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萝卜饼

  • 萝卜饼是九江创制的风味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将面粉揉好,将调制好的萝卜丝或粉丝馅,内加辣味及味精香辅料,用面粉团包好,然后压扁成饼状,再放入平口锅中煎炸。待两面金黄焦脆后起锅。这种饼颜色金黄,闻起来有一股香味,尤其是辣辣的感觉,里面透着淡淡的萝卜的清香,吃起来很有味口。 ...[详细]

糯米水子

  • 糯米水子为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九江民间过早的营养食品。这种食品吃起来甜甜在的,较清淡,糯米水子吃在嘴里滋软软很有味道,而鸡蛋和酒糟桂花浓浓的香味更是诱人。其制作原料只需要米粉、鸡蛋、酒糟、白糖。先将米粉搓制成一个个小圆团(石榴粒般大小),入水煮熟,将蛋搅打成花和酒糟加入锅内,滚沸即食...[详细]

德安爱民花生

  • 德安爱民花生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爱民乡的特产。爱民独特的砂质土壤出产一种“三节米”花生,香脆渴口,极具营养,是有名的“花生之都”。 爱民乡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县城西北30公里、德白公路中段,交通便利。全乡总面积55平方公里,有耕地9800亩,其中沙质土壤面积4200亩左右,耕地资源丰富,...[详细]

德安矮子板鸭

  • 德安矮子板鸭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的特产。德安矮子板鸭采用腌、烤、晒的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加工,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有“腊味之王”之称。 德安县矮子板鸭,采用传统工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用精制盐腌制、漂洗、定型、自然晒露而成,保持原生态腊肉农家风味,纯香扑鼻,不...[详细]

德安八景传说

  • 德安八景传说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八景传说(第三批省级) 《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德安县境内,其内容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由“蒲塘落雁”“湴塘晓钟”“阳居仙迹”“义峰耸翠”“钓台渔唱”“南庄耕叟”“金带河流”“乌石清泉”等八个古景点相关的八个传说故事组成。景点主...[详细]

德安南河戏

  • 德安南河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南河戏(第四批省级) 传统戏剧德安南河戏流传于德安县西北一带。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逃避水灾的难民将黄梅采茶戏带到德安并广为传播,后几代德安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调(也称下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剧的西皮、二黄和楚剧、弹腔的精华,同时又融合了本地土...[详细]

德安潘公戏(布帐傩)

  • 德安潘公戏(布帐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潘公戏,习俗潘太公游春,是一种集歌舞、戏曲、杂耍、傀儡与假面杂扮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流布于江西北部德安县吴山、樟树两乡的十二个村庄。每逢正月初一到元宵,十二个村庄中的桂、胡、李、陶四大家族都要举行大型的花棚大会,白天祭祖游春,手端傀儡神像环...[详细]

德安西河大戏

  • 德安西河大戏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安西河大戏(第三批省级) 据考证,德安西河大戏起源于清朝道光末年(1850年)。因德安地处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当地百姓称其为“西河大戏”。西河大戏在唱弹腔戏的基础上融汇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的精华,加之收纳当地方言土语的民间小曲小调,其...[详细]

义门陈

  • 义门陈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门陈(第二批省级)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家”——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县车桥镇。这里青山逶迤,博河环翠,以其山水钟灵毓秀之精气,孕育了一个象谜一般美丽而又神奇并被人们世代传颂的义门陈文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