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鲜奶酪

  • 奶皮---是蒙古草原传统的一种奶食品.是将新鲜牛乳倒入锅内大火加温,使其沸腾,并慢慢减弱,同时不断翻扬,直至乳液面产生大量泡沫,熄火冷却后经12小时放置,乳液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皮膜,挑起阴干,既成奶皮.奶皮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非常珍贵. 净含量:100克 伊利--鲜奶酪(高钙奶香派)萃取优...[详细]

狍肉宴

  • 鄂伦春族的传统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肉,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 狍子属鹿科食草动物,肉质鲜嫩、纯厚,入口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过去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猎取对象和衣食之源。 鄂伦春人食用狍肉的方法有烤、煮、炖、涮等多种,其中手把肉是最常见的吃...[详细]

草原白蘑

  • 呼伦贝尔草原白蘑,产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伞菌中较为珍贵的品种。由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夏季气候温凉湿润,光照时间较长,使白蘑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白蘑有多种食用方法,可以做馅、溜炒、涮火锅等,也可以凉干长期食用。 每年的8—9月份为最佳采摘时期,由于呼伦贝尔草原没有污染,因此这里盛产的白蘑深受国内...[详细]

蒙古酸奶子

  • 一种发酵的乳制品,即“酸奶”。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酸奶子。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男女老少,对酸奶子一往情深,视为离不开的家常饮料。酸奶子如此备受青睐,自有它的魅力。它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它所含的蛋...[详细]

鄂温克族手抓肉

  • 从哈萨克民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做法较简单,即先将带骨的羊肉剁成块,放入清水中煮熟,捞出后上面撒上洋葱末、盐、再浇点滚汤即成。这种肉味道清纯软嫩,油香不腻,既可吃肉,又可喝汤,是本地人招待来客的美食。特别用小羊肉煮出的,谓之“羊羔肉”,其美味则更具上乘。 手抓肉是呼伦...[详细]

呼伦贝尔芸豆

  • 呼伦贝尔芸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芸豆在呼伦贝尔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各族农民群众历来有种植和食用的经验和传统习惯,1905年开始种植,解放后迅速发展,种植近百年,目前已达100万亩左右,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 呼伦贝尔芸豆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成为呼伦贝尔市重...[详细]

鄂温克叙事民歌

  • 鄂温克叙事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温克叙事民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的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人们即景生情,即兴填词吟唱。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扎恩达勒格”是鄂温克族山歌和小调类歌曲的总称。自由舒展的曲调充满了...[详细]

鄂温克族瑟宾节

  • 鄂温克族瑟宾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 鄂温克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结合部,历史上,生活在森林中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人,生活条件极其严酷,但是...[详细]

锡尼河马

  • 【主产区与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尼河,伊敏河流域。 锡尼河马旧称布里亚特马。早在苏联十月革命时期,居住在后贝加尔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来到我国索伦旗(即鄂温克族自治旗),定居在锡尼河、伊敏河流域。他们带来的马匹是后贝加尔马及其改良马,体格较大,与临近的三河马早有血缘关系。伪...[详细]

布里亚特包子

  • 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河畔生活着勤劳勇敢聪明的布里亚特蒙古族人,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他们善于向兄弟民族学习和乐于接受先进文化影响,因而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先进。他们的智慧用在美食上便诞生了最著名的布里亚特包子。布里亚特包子主要用碎羊肉、羊下水、牛肉或马肉切丁做馅,再放些大葱、洋葱或草原上...[详细]

水煮南屯牛排

  •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最美的温带草原,水草丰美,生长有几百种牧草,有牧草王国之称,不仅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一片“绿色净土”,更是牛羊生活的天堂。呼伦贝尔最出名的牛肉就是南屯(鄂温克旗)牛肉。南屯牛排选用的是散养在鄂温克草原上的苏白牛牛肋条,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水煮南屯牛排采用清水炖煮,不添加任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