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边麻黄草

  • 位于马头山麓长城脚下的十三边,盛产中草药材——麻黄草。十三边的麻黄草茎粗而壮,实面长是上等佳品,曾被当地人誉为“麻黄之王”。 麻黄草喜温耐旱,适应性强。宜于在古荒未垦的向阳山坡丘陵地生长。十三边村周围古荒丘陵多,向东、向南延伸的古长城上更是麻黄生长茂盛之地。过去每当“白露”节气过后,周边村庄的...[详细]

大同沙棘

  • 大同沙棘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 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详细]

大同涮羊肉

  • 大同涮羊肉有四大特点: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涮羊肉的原料,遍布大同各地,其中以广灵的大尾巴羊和朔州的五花羊肉最为闻名。 这种羊肉,由去骨的绵羊前腿、后腿、大排、肉块四个部分各自冻成肉块,想吃肥的,拣后腿和肉块;想吃瘦的,拣前腿和大排。这种冻羊肉要求达到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详细]

山丹丹花

  • 生长在马头山和助马堡地带的山丹丹花是新荣人的象征之花。山丹丹花虽默默无闻地生长在荒山野旷之中,不用人浇灌,不引人注目,很少被人发现。而却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红的是那么真诚,艳的是那么淳朴。“山丹丹开花六瓣瓣红”,多一瓣红不为,少一瓣红不甘。山丹丹花...[详细]

新荣苦荞

  • 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却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它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是亲兄弟,是国际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粮药兼用粮种,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是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多出产于高寒山区。...[详细]

新荣莜面

  • 山西省大同新荣莜面学名燕麦,禾本科,燕麦属。莜面是莜麦经过淘洗、晒凉、炒熟,磨制而成的。莜面的吃法很多,有推窝窝、搓个卷、推创渣、搓鱼儿等等。可热吃,可凉拌。热吃加羊肉臊子、蘑菇豆腐汤,香味扑鼻,美不可言;冷拌用烧茄子、黄瓜丝,再配以炝辣椒油,红绿相间,清香可口。...[详细]

玉米面高筋粉

  • 新荣玉米面高筋粉是北京科技大学科研成果,选用旱作农业区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现代高科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保留玉米原有的高营养成分,充分发挥了玉米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其口感清香、细腻、滑爽,食用后不胃酸、易吸收、易消化;是当今人们孝敬父母,馈赠亲友最佳的健康食品。 新荣玉米面高筋粉...[详细]

羊杂粉汤

  • 论起吃羊肉的习惯,汉人和有些少数民族也有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汉人吃完羊肉之后,还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 特色: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详细]

荞麦圪坨

  • 大同很适合种植荞麦。荞麦经过加工磨制,成为荞面。荞面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的佳肴,它对治疗这两种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荞面的吃法很多,有擀面条、压烙、烙饼、捏圪坨。其中以捏圪坨为最讲究,捏圪坨又名捏猫耳朵。煮熟以后,浇以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的素卤汁或者浇以羊肉臊子、猪肉臊子荤卤汁,...[详细]

晋北地皮菜灌饼

  • 晋北地区盛产地皮菜,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是天然绿色食品。地皮菜含蛋白质为13%-18%、糖类4-6%、无机盐13-15%、粗纤维1-4%。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此菜香脆可口、颜色鲜艳,又是一道健康食品,极受大众欢迎。...[详细]

采凉山草蘑菇

  • 蘑菇在新荣区民间称为“素八珍”之一。采凉山蘑菇又以体肥个大,味香色佳被新荣人誉为“珍中之珍”。高温、潮湿、草木落叶陈积腐殖的背阴草地,草蘑菇极易繁殖。采凉山蘑菇之所以品佳质好,就是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优越的缘故。采凉山草蘑可以称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采凉山下的人,每当暑期雨后,抓住最佳采摘蘑菇的...[详细]

