海产品经腌制后能够生吃的,全国唯有乳山的小伏虾。小伏虾属于磷虾族系,全世界海洋的深水区、浅水区都有它们的族亲。而为什么只有乳山小伏虾能够生吃呢?是产地特殊的原因。小伏虾与乳山的著名贡品秦米同在一个产地。在这个区域内生长的磷虾,才是正宗的小伏虾。小伏虾是磷虾家族中的小个头,长1...[详细]

乳山小秧歌

  • 小秧歌是乳山境内的民俗整理者为对应大秧歌一词而设定的。把过去叫杂耍的一些民间娱乐项目,一部分归类到小秧歌范畴中,一部分归类到杂技中去。 秧歌起源时间上,民间有“周朝秧歌唐朝戏”的说法,但从上古神话等典籍中看,秧歌起源显然早于周朝;起源事因上,源于劳动这是无可争议的。古人用字相当较真,秧歌就...[详细]

乳山镂绣

  • 乳山镂绣为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 乳山镂绣,又名扎目,俗称“棉麻布扣眼绣花”,被国外用户誉为“抽纱灵魂”和“花边之冠”。镂绣产品以白色、本色、原白色为主,图案和针法呈欧式纹样,简洁大方,色彩淡雅,整体效果高贵大方。镂绣产品主要有床罩、台布、被套、盘垫、窗帘等各种家居用品,产品自始至今全部出...[详细]

乳山秧歌剧

  • 乳山秧歌剧 多数人认为,秧歌剧起于明、盛于清,乃中国戏曲兴盛期的产物。人们喜欢戏曲,也喜欢秧歌,有人就将这两种艺术“嫁接”起来了。搭台唱戏,一是受场地等物质条件限制,二是演员与观众距离相对远。平地演出,则没有这些问题。只是围观时, 的观众看不到。但有办法,演员踏着高跷就可“出人头地”而“众望所...[详细]

乳山羊肉锅

  • 羊肉锅——先用羊骨架、羊杂碎加上一定比例的香菜、葱、胡椒、味精、醋、盐等调料熬制“老汤”,再投放羊肉而成的羊肉汤,乳山人习称之为羊肉锅。味道清淡、鲜美,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其制作程序也不复杂,关键在于熬煮老汤的火候控制、调料使用比例、羊肉投放时间等。如果掌握不住分寸,做出的味道将大打折扣。境内冯家镇...[详细]

乳山渔民号子

  • 乳山渔民号子 喊号子,各地多称为唱号。领唱的叫领号,是劳动的指挥者;和唱的称为接号,是劳动的参与者。劳动号子有小号大号之分,渔民号子大号居多,小号也有。大号有抬船号、拉船号、装网号、拾锚号、摇橹号、追鱼号、上网号、装舱号、拉绳号等;小号有系浮号、溜网号、捞鱼号等。如推船号:“一二一呀,力要齐呀...[详细]

乳山蒸面兔

  • 乳山传说六月六是兔子生日,家家户户要都蒸面兔,给兔子庆贺生日,在全国仅此乳山一个县域。对六月六蒸兔子起源,有这样几种说法: 一是给兔子过生日。为了讨好兔子,请它们少啃庄稼。考究兔子生日一说,可能是古语的误传。黍稌泛指禾本农作物,这些作物多在六月结粒成熟,所以古人有“稌生日”之说,后来误传为兔生...[详细]

苫匠和捻匠

  • 苫匠是“封顶”的,捻匠是“保底”的。从前的渔村,这两门手艺,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旧时农村茅草房多,过个20左右年,房草腐脱变薄了,就得重苫。苫房的头一天,房主要铡草,用铡刀把成捆的草根铡齐;要泡草,用水把草浸湿后,摞成堆,使草慢慢软化。苫房是个“一天活计”,必须在一天内干完。苫匠来时,急急忙忙...[详细]

手扒大虾

  • 手扒大虾——将整尾大虾洗净,不加任何佐料,用淡盐水煮熟后,手扒虾皮即可食之,故称手扒大虾。这种只加少许盐,不加任何佐料的做法,能够很好地保持对虾的原始风味。(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熟地瓜干

  • 熟地瓜干——是当地人用于自食或者馈赠远方亲朋的地方食品。选含糖量高的鲜甘薯贮放一段时间,待其充分糖化后,下锅蒸熟。出锅后放12小时待其凉固去皮后,用刀切成长条形,晾至半干,再进缸中捂半月左右,待地瓜干表面泛起一层薄薄的“白霜”后,即可食用。食之柔软甘甜,宛如饴糖。(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糖衣花生仁

  • 糖衣花生仁——为当地一种零食小吃。具有脆酥、香而甜的特点。选当年的新鲜花生仁,上锅炒熟,同时将白糖上锅熬成半胶状,乘花生仁热时,将熬煮成半胶状的热糖,撒于花生仁上,搅拌均匀,凉后花生仁上便裹着一层厚厚的糖衣,然后装入塑料袋内,封好口以防受潮。(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鱼干包子

  • 鱼干包子——用干鱼切成小块,和着主菜萝卜丝或者白菜末,再根据个人喜好,添加泡软的粉条、豆芽及豆腐块等,拌馅包蒸包。鱼干以墨鱼、章鱼、鱿鱼、鳗鱼、安康鱼为上品,鲅鱼、带鱼等次之。包成圆形的叫“菜包子”,包成半月形的叫“菜角子”。(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鱼卤地瓜汤

  • 鱼卤地瓜汤——从前威海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小,而地瓜则是被广为栽种,鲜地瓜、地瓜干、地瓜面是人们的主食。即使这样,渔家人的地瓜面也显得金贵,主妇们更是“一面多吃”,吃出了许多花样。其中的鱼卤地瓜汤很有讲究:先炖上半锅鲜鱼,然后在锅里架上垫簾,将和好的地瓜面揉成团,再用专用的“菜冲”,把地瓜面条均匀地打在...[详细]

鱼米蛋汤

  • 鱼米蛋汤——把鲜鱼放在锅簾上蒸熟,剔除鱼刺,将鱼肉掰成小块,放到簾子上晾干后即成鱼米,便于长时间存放。下锅前用水将鱼米泡软,鱼米及泡鱼米的水同时下锅做汤,出锅前加盐及少量鸡蛋清即可。特点是清而不淡、鲜味绵长。当然,鱼米不仅能做汤,做别的菜也行。制作鱼米的鱼以黄花鱼、白米鱼、鳐鱼、马面鱼为上品,其他鱼...[详细]

鱼汤咸菜

  • 鱼汤咸菜——所谓的鱼汤,不是熟鱼的汤,是在腌制生鱼的过程中,盐分解出鱼体内的水分聚集而成的。因生鱼汤的盐分很高,把洗净的萝卜放到鱼汤里浸泡腌制,腌好的咸萝卜切条直接生食,清中含脆、鲜中带香,别有风味。这种生鱼汤,以鲅鱼、鲐鱼、带鱼、黄花鱼的为佳。不必担心生食会有腥味,因在长时间的腌制和浸泡过程里,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