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瓦酥

  •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制作始于明末清初。 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水印“忻州瓦酥字样”。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可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选用精粉、纯蛋黄、上等食油、细砂糖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讲究,精细的...[详细]

忻府土盐

忻府辣椒

豆砂

  • 豆罗镇:所产砂子纯度高、耐压力大,被誉为“豆砂”。(暂无图片,欢迎提供。)...[详细]

义井甜瓜

  • 义井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北义井乡甜瓜基地位于北义井村,地处位于忻台旅游线两旁,距离忻州市10公里处。由于北义井村大部分都是盐碱地,种植甜瓜历史悠久,素有“碱地香瓜又甜又沙”的美誉。 “游五台山圣境,吃北义井甜瓜。”这是忻府区北义井村的瓜农们自拟的广告词。近年来,每到甜瓜收...[详细]

忻州香瓜

  • 忻州香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甜瓜又称甘瓜或香瓜。甜瓜因味甜而得名,由于清香袭人故又名香瓜。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详细]

台芪

  • 台芪 台芪,即五台山黄芪。该品生长在海拔1500—3000米的五台山地区。 这里坡广土肥,气候环境适宜。据查明可用野生药材300多种,现已采集到的140多种中尤以野生黄芪最佳,质量最好,根条壮,药物含量丰富,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50吨以上,是中...[详细]

孙家湾香椿

  • 孙家湾香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在忻州市,能以一个村子的特产而闻名全市乃至享誉全省的,恐怕只有孙家湾了。 走进孙家湾村,只见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生长了一种全市少见的树种——香椿。 孙家湾村800多口人,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的西北角。村庄倚山而居,坐北面南,背风向...[详细]

忻州精品小杂粮

  • 忻州精品小杂粮 忻州精品小杂粮有:精品黄小米、黑小麦、高粱面、绿豆、红小豆、黄爆玉米、大麦米、白芸豆、白奶花豆、黑青豆、黑芸豆、碗豆、豇豆、莲豆、黑米、珍珠高粱、江米等数个品种。产品原料全部来源于佛教圣地五合山外围山麓广大黄土丘陵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精细加工而成,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含...[详细]

忻州糯玉米

  • 忻州糯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忻州糯玉米,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糯玉米并加工的地区,忻州又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其温度和光照条件极适宜于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气象条件,同时忻州昼夜温差大形成甜糯玉米糖份积累多,香甜软糯,品质极佳。忻州...[详细]

忻州蒸肉

  • 口味:咸鲜味 工艺:粉蒸 忻州蒸肉的制作材料:主料:土豆(黄皮)2500克,猪肉(肥瘦)750克 辅料:小麦面粉300克 调料:胡麻油50克,大葱100克,姜50克,盐20克,料酒30克 做法 1. 将土豆蒸熟剥皮擦烂; 2. 猪肉切成3 厘米左右的...[详细]

冯氏豆腐干

  • 在忻州街头,经常可以听到吆喝叫卖豆腐干的声音,无一例外都是“西张豆腐干”,但是真真实实加工西张豆腐干的没有几家,大都是假冒的。忻府区西张乡东张村的冯氏豆业,位于五峰山下,是一个专业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所加工的豆腐干却是地道的“西张豆腐干”。 冯氏豆业开创者,也是如今的负责人冯贵云秉持西张豆...[详细]

高粱面鱼鱼

  • 高粱面鱼鱼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近年来一些宾馆、饭店,捕拾民风,将其发展成了招待内外游客的风味食品。 高粱面鱼鱼是普通高粱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做法: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详细]

忻府面塑

  • 忻府面塑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一套复杂的制作程序和严格的用料要求。面塑的主料为面粉,须用上好精粉,在发酵时适当用破,和面时在发面中按比例加入生面,然后把面揉和均匀,软硬适度,使蒸熟的面制品既不开裂,又不萎缩,光泽饱满,形态如生。制作的工具主要靠手,辅之以小梳、小剪和小铁锥子等。手艺精巧的家庭妇...[详细]

晋北鼓吹

  • 晋北鼓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北鼓吹是流行于山西北部,盛行于忻州东部地区的民间吹打乐。2006年同时以“晋北鼓吹”入围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忻州八音”和“五台八大套”同根同源,是这种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2008年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据有关史料记...[详细]

忻州莜面栲栳栳

  •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详细]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是山西忻州的一种汉族传统技艺。代县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雁门古建筑便是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的汉族民间木结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这项古老的建筑工艺仍然昌盛不衰。 雁门民居营造技艺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源于杨家将镇守三关时的随军木匠...[详细]

挠羊赛

  • 挠羊赛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挠羊赛是山西省忻州市一带盛行的以活羊做为奖品的摔跤比赛。1960年在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上,忻州(当时称忻定县)获得“摔跤之乡”的美称。 据《旧五代史》记载,忻州远在唐朝就已有群众性的“角抵”活动。考古学家、文博研究员李有成先生考证,“挠羊赛”起源于明洪...[详细]

忻州二鬼摔跤

  • 忻州二鬼摔跤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鬼摔跤又称二娃摔跤、二喜摔跤,是一人背驮二鬼(傀儡道具)进行表演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表演时,演员背驮二鬼摔跤道具,通过艺人腿、背、臂等综合协调动作,给观众以“二鬼”摔跤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鬼摔跤这一民间舞蹈形式自诞生以来,就活跃于节日、庆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