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码头苇编工艺

  • 大码头苇编工艺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码头镇编织苇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大码头镇是退海、湖之地,苇蒲丛生。因此苇编制品也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由于当地芦苇资源丰厚,当地的世世代代靠的是家族传承,凭的是个人悟性,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在从事苇编业...[详细]

东北西地弓拳

  • 东北西地弓拳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北西地弓拳,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在广饶县东北西村李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历史至今曾流传到滨州博兴县、潍坊市、寿光市、青州市、胶州市、淄博临朐县、临沂市等周边地市。 地弓拳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有名的武术之村东北西村得以传承保留至今,以前共...[详细]

广饶草莓

  • 广饶草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饶草莓采摘狂潮来袭,新鲜的红彤彤的草莓初长成,香甜可口,令人垂涎欲滴。在平时休班之余,在周末放松之日,在节假日休闲之时,不妨到广饶乡村走一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抛却物欲横流的城市,丢掉上班和生活中的烦恼,到广饶草莓大棚里走一遭,心旷神怡,送一个饱满的草莓入...[详细]

广饶面粉

  • 广饶面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饶面粉 广饶农产品种植协会 广饶县立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6家,“三品”生产基地达到55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区达到332个,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7.3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详细]

广饶圆茄

  • 广饶圆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广饶圆茄 广饶县广饶街道富源蔬菜协会...[详细]

广饶县棒槌花边

  • 广饶县棒槌花边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饶县棒槌花边,系抽纱工种的一种。是采用上等棉线,按照图样的布局,用数十个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故名棒槌花边。因早期成品大多为长条形且纹样似雕刻的楼梯等的栏杆纹饰,所以,棒槌花边被广饶群众称作“栏杆”。产区主要在李鹊镇、大王镇、稻庄镇,具有构图新...[详细]

古河道狮子舞

  • 古河道狮子舞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河道狮子舞分布在东营市广饶县花官镇古河道村,辐射影响东营、潍坊、淄博等地市及胜利油田部分地区。 “狮子舞”又叫“跑狮子”。小狮子由一人舞,大狮子由两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狮衣,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和金爪蹄靴...[详细]

老汉摔跤

  • 老汉摔跤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码头镇小码头村“老汉摔跤”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素有“梅花一摔”之称,多次参加省、市、县演出并获奖,享有盛誉。 早在清朝末年,河北一义和团姓王艺人,以表演“老汉摔跤”卖艺逃荒至小码头村,表演形式滑稽幽默,令人叹绝,深受广大群...[详细]

李鹊胡萝卜

  • 李鹊胡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李鹊胡萝卜 李鹊镇农副产品协会 李鹊胡萝卜俗称‘水果萝卜’,个头虽然不大,但是吃起来甜脆爽口,果形大小一致,色泽橘黄鲜亮,经过清洗冷藏后全部出口到韩国、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详细]

李鹊虎头鞋制作工艺

  • 李鹊虎头鞋制作工艺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详细]

广饶吕剧

  • 广饶吕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齐鲁大地上的地方戏历史传统悠久,品种繁多,据有关资料统计,大约有30种之多,占全国戏曲.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些地方戏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民间演唱和花鼓秧歌艺术形式演变而来的剧种,如吕剧、两夹弦、五音戏、茂腔、柳腔、柳琴戏等,另一类则是属于梆子系统-索系统...[详细]

马跑泉传说

  • 马跑泉传说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跑泉位于广饶县丁庄镇王署埠村西北角。这里地势低平,河沟密布,一条贝岭从地表下东西穿过,形成了广饶北部一处独具特色的,集人文与天然于一体的著名风景点。相传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统三军自西京长安出发东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此地。当时已是盛夏天气...[详细]

码头苇席

  • 码头苇席 码头苇席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镇处在退海之地,原盛产芦苇,是广饶县主要的苇席产地。码头苇席蔑花小,纹理密,手工细致,种类和花样繁多,用途可分为床(炕)席、围墙席、苫盖席等,用来铺床,越用越光滑,用来覆盖货物,既防风遮雨,又能空气流通,生产的“对席”,图案就象两张席联成一体,专为...[详细]

齐笔制作工艺

  • 齐笔制作工艺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饶齐笔制作历史更为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制作工艺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经100多到工序,成品丰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0、健劲有力,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详细]

孙斗跑驴

  • 孙斗跑驴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斗跑驴,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孙斗村,表演风格热闹、幽默、滑稽。跑驴中的驴形道具用竹、纸、布扎成前后两截,下面用布围住,色状为黑白两色。跑驴大多为双人表演,一人扮骑驴妇女,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详细]

苏氏传统中医治疗烧烫伤技法

  • 苏氏传统中医治疗烧烫伤技法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氏传统中医治疗烧烫伤始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三代相传。第一代传承人叫孙力田,他生性敦敏聪慧,自幼饱读诗书、医书。青年时代游历于北京,偶遇一头戴道冠老者,歪倒在路旁,他忙上来,将道冠老者扶至一药铺前,给他求医喂药。道冠老者病愈后仔...[详细]

唐头营的传说

  • 唐头营的传说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头营的传说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一路东征,打到东海岸边,正为无兵马歇息之地而发愁,忽然发现远方隐约有一块高地。李世民随令全军将士在此安营扎寨。这块土台因李世民大军在此驻扎而得名“唐头营”。大军驻扎以后,唐王在观察敌情时,不巧正与改扮唐装偷看唐营的高...[详细]

小清河面鱼

  • 小清河面鱼 又叫银鱼。大码头镇境北小清河为主要产区,生活困难时期,箉是青黄不接之时,正是小清河面鱼盛产之时,广大群众以此充饥,渡过了饥荒。近年来,由于小清河水体污染严重,这一特产已绝迹。(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央上镰刀

  • 央上镰刀 也称中央镰。该镇苇草、蒲革资源丰富,人们多以编蒲织苇为生,割苇收蒲的镰刀既要锋利,又要耐用。央上村的铁匠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打制出型直而短,刃锋利且耐用的镰刀,正面打一“央”字,解放前后名传山东,尤其是鲁北和胶东等地,现在打制“央镰”必须提前订制。(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枣木杠子乱弹

  • 枣木杠子乱弹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枣木杠子乱弹”俗名“小调”、“杂八调”。属传统民间曲艺范畴。始创于大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迄今三百余年。其曲调系历代无名艺人随意哼成,又经不断加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唱腔十分优美动听。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誉。唱词之来源有三:一是民歌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