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苹果

  • 绛县苹果 绛县苹果,具有晚熟、质优、味美、耐贮等优点。口感很好,皮脆水多,闲来吃一个,真的不错。...[详细]

莜面墩墩

  • 莜面墩墩 步骤一:和面 将莜面放在盆里,加体积相同的温开水,用筷子搅拌均匀,十分钟后,再将其揉成面团。 步骤二:擀面 把面团分成大小相同的几块,取其中的一块,在面板上揉成粗细均匀的面棒,用手心把面棒压扁后,用面杖擀成约2毫米厚的面皮。 步骤三:夹馅 把预先销皮、清...[详细]

金绛牛肉

  • 金绛牛肉 绛县清真五香牛肉历史悠久,曾尊为朝廷贡品,近年来,山西金绛县食品有限公司立足于弘扬民族饮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特色,在绛县原清真肉食品店制品厂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成为晋南最大的一家清真肉食品店加工企业,建起了集收购、屠宰、加工、高温杀菌、销售一条龙生产线,年产优质牛肉500多吨,产值1...[详细]

符村清莲

  • 符村清莲是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横桥乡符村的特产。新绛县清水莲藕色味俱佳、品质上乘、优势明显。 新绛县依托本县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近年又增加了一个新亮点:“清水莲菜”。“清水莲菜”产自该县峨眉岭腹地——横桥乡符村,是用无污染且富含矿物质深井水种植的一种有机莲藕,采用生态农业技术...[详细]

绛县大樱桃

  • 绛县大樱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绛县大樱桃是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的特产。绛县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大樱桃,目前发展的2万多亩樱桃已进入采摘销售旺季,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 种植(果品)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绛县大樱...[详细]

澄泥砚制作技艺

  • 澄泥砚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主要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四大名砚中唯一泥砚。2008年,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经此西流,带来大量富含多种金属矿物质的泥沙沉积成床,得天...[详细]

蒲剧

  • 蒲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山西运城新绛县的特产。蒲剧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和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晋剧、北路梆子等都是从蒲剧派生出来的。 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济一带)而得名,亦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临汾地区...[详细]

新绛赵氏孤儿传说

  • 赵氏孤儿传说-新绛 新绛县是晋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确定的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县,新绛,古称绛州,是春秋时期晋国故绛都的唯一传承者。当然,由于辖区范围的变化,现临汾市襄汾县赵康镇,从那时起一直到宋元时期都隶属于绛州管辖。而赵氏孤儿的传说故事...[详细]

尧王传说

  • 尧王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尧的传说是山西省绛县汉族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尧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后代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亦称为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相传尧父为帝,母为陈锋氏女。帝乃黄帝曾孙,在位70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卒后...[详细]

绛州鼓乐

  • 绛州鼓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古来就是三晋一块文化宝地,位于山西南部,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曾是晋国都城之一。自北魏起设为州治,直至清末。今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是鼓乐的故乡,新绛更是鼓乐之乡,从接壤的襄汾县陶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土...[详细]

绛州面塑

  • 绛州面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 绛...[详细]

柏林坡道教音乐

  • 柏林坡道教音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曲目丰富,别具风格,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绛县从事道教音乐的道人主要集中在“柏林坡东岳太山庙”及南樊“崇祯观”两处。这两处道教音乐活动的场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毁,太山庙的道人在柏林坡打窑洞安家,崇祯观道人在南...[详细]

绛笔制作技艺

  • 绛笔制作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县自古为水陆码头,商业和传统手工业历来发达,从而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也产生一些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绛笔生产便是一例。 据传,秦国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后随秦始皇东巡,路过绛州,亲传造笔之术。至宋帝赵匡胤时,绛州制笔业已达鼎盛,贵为历代朝廷贡品...[详细]

彩绘陶制作技艺

  • 彩绘陶制作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绘陶是指将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 新绛县彩绘陶工艺品取材汾河滩地的澄泥,生产以手工为主,从采回原料到最后变成艺术品,周期长而且成品率不高,其八大工艺是选料、配泥、揉泥、拉坯、整形、晾干、烧制、绘彩,还要经过二十...[详细]

点舌丸制作技艺

  • “点舌丸”(梅花点舌丹),是延续生产三百余年疗效卓著的传世名药。现被国家列为“ 级秘密技术”。传承地新绛县.根据《新绛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新绛县就有中药铺(店)34家,均以出售中成药丸散膏丹为主。当时双人药业的前身德义堂生产的“点舌丸”早已畅销晋、陕、冀、豫各地。“点舌丸”原系清朝皇宫专为皇室专...[详细]

晋文公的传说

  • 晋文公的传说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明君,他一生曲折坎坷,在位期间审时度势,实施行之有效的政策,并进行一系列改革,从而奠定了晋国的强盛和繁荣。 晋文公一生文功武治,雄才大略,在晋都故绛(今绛县)周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主要有《随父迁绛的传说》、《骊姬之...[详细]

绛墨制作技艺

  • 绛墨制作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绛县古称绛州,制作绛墨是该县的传统产业,过去常当作贡品,被文人墨客赞誉为“落墨似漆,万年存真”,百余年来受到群众追捧。 绛墨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汾河下游与新绛县相毗邻的襄汾、侯马、稷山一带,其中尤以積文斋笔墨庄制作的绛墨最为有名。绛墨常用的...[详细]

烫烙画

  • 烫烙画为新绛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国这片古老的东方文明沃土上,有一种经久不衰神奇画艺,它的名字叫做烫烙画。烫烙画,它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其色彩自然天成,古朴典雅。因其工具及材料的特殊性,所以制作工期十分冗长,一般需要数月时间方可烫烙一幅作品,有的甚至数年之久。烫烙画的寿命是很长的,在...[详细]

尧的祭祀

  • 尧的祭祀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尧王为传说中父系社会后期“陶唐氏”的部落联盟领袖,名放勋,史称唐尧,都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尧是《尚书》开篇首载的仁君,被炎黄子孙尊为“三皇五帝”之一。 绛县尧寓村位于县城南四公里处,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陆续发现了“唐甸服”、“陶唐遗风”...[详细]

绛县布扎

  • 绛县布扎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布扎虎在绛县有悠久的历史,传说,晋文公坐车走于浍上,忽见车后有一个“虎首狸尾”怪物,便问大臣是何物,大臣说是“历山之神”,文公遂拜之。民间布扎虎作品深受传说影响,以虎和其他动物结合,制作出布艺作品,据说可以避邪、镇宅、保一方平安,贯穿于绛县民众的岁时节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