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蝴蝶杯

  • 侯马蝴蝶杯:是侯马市陶瓷厂生产的一种酒杯。造型古朴典雅。杯的外壁彩绘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内壁几支红蓝相间的花朵,婷婷玉立。杯空时不见蝶影,但当注入酒后,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便在杯内翩翩飞舞,当酒饮尽,蝴蝶随酒隐去。(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太后御膳泡泡糕

  • 山西省侯马市古称新田,是春秋晚期晋国的都城。这里的新田饭店有位屈志明师傅,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因慈禧太后喜欢享用,这种糕又恰似盛开的泡泡花,故此得名。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马流传,这里还有段历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马车站摆个饭摊,专卖大碗面。有个老头常...[详细]

张村莲藕

茵陈

  • 高村乡西台神村:茵陈:曾载入李时珍《本草纲目》。(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侯马红富士苹果

  • 侯马红富士苹果 侯马红富士苹果。口感细腻,外观漂亮,品质上乘,曾荣获96北京国际食品展览会、全省苹果评奖会、山西省名优产品交易会三项金奖。...[详细]

侯马黄姜

  • 侯马黄姜 侯马中药材。其中“甘草”、“地黄”、“黄姜”有名,“茵陈”曾载入李时珍《本草纲目》。 侯马黄姜,根茎类圆柱形,常具不规则分枝,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3cm。表面褐色,粗糙,有明显纵皱纹和白色圆点状根痕。质较硬,粉质,断面桔黄色。味苦。...[详细]

烤面筋

  • 烤面筋 烤面筋在边烤边刷的过程中发出吱吱的响声,其香味远飘几十米,勾人食欲。一串色泽金黄红亮的烤面筋吃到嘴里油滑松软、麻辣鲜香、即辣又香。吃后口齿留香,回味悠长。...[详细]

麒麟采八宝

  • 麒麟采八宝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麒麟舞是一种民间吉祥舞,曾广泛流传于我省晋南一带,“麒麟采八宝”是流传在我省侯马乔村的一种拟兽类舞蹈,它以麒麟为造型,与舞龙、舞狮相类似。 晋南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天逢大旱,瘟疫流行...[详细]

白店秧歌

  • 白店秧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店秧歌是流传在侯马市白店村及其周边地区的舞蹈。它历史悠久、舞姿独特、曲调优美动听,在山西省南部一带颇有影响,主要用于婚丧嫁娶,节庆礼仪活动。 白店秧歌队由舞伞者1人,鼓手1人,击锣者2人,击镲者2人,共6人组成,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舞台表演。表...[详细]

汾神台骀的传说

  • 汾神台骀的传说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骀,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时期人,时为治水的官吏,金天氏少昊的后代,所属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晋人,其故事散见于《左传》、《山海经》、《史记》、《水经注》等典籍。台骀因治水有功,死后被汾河沿岸百姓广为供奉,太原、宁武、汾阳、侯马等地至今仍存有多处台神庙,其中...[详细]

侯马布老虎

  • 侯马布老虎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马布老虎是一种流传广泛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又是精美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极具乡土气息。 侯马民间至今流传着“家有狮虎、平安幸福”的谚语。在各类以虎为形象的民间作品中,手工布老虎最具代表性。人们自出生至寿终,多以布...[详细]

侯马刺绣

  • 侯马刺绣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马刺绣是特色独具又影响较大的传统美术形式,它形成于山西临汾侯马市,并广泛流行于侯马及周边区县。据记载,周代便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素夜朱绣”则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而当时的唐正指山西中南部侯马地区。 ...[详细]

侯马皮影

  • 侯马皮影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马皮影设计属- 皮影,源于侯马西部的高村乡。 侯马皮影严谨规范,艺术风格及工艺流程与陕西皮影相似,但又有自己独特之处。侯马皮影的用线除了虚线、实线之外,虚实线、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为别致。虚实线常用于皇宫贵族的建筑、摆设、衣饰等,显得富丽堂皇;绘线...[详细]

侯马台骀锣鼓

  • 侯马台骀锣鼓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骀锣鼓流传于侯马西部的高村乡西台神村,它由晋王祭祀用的宫廷音乐发展而来,因祭祀汾河河神——台骀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 台骀锣鼓分高、中、低三声部,大鼓、大钹为低声部;小鼓、小锣为高声部;大锣为中声部。演奏时高低声部交替,有板有眼...[详细]

侯马台神花鼓

  • 侯马台神花鼓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马台神村一带有新媳妇到菩萨庙求子的习俗,台神花鼓便是为送子娘娘献上的歌舞,又因鼓谱在台神村发现而命名。 台神花鼓由6人表演,分滚鼓、包头、顽童,后随伴奏、伴唱数人,表演者扮相花俏,头饰钗环,红绿衣着,步法轻盈,姿态优美;鼓点不停反复,尤如“银...[详细]

蝴蝶杯制作工艺

  • 蝴蝶杯制作工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蝴蝶杯是一种显影型酒具,它利用光学透镜的原理,使人们在饮酒时可以观赏到杯中美景,“杯满蝶显,酒尽蝶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映射出我国古老的酒具文化。 蝴蝶杯在宋代史料、明代剧本中均有记载。《陶录》云“邑绅刘吏部藏古瓷器,内绘彩碟,贮以水,...[详细]

晋南古建筑营造技艺

  • 晋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南古建筑营造技艺以古代营造法式为标准,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要求的汉族古建筑施工技艺。清朝末年,建筑巨匠杨振禄是晋南地区“古建”工艺的代表性人物,其子杨寅虎在父亲的传艺下,继续对晋南古典建筑的营造深入学习,并将祖传古建筑木制雕刻和修...[详细]

南上官狮舞

  • 南上官狮舞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上官的狮子表演属于北派狮舞中的“武狮”,是清代中晚期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凤城乡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侯马市志》载,康熙五十年(1712)南上官创办义学时,曾有本村王于镐等人请过狮子舞来庆贺。据老辈艺人回忆,旧时每逢春节、元宵节期间,人们便舞起威武的雄狮...[详细]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

  •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是一种集绘画、造型、雕刻、铸造于一身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及其周边地区,因侯马古称新田而得名。 新田青铜器制作起源于春秋晚期,该青铜器制作技艺包含錾刻、翻砂、块范和失蜡法等,雕刻则涉及平面线刻、假阳纹、二层纹...[详细]

新田手工粗布制作技艺

  • 新田手工粗布制作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国古都侯马(古称新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最南端,汾河、浍河交汇处,是中华文明发源地,这里土壤肥沃,人杰地灵,商阜汇聚,历史上曾是晋南服装业繁荣发展的集中地。民国初年,当地的土布制作已成多元化,花色品种发展至十余种,闻名周边县市。 新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