道士窑羊肉

  • 道士窑位于新荣区采凉山下、万泉河畔的一个村庄,这里民风淳朴,牧羊历史悠久。道士窑羊肉质鲜嫩,纤维细软,脂肪含量低且覆盖均匀,历史上曾是皇家贡品,远近闻名。为了开发道士窑羊这一品牌,大同市新荣区以节为媒,广招客商进行投资开发。目前已有大同市佰草香清真精品肉业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建起厂房、加工车间,...[详细]

大同五音联弹会

  • 大同五音联弹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同市“五音联弹会”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我国最早的民间室内乐班社之一。据《大同府志》记载,明朝中叶,大同府守军沈军门、沈固组织民间音乐社团,融汇当时流行的主要音乐演出形式,可视为大同五音联弹的雏形。到了清代,大同五音联弹会正式形成,后被广泛传播到大...[详细]

大同折纸

  • 大同折纸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同张氏折纸是流传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白马城村及周边地区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据张氏折纸传人口述张氏折纸已传承六代。 大同折纸最初主要用于叠元宝、折纸鹤、扎竹马以祭奠亡人。艺人以此为职业谋生。后由文化人与折纸匠人合作,将此技能开发引至幼稚园,为孩子们...[详细]

大窑山莜面

  • 莜麦是高寒地区作物,分早莜麦和迟莜麦,也叫夏莜麦和秋莜麦。夏莜麦宜下湿滩湾地种植,早熟,但品质较次。秋莜麦宜梁岗地种植,晚熟品质好。大窑山地处雷公山下,多丘陵山地,气候凉爽,通风良好,且阳光照射充足,新荣地区秋季雨水较多,因此大窑山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秋莜麦的自然条件。大窑山莜麦不但颗大、粒饱,而且非...[详细]

得胜韭菜

  • 由于时代的变迁,进入二十世纪后得胜堡内的官办设施因无人管理而相继倒塌及毁坏。对于这些闲置土地,后来人们陆续到古店村当时的官产局申请办理购买手续,变为私产并大部分垦为菜地。因为堡内打井不及二丈就可见水,所以得胜堡就成了周边地区首屈一指的种植蔬菜的地方。在这些蔬菜中,最出名的就数韭菜了。因得胜堡内城墙高...[详细]

碓臼沟秧歌

  • 碓臼沟秧歌是流布于大同市北部新荣区的西村乡碓臼沟村的民间歌舞,是活跃在晋冀蒙等省份的一个民间剧种,主要分布在左云、丰镇、凉城,及周边地区的下深涧村、张旺庄村、东胜庄村、座北窑村、光明村等地。因其唱腔多调、活泼、明快、旋律优美,兼有中原细腻和塞北粗犷的双重风格。地方特色浓厚,故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详细]

龙探头磨石

  • 西村、东村南面的山岗名叫“龙探头”。山上蕴藏着岩石为砂石岩,其中有一种灰白色的沙石纹理结构匀称,颗粒密度合理,硬度适中而且耐风化。当地人将其石头开采下来,经过打凿成立体矩形状,用于磨砺刀具,称为磨石。因龙探头的磨石磨刀,磨擦力大,快锋利,不卷刀还不损刀。素有“龙探头磨石,吉铁炉上的刀,搁搁搁触三两遭...[详细]

罗罗腔

  • 罗罗腔表演形式活泼,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是大同地区、河北部分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据清朝康熙年间戏剧家刘廷玑著《在园杂记》中记载:“近今且变弋阳腔为四平腔、京腔、卫腔,甚至等而下之为梆子腔、乱弹腔、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矣,愈趋愈卑,新奇迭出,终以昆腔为正音。”由此可见,罗罗腔是由...[详细]

麻黄草

  • 位于马头山麓长城脚下的十三边,盛产中草药材——麻黄草。十三边的麻黄草茎粗而壮,实面长是上等佳品,曾被当地人誉为“麻黄之王”。 麻黄草喜温耐旱,适应性强。宜于在古荒未垦的向阳山坡丘陵地生长。十三边村周围古荒丘陵多,向东、向南延伸的古长城上更是麻黄生长茂盛之地。过去每当“白露”节气过后,周边村庄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