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隆顾绣

  • 1920年,王幼宸从老家山西阳泉南庄村来北京,先后在位于前门外西湖营绣花街的友义顾绣皮货店、鸿兴德顾绣皮货店学徒。(“顾绣”是指绣品沿用明代嘉靖年间顾名世绣法。因其所绣花鸟人物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故被称之为“顾绣”。 据《顾绣考》对顾绣技法的介绍“其擎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详细]

张顺兴

  • 俗称“刻刀张”位于前门外打磨厂中段路北,是京城内专门经营各种刻刀的店铺 创办人张正新,祖籍河北省冀县,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来北京,曾在一家铁铺学徒,出徒后在打磨厂开了个小作坊,名叫“张记小铁作坊”,专门打造镊子和小刀,因其镊子做工细、质量好,被誉称为“镊子张” 不久,张正新开始研...[详细]

正阳楼

  • 正阳楼是前门大街路东的一家饭馆。是老北京时代著名的八大楼之一,开业于清道光年间。 正阳楼的前身是个小酒摊子,掌柜的姓孙名小辫,山东掖县人。家乡遭受大旱灾,他谋生来到京城。白天他外出找活干,夜里就在前门打磨厂的一个破庙里栖身。日子长了便结识了几个老乡,他们帮助孙小辫在前门大街路东开了家小酒摊子。...[详细]

智化寺京音乐

  • 智化寺京音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五百六十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乐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音...[详细]

白纸坊太狮

  • 宣武区白纸坊地区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成会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几经兴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经由白纸坊地区两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共同出面,重整太狮老会,名称为“广安门里白纸坊永寿长春太狮胜会”,李、陈二人先后出任会头。陈为原清工部火药局的四品1,他模仿紫禁城里太和殿门前石狮子...[详细]

北京烧羊肉

  • 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北京人好吃烤肉的习惯,约有上千年,远在明代,宫廷内每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烤肉。但在当代,吃烤肉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对烤肉的热情四季不减。 精选细嫩牛、羊肉,用尖头钢刀切成薄如柳叶的片,加八十余种调料浸淹入味,在特制的炙子上翻烤,撒葱丝、香菜至熟后,就...[详细]

步灜斋

  • 相传,步瀛斋鞋店始创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由在朝任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后厂,以制作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官员和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步瀛斋”这一字号单从字面上即可发现其创始人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气魄和浓厚的书香气息。同时亦不难看出,大凡京城的老字号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寓意。  ...[详细]

大和恒

  • 开业于1919年,原址在前门外西柳树井(珠市口西大街)的大和恒粮店,距今整整九十年历史。当年宣南一代许多商家和住户都吃大和恒的粮食,要是听说大和恒来狮子牌白面了(大和恒自产自磨自销的白面),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门前就排起长龙,维持秩序的人用粉笔在排队人衣服上写上号。据一位年逾古稀老人回忆说解放前学...[详细]

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

  • 历史上大栅栏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还有比较集中的娱乐场所和众多的民间花会活动。五斗斋高跷秧歌所指的“五斗斋”,原为大栅栏地区的一条街巷的名称,今在佘家胡同内。因该花会的创始人居住在五斗斋,故取名五斗斋高跷秧歌,沿用至今。 五斗斋高跷秧歌会原称“万寿无疆、随意乐善、太平歌唱秧歌老会”,起会于清...[详细]

雕漆技艺

  • 雕漆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详细]

京城奶酪

  • 在清人《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绘声绘色地这样描述道: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这段小诗将那凝霜冻玉般的奶酪,恰到好处地介绍了出来。作为北京风味小吃的奶酪,在历史上,原本属于蒙族的食品,即使后来奶酪进了北京,也只是仅限于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小吃,直到后来才...[详细]

来今雨轩

  • 来今雨轩历史点滴 纵观中山公园的历史,来今雨轩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占有特别的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 这所建筑,参与和目睹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并留下了大量的佳话。 20年代,鲁迅曾经与文化名人在这里喝茶聚会; 1920年夏,周恩来在来今雨轩举办茶话会招待...[详细]

老北京蜜三刀

  • 蜜三刀是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老号祥聚公蜜三刀很有名气,是老北京的重要年货。北京地安门小吃店制作的蜜三刀,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详细]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 六必居酱菜是北京市汉族传统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产。六必居酱园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2008年,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根据六必居文书资料记载,六必居商号经历过三个发展阶...[详细]

美味斋

  • 美味斋饭庄源于上海,1923年开业,1956年12月在周总理“全国支援北京建设”的号召下,北京美味斋饭庄在宣武区菜市口正式开始营业,经营生炒鳝糊、五香大排、小白蹄、古老肉、叉烧肉、松树鳜鱼等,既有苏锡帮菜特点又兼有淮阳风味,尤其善烹鱼虾类菜肴。 1998年因扩展“两广路”的需要,“美味斋”暂停...[详细]

瑞珍厚

  • 在中山公园里,有一家老古玩铺,字号叫瑞珍厚,创办于1917年。到1950年这个行业不行了。店主马佑安是一位伊斯兰教徒,以他经营学的头脑认为,公园里就缺个像样的清真馆儿,于是就把古玩铺改为清真馆儿了。请名厨马德起掌灶,他以烹制“煨牛肉”著称的清真菜肴在京城很快出了名儿。后于“文革”停业。1982年在现...[详细]

四联美发

  • 在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上,有一座独具匠心、设计别致的建筑,门店正面以一张女士秀美的脸庞,加之一头飘逸的长发,背景为红、白、蓝、黑四条波浪,展示人们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这就是京城著名的、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2000年被国家国内贸易局授予“全国十佳美发美容院”称号的四联美发美容有限责任公...[详细]

谭家菜

  • 谭家菜是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由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人所创,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又称“榜眼菜”,由于独树一帜的色、香、形等特点得以扎根京城。谭家菜烹制方法以烧、炖、煨、靠、蒸为主,谭家菜“长于干货发制”,“精于高汤老火烹饪海八...[详细]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 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因中国古人信奉“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尊雅乐为“华夏正声”,故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均设立专职1和职能部门负责...[详细]

五福同寿

  • 相传在乾隆盛世的时候,太后过60大寿,乾隆为了满汉成为一家人,所以决定再太后寿辰的时候要天下所有的厨师来一次比赛,最后经过选拔的厨师要做出满汉全席,大家绞尽脑汁终于最后一道菜作成了,那就是[五福同寿。而这道菜是由镶黄旗容亲王的小贝勒无意间说出来的。大家就问:为什么要叫五福同寿?小贝勒说因为普天之...[详细